不单抓“尖子”学生:超越高考抓全体
2017年,《湖南教育》杂志推出桃源县一中办学经验报道《高考之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实,超越高考抓全体是常德市高中教育的鲜明特色,也是大面积高质量的保障。从全市角度出发,抓全体,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全部学校抓质量。
“理由很简单。只抓少数尖子学生,不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不仅平均分不能提高,合格率上不来,一本、二本的比例也肯定上不来,大面积的高质量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宽厚的基础,金字塔是堆不上去的。从教育的公益属性而言,抓全体应该是我们的基本价值导向。”常德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林如是表述。
在人们眼中,常德市高中抓拔尖学生似乎比较出圈;但事实是,他们抓全体学生更有办法。
在全市层面,学考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学考因为太基础,一些地方和学校并不重视,甚至还被戏谑为“水考”。但常德市是真心地重视学考,将学考的平均分和优秀率作为考查普通高中的评分依据。在他们看来,学考的指向,就是在“应试”中提醒我们,还有多少知识、技能是学生们应该掌握的,是在提醒他们千万不能偏离高中教育的航向。
而在学校层面,又是各显神通。
桃源县一中自然是典型,他们把后25%作为主攻方向。在桃源县一中,比起优等生,后进生的待遇更加“高人一等”,享有“谈话优先、座位优先、辅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这四个优先权。为了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关心后进生,学校还有一个“后25%”的评价体系,即以班级后25%的学生综合表现作为评价标准,考核一个班级的管理水平。既是班主任,又是历史教师的向安树在介绍了相关做法后,笑着说:“这是精准扶贫,更是因材施教。”
“其实很多学生的问题不是学习造成的,而是源自情感缺失。”基于情感教育,燕立国提出了“中医理论转化后进生”的办法:对后进生的教育,绝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师应该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情感、家庭、生活,找出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源。
其实,这个算盘很精,往往影响班风、学风的都是那些后进生。如果后进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所有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越学越有成效。
现在,桃源县一中的做法已经推广到常德很多学校。
澧县二中则是进行课堂分层分级教学,力争基础生达标、潜能生转化、优秀生拔尖。针对学生的天赋与潜能采取“大课”与“个案”结合教学。后进生还拥有一项特权,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申请“转型”,开展小专业培训,拓展成长空间。为了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其成长的路径,学校设立各种兴趣小组,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临澧县一中对来自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等的特殊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探寻有效教育路径,发现从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出发,更能改进其学习状态。课题负责人酉世明高兴地告诉我们:“研究不但使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得到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逐步改变凭惯性做学生思想工作或进行教学工作的做法,带着理性的思考来关注特殊学生问题,加以反思、探索、提升和积累。”这样的研究实践又何尝不是特殊学生群体的福音呢?
均衡分班也是抓全体的有效路径。常德市各校普遍不设重点班、实验班,高中三个年级均按成绩和性别平行分班,科任教师按职称、年龄、性别和综合素质均衡搭配,让全体师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常德外国语学校从2017年起,力排众议,不唯分数,破除“尖子班”,实行均衡分班。这一决定也曾引来诸多质疑。时间给出了答案,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越来越好、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办学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石门县一中更是将均衡分班作为优良传统传承下来。学校没有重点班,也没有实验班,所有的学生都是根据入学成绩电脑平行分班,选科分班同样如此。侯宏泉向我们介绍道:“学生分班考虑性别、分数基本均衡,教师配备上考虑性别和资历,也是基本均衡。这样分班的好处,就是对每一名学生相对公平,学生没有被分为三六九等。对每一位教师也相对公平,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便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因为评价更多地看平均分,这样就逼着教师抓全体,争取“只只蚂蚁爬上树”。
至于如何让所有高中学校共同进步,尤其是让相对薄弱学校进步,常德办法不少,诸如发挥龙头效应,构建和谐教育生态,这在其他章节会有体现。最主要的是,常德发挥评价的力量,引领所有学校一起走,奥秘就在他们的高中教育评价方案里。他们将所有高中学校分成省示范、市示范和普通高中三个类型,然后实行分类管理,同类pK,避免了“普通人与姚明比身高”的不合理现象。这样,从入口看出口,从增长看进步,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公平公正,也激发了不同类型学校的积极性。因为进步幅度大,连年登上领奖台的程光明表示:“这种评价,让每所学校立足校情,发挥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正是着眼整个春天,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景色;正是着眼整体,常德高中教育才有均衡的模样。
不唯分数和升学:围绕学生成长抓全面
2022年11月29日,汉寿县一中沸腾了。当天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飞行乘组里,从汉寿县一中走出去的航天员张陆,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启为期6个月的工作。巧合的是,本次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平台指挥刘阳和他是高中同班同学。一个班级同时有2名同学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实属罕见。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这只是常德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注脚。“我们在抓高考质量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培养、品德的提升、身心的健康、个性化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胡祖国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不只盯高考、抓学考,只把学生当考生,而把考生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社团活动一样都不能缺,做到了考分与素质、能力的统一。”
就拿体育来说,常德市的高中学校都把学生强身健体放在第一位,都重视体育教学的规范化和体育锻炼的常态化。像常德市一中、桃源县一中、临澧县一中、石门县一中、汉寿县一中等名校在体育方面也是响当当的,都有自己的“当家菜”和绝活。
有一点可以作为证据,那就是招飞。据统计,2022年、2021年和2020年,常德市分别有56人、43人和46人被军事院校招收为飞行学员。常德现已成为军队院校招飞的重要生源基地,输送的学员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空军航空大学、海军航空大学的认可,输送的人数一直稳居全省前列。
相对于强健的体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更让人关注。常德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各高中学校无一例外地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常德市教育局每年都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
在澧县一中,原副校长曾昭玮就学校全员心育建设向我们娓娓道来。学校组织编写了《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校本教材,在高一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集中学习5至7个课时。学校成立了心理社,负责心理健康培训。学校每个学生寝室的寝室长必须是心理社社员,定期学习心理专业知识和急救常识。每个班都分设男女各一名心育委员,心育委员也必须是心理社社员,时刻关注同学的心理,组织同学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构成了学生心育骨干队伍。同时,学校还组建由专职心育老师、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构成的教师心育骨干队伍。立体的心育网络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保护网。
常德市六中则另辟蹊径,在2019年成立了“心灵120”平台。学校“心灵120”平台的职责有5项:一是心理应急干预,即对本校违纪违规学生,由学校及时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体进行警示教育与反思引导;二是心理咨询服务,建设好心理咨询室并开通心理服务热线,随时接受学生与家长的咨询;三是学生团体辅导,如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临考前解压指导、单亲家庭情感指导及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四是实行家校联系沟通,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主动跟踪与调适,敦促并帮助家长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与心灵陪伴;五是进行课题研究与推广。“总之,我们要通过这一平台,积极探索解决学生成长困惑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落实落细,出新见效!”程光明充满期待。
其实,常德每所高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花了不少心思。比如,汉寿县一中在每个年级设立“温情工作室”,临澧县一中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石门县五中设立悄悄话信箱,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教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高中是人生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塑造美丽灵魂便是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
用文化塑魂,这是21世纪以来,常德教育极漂亮的手笔。2009年起,常德市集中推进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四个校园”一起创的文化建设工程,一批高中学校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示范和品牌。全市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共识已经形成,“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更加鲜明。在这一进程中,学校和教师对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化,对教育理念进行了反思,学校德育工作也迈入新境界。
常德市一中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常德地区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学会、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常德特别支部、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共产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都出自该校。林伯渠、滕代远、翦伯赞、粟裕、廖汉生等革命家曾经在这里就读。在唐会荣看来,第一要务就是用爱国主义教育为学子铸魂。学校史、唱校歌成为每个一中学子的必修课,让红色文化基因真正融入学生的灵魂。533班的一名同学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感言:“今天学习了校史,认识了那么多优秀的校友,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弘扬校友文化,敢履大义,勇担大任,成德达材,报国为民。”
澧县一中是文脉渊薮地,屈原、宋玉、车胤、李群玉、范仲淹等都与学校渊源颇深,文脉在师生间延续。校园内溪东书院教学楼、澧阳书院教学楼、学府遗墨、洗墨池、校史碑廊、文化长廊、音乐诗墙等建筑景观涤荡学生的灵魂。在学生周易瑶的习作里,我们发现了文化传承的印记:“左侧的长凳上,范仲淹正缓缓向后学阐释不以物喜的心境;右边的空地上,陶澍正郑重地为少年讲述着经世致用的思想;前方的空地上,车胤正用一盏萤火为阅读的学生指明方向……细细辨认,那些学生,或多或少,都是我的曾经,并将成为谁的未来。”
走进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就像是翻阅一本立体的校本教材,独特的设计、精巧的布局,无不透露着其特有的文化传承与特色。
要说最有文化品位、最能体现学养境界的,当属校园随处可见的对联。据说校园各处有对联不下百副,有名家手迹,也有师生创作;或寄意深远,或阐释怀抱;或状物,或摹景;或长联,或短语;或古奥,或浅显;或挂在门口,或悬于亭前,或张贴于墙壁。每一副对联都是那么赏心悦目,画龙点睛般装点出校园高雅的趣味。目之所及,都是“化人”的场景。校长周相兵表示,校园一花一草的点染、一亭一园的设计,都要体现宁静、和谐、高雅、诗意的特点,让芷兰文化流淌在学生的血脉里,外化在学生的行为上。
塑魂也在学生的自我淬炼中。
学生自治自管是常德外国语学校的鲜明特色。常德外国语学校团委书记明龙自豪地介绍说,学校通过成立各层面学生自治自管委员会、打造学生自治自管服务中心、建立红蓝马甲文明监督岗、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大型文体活动的筹划组织、会议主持、表彰颁奖等举措,让学生全面参与各项管理与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学校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理解与认同,提供了展示学生管理才能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大幅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能。现在,“蓝马甲”“红马甲”已经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把寝室作为学生心灵成长的修炼场,是临澧县四中的德育品牌。”学校副校长郭勇军介绍道,“从2012年秋季开始,学校在寝室管理中加入文化元素,让学生寝室与文化相伴相随,让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