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三网 > 宁陵县 >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第11批扶贫挂职干部小记

2023/6/28 11:14:03 点击:

来源时间为:2020-12-03

编者按

对于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叮嘱:“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国脱贫攻坚进度符合预期,成就举世瞩目。据了解,我国目前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万名县级以上党政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村干部。其中,活跃在扶贫一线上的成千上万名法院干警,用自己实实在在的奉献付出,切实践行着党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人民法院为人民的新时代风采。

本文出自9月30日出版的《中国审判》2020年18期推出特别策划报道——告别贫困(上),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审判”微信公众号↓↓

百姓常说:“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支部。”向贫困地区选派优秀干部挂职,是让贫困地区建立“造血机制”、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自1995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按照“两年一轮换”原则,共派出了11批29名扶贫干部扎根基层,服务河南睢县、宁陵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派出林鸿顺、骆惠华、杨建文三名同志到宁陵县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职务;派出姚宝华、邓亮、贾毅三位同志挂职睢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等职务,并选派吴海江、郑汝军两位同志到睢县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起,又派出两批10名中央选调生进行驻村帮扶,让百姓的小康梦更近、更实。

这些挂职干部用脚丈量土地,用心倾听民意,用力解决难题。他们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安排低收入农户就业;在资金、资产、资源都贫乏的贫困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让村民眉头舒展;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让原本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变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最高人民法院扶贫干部、挂职宁陵县副县长的杨建文(右二)冒雪查看贫困户的住房安全。摄影王今朝

杨建文:

“我甘愿做铺垫在宁陵扶贫之路上的一粒沙!”

初见最高人民法院扶贫干部、挂职宁陵县副县长的杨建文,记者也没想到,是在2020年9月8日从北京去往河南民权的列车上。9月5日至7日,杨建文受邀带领宁陵县电商服务中心、电商企业代表参加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电子商务大会。在这次大会的“电商扶贫论坛”上,他带领相关企业代表就“宁陵电商+网货基地+农户”的脱贫模式进行了大会交流和经验,在大会上掀起了一阵“宁陵风”。会议结束次日,杨建文便风尘仆仆地踏上了这趟他再熟悉不过的G801次列车。

挂职扶贫前,杨建文对如何做好扶贫工作还没有任何概念。2017年8月到任之初,满腔热血的他,却不知从何处下手。通过实地调研、查阅翔实资料,杨建文对基本县情及经济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通过调研,他发现,宁陵人杰地灵,但由于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因循守旧的观念还比较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不足。从客观上来讲,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长期以农业为主体,工业经济很不发达,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为了推进产业扶贫,强化“造血”功能,杨建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具有影响力、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他借助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商机,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实现贫困人口就业增收。2017年11月,杨建文联系促成湖北三宁公司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河南三宁农化服务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已经投产。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8亿元,上缴税收3000万元,安置就业500余人。

分管电商工作的杨建文,近年来组织打造了集电商运营、物流仓储、综合服务、创业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宁陵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并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协调,促成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平台与宁陵县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平台上提供优越的展示位置,增强宁陵特色农副产品的美誉度。

为实现物流的高效与廉价,杨建文创新思路,整合县内申通、圆通等8家快递物流企业,建设县级物流园、物流仓配分拣中心、20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统一配送及对贫困村的物流服务全覆盖。依托整合后的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和工业产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杨县长来啦!晌午别走啦,到俺家吃凉面条吧……”三夏大忙,杨建文顶烈日、冒酷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一进村,就不断有和他打招呼、邀请他到家吃饭的乡亲。一句简单的问候、一声纯朴的邀请,饱含梨乡人民的深情,更代表了老百姓对杨建文的认可与肯定。

从首都北京到豫东小城,杨建文实现了身份和思想的迅速转变,他已充分融入了宁陵。他先后发起“宁陵爱心行”,200多名中外“小小爱心使者”热烈响应,共为贫困学生送去2万余册图书、400多套服装、4卡车体育用品;组织北京小朋友与宁陵贫困家庭小朋友结对帮扶;倡议爱心人士捐款,委托广东省深圳市幸福家研究院对137名教师进行护理技能培训;联系北京协和医院等首都多家知名医院的10余名专家到宁陵开展健康扶贫讲座及义诊,为100多名贫困人口进行诊治……

“脱贫攻坚,使命如山。成绩是最高人民法院全体干警和宁陵全县干部群众的。我只是尽到了一名扶贫干部、一名普通党员应尽的职责。看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再苦再累都值得!”回顾三年多的扶贫时光,杨建文心如止水。尽管挂职的期限一再延长,但他坦言,只要组织安排,只要人民需要,他就会坚守岗位,把责任扛在肩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贾毅: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

“心为百姓所想,情为百姓所系。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你是‘领头羊’。旧貌换新颜,关张大变样……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八九十的老大娘,从来没见过,县长变农民,西装革履换农装。接地气的好干部,百姓举手把他扬……”

当睢县老关张村的群众代表周月平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已经揉皱的信纸,用乡音给记者一字一顿地读着自己写给最高人民法院挂职睢县副县长贾毅的诗,周月平的眼眶逐渐湿润了。

民间有谚:“双春年,雨连绵。”与往年相比,2020年的雨水,不仅让我国南方遭受了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也让不少北方地区受灾。位于睢县县城西南部的老关张村,属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在这个拥有272户农户的村庄中,贫困户就有86户312人。不仅如此,由于该村处在低洼地带,且缺乏市政管道排水设施,一下雨,水就会往村里灌。“去年雨水小,村里有几个大坑,还能稍微蓄水;今年雨水多,淹了好几次。一下雨,前面的广场就是‘游泳池’,老百姓出行成了一大难题。”当地老百姓对记者说。

针对这种情况,贾毅与驻村帮扶队员决定,先从优化该村基础设施做起,即疏通排水管道。通过动员,他带领帮扶队员和自愿报名的群众,用最高人民法院帮扶资金购买的4台抽水泵,一点一点将堵塞的管道疏通。

最高人民法院扶贫干部、挂职睢县副县长的贾毅(右二)在乔寨村察看水果玉米的种植情况。摄影余明波

根据县里安排,贾毅与帮扶队根据该村的特点,勇于创新帮扶手段,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硬化”,确保村内雨天无积水,每家都有一条通往主路的硬化路面,杜绝“雨天两脚泥”;补充村内照明,进行“亮化”,确保照明不留死角;对老村室周边进行“绿化”,彻底改变村内中心地带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在村内主要路口路段加装闭路监控设备,增加群众的安全感,实现主要路段“可视化”;增添保洁设备和人员,“净化”村内居住环境;对墙面进行“美化”,增加以法治宣传为主题的宣传画,向群众宣讲身边的法律和案例,教育群众尊法守法,打造“平安老关张”。

临近中秋,乔寨村里9个大棚、20多亩的甜瓜熟了:光洁如玉的外形,闻起来芳香扑鼻,尝一口甘甜似蜜。瓜农们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心里感激的是“贾县长”。

为了发展乔寨村的种植产业,贾毅带领村干部大胆尝试,新建大棚,并高薪聘请技术人员指导,种植甜瓜。“前段时间经常下连阴雨。为了防洪防涝,保住我们的‘胜利果实’,贾县长做了很多工作。早上五六点钟天一亮,他就和大家一起干活。真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乡亲们说,“这样一来,我们守着这块地,不出家门就可以挣钱了!”

为了发展村庄的种植产业,2019年4月,贾毅个人出资,在老关张村流转土地15亩,累计投入近5万元。一方面,他在实践中学习农业、认识农业;另一方面,先行先试新型高附加值农产品,积累种植数据,适时做规模推广,避免农民承担风险。为了提高农作物种植水平,贾毅还带着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选调生吕昕和黄哲雅,一起到山东等地学习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成功种植了高品质水果玉米10亩,另有礼品小西瓜、鲜食番茄等新型高附加值农产品十余种。

“通过学农,我深入了解了‘三农’的现实情况和发展困境。通过和群众在田间同劳动、地头拉家常、虚心请教庄家把式,我深刻体会到,干部只有和群众手拉手,才能和群众心连心。”贾毅对记者说。

郑汝军:

“从农民做起,当农民公仆!”

2017年8月,睢县梁庄村要从北京来一位“郑书记”的消息传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不少老百姓都对这位即将赴任的第一书记充满了好奇。

“我当时就想,郑书记是北京来的‘官’,一定是打着领带、戴着眼镜、穿着白衬衣。8月9日那天,镇党委书记带领我们在老村室接见郑书记。我一看,咦——好接地气的领导!”梁庄村村委主任梁金光话语中的“郑书记”,就是最高人民法院扶贫干部、睢县梁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汝军。刚开始,郑汝军一踏入豫东平原这个偏僻的乡村,萧条的村容村貌让他大吃一惊,连陪同他前来报到的同事看了之后也直摇头。“富民路”,这条梁庄昔日鼎盛时期得名的集市街,映入眼帘的却只有破旧的房屋、高低不平的路面和褪色不清的标语。全村都是泥土路。飞扬的尘土、各色的垃圾、腐臭的气味、村路两旁高过膝盖的荒草……这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梁庄的贫穷,也折射出村民思想上的颓废和懒散。

最高人民法院扶贫干部、睢县梁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汝军(右)看望生病的贫困户。摄影王肃之

郑汝军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梁庄村的人居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变来带动老百姓生活的积极性。他和村支书动员村民一起整理、打扫村里卫生,却没有一人响应。于是,郑汝军和村支书带着村“两委”和党员上街拔草,并清理村内各家房前屋后的荒草、杂物和垃圾。一开始,村里多数人不知道郑汝军是从北京来的第一书记。他们在拔草、清垃圾时,很多村民并不理解:有围观的,有说风凉话的。还有人对郑汝军说:“你是从北京来的?你真傻……”

衣服脏了,手磨破了,汗湿衣背……一天、两天……一周过去了,梁庄的百姓感动了。村里有更多的党员、村民自发地加入到劳动大军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梁庄村完成了由“脏乱差村”到“河南省级生态村”的逆袭,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二层别墅式小楼,窗户周围的白色雕花与欧式白色阳台相呼应,米黄色的瓷砖墙壁与红色的屋顶相映成趣……这是梁庄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村民张森林的家。

靠传统酿醋手艺做起红薯醋加工的张森林,三年前原本在外打工。“国家有回乡创业的政策后,我就回来了。”张森林指着桌上的瓶装红薯醋说,“这是我家祖传的手艺。传到我这里,已经一百多年了。刚开始做时,产品并没有什么名气。在郑书记的帮助下,我

[1] [2]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重庆市2023年高考分数线公布
顺昌一中:百日誓师战高考点燃激情致未来
直击高考现场~加油梨城少年!
最新图文
郧阳区一中:体验式教育让考生牢固树立诚信应考意识
河南舞钢:“云端”开班会根植爱国情
叶县:爱心绽放开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