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三网 > 马龙县 > 正文

云南省教育厅推广第五批校内“双减”典型案例

2023/6/16 2:38:37 点击:
与延时服务内容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好语文主题丛书和课外读物,增强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努力实现“人人爱阅读、人人会阅读、人人善阅读,让每个学生在阅读中绽放异彩”的学校阅读目标。三是与学校德孝作业有机融合。学校秉持“德润心、孝传承”的德育理念,以“做一个有道德、有教养、有规矩的人”为德育目标,全面实施“十个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每天放学回家后孩子们参与更多的德孝实践作业和亲子体验活动。通过家务劳动、课外阅读、亲子活动等享受生命成长的乐趣。

三十、大理州巍山县大仓镇中心学校因地制宜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

学校下辖的12所中小学是典型的偏远农村地区中小学,其中3所为山区小学。学校克服资金、设备设施和教师资源不足的现实矛盾,2021年秋季学期以来12所学校全部顺利开展课后服务,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一是立足实际,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学校采取“一场两用、一室两用、一师两用”的策略,有效保证课后服务顺利开展。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运动场、教室、各功能室、劳动基地,保证课后服务有场地使用;充分利用好音体美设备、电子白板、图书、音响系统等,保证课后服务有设备器材使用;充分利用好教师资源,发挥教师在泥塑、竹编、草编等方面特长,挖掘教师潜力,让每一个教师都投身到课后服务之中;发动家长当课后服务的志愿者,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二是积极探索,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形式。要求下辖各中小学将“5+2”分解为“5+1+1”,即每周服务5天,每天服务2小时,第一个“1”是1小时课业辅导,第二个“1”是1小时课外活动。为解决寄宿学生、留守学生“三点半”后的接送和看顾孩子困难问题,积极探索其他时间段的课后服务。例如大仓镇团结小学以“早到可入校、入校有事做、午餐有服务、午休有监护,放学有指导、发展兴趣点,住校有安排、生活有保障”为工作目标,根据学校师资情况和学生家长需求开展早到服务、午间服务、放学服务、住校服务。对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亟需服务群体,给予特别的辅导帮助。三是五育并举,积极创新课后服务内容。将课后服务内容分为德育类、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劳动类、地方特色类六大类。其中,德育类的课后服务内容包括唱红歌、传统节日活动、传统经典诵读、传统经典阅读、学雷锋活动、传统德育活动、组织观看德育片等;体育类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丢沙包、体育游戏等;艺术类包括音乐、舞蹈、歌舞剧、美术、书法等;科技类包括组织收看科幻片、纪录片、学习科技小魔术等;劳动类包括种植、养殖、家务劳动学习等;而最具创新性的是地方特色类,指的是不同学校结合当地民俗传统自主创新、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例如泥塑、嘘嘘哨、竹编、打草墩、草席、山区彝族刺绣、打歌、吹唢呐、吹芦笙、吹树叶等传统技艺的学习。实现当地学习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十一、昆明市官渡区福德中心学校做强做优“四维立体课堂”保障“学足学好学实”

一是以“五育并举”为特征的“校内课内”课堂。立足课堂,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习得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保证在校作业质量,提高在校学习效率。坚持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相结合、个性化作业与合作性作业相融合、必做题作业与选做题作业相组合,申报实践并成功结项昆明市重点课题“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古文群文阅读策略研究”“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假期作业优化”。二是以“多元发展”为特征的“校内课外”课堂。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展主题整合式实践活动和项目研究式体验活动,开设了64个跨年级的校级社团,融入自主阅读、艺术观赏、体育健美、特长训练、劳动技能、非遗传承等板块,内容包括油彩童画、趣味陶吧、快乐体操、滑轮社团、主持播音、手工编织、思维风暴、科技探索等,拓宽课后校园生活,赢得学生普遍欢迎。三是以“因地制宜”为特征的“校外课内”课堂。如“文育福”——小古文群文阅读课程,由语文老师团队开发,每周“一会一课六赏析”已成为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翰养德”——传统文化与书法课程,外聘两位书法家到校执教书法课,每周一节课,面向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度认可;“健立美”——足球微课程,每周每班一节专业足球课将“阳光、坚韧、尊重、卓越”的球队精神传递到了全体学生心间,“足球梦想”主题大课间荣获云南省阳光体育大课间一等奖;“菌展志”——野生菌研学课程,结合学校毗邻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和很多家长在市场工作的实际,开设野生菌亲子研学课程,成功创建昆明市唯一的野生菌科技创新实验室,获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校本课程。四是以“家校共育”为特征的“校外课外”课堂。学校通过家访向学生家长宣传“双减”政策“五项管理”和“课后延时服务”等。疫情居家期间,通过线上家访了解特殊儿童尤其是抗疫一线人员子女的生活、学习状态,给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暑期期间,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对学生家中及家附近环境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提高家长的安全监管意识。从校内到校外,学校和家庭逐步形成统一认识,构建起默契的“家校和谐新关系”。

三十二、个旧市保和乡梨花寨小学探索农村学校课后服务新形态

保和梨花寨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学生156人,教职工仅16人,在师资力量薄弱的前提下,学校探索因地制宜的延时看管思路,不断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一是做好基础辅导解决家长辅导难问题。将基础课程辅导列为课后服务中的重要内容,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待优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学困生取得进步;学生书面作业基本在校内完成,有效解决家长辅导难问题。二是激活“内驱力”丰富兴趣课程。学校教师挖掘自身技能,先后开设了篮球、象棋、朗诵、书法、阅读等延时课程。有的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开设烟盒舞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烟盒舞成为“一校一品”特色课程;有的教师考虑竖笛价格便宜且简单易学的特点,开设竖笛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三是种好“口粮地”劳动实践赋能“双减”。学校发挥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天然的资源优势,整合改造教室后的闲置土地,开辟出种植实践基地,每个班级承包1块自己的“口粮地”和4块果园种植基地,孩子们利用综合实践课和课后服务时间亲身参与劳动实践,在劳动中认识自然规律,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十三、楚雄州双柏县大麦地中心学校聚焦作业设计“四走向”促进“减负提质”

如何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前提下让学习质量“不降反升”,大麦地中心学校聚焦作业设计,设计“少、精、准、活、趣、效”的精品作业。一是设计分层,从单一走向多样。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基础训练”“综合运用”“拓展创新”为框架,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点,从数量、难度、完成方式、完成时间四个维度分层设计作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二是拓宽思路,从封闭走向开放。倡导学科融合,将多学科知识渗透或串联,设计整合性项目式作业。注重学段衔接,根据低、中、高段同一类型题目的不同要求,形成序列化作业体系;体现家校协作,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提升作业实效;实现形式开放,采用说、唱、演、画等形式,增强作业趣味。三是统筹管理,从班级走向年级。学校成立作业设计中心,建立作业资源库,实行“年级+班级”“统一+灵活”的作业共享模式,每一份作业都经历“个人试备、集体创编、个性实施、反思精炼、收集入库”五大流程,在作业循环使用中,老师们再精选、组合、改编,不断更新充实作业题库。四是融入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合理安排课余、周末、节假日时间,结合五项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从学校走向街道、社区、乡村,通过实践反馈卡进行多元反馈。

三十四、马龙区月望中学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全面育人

一是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利用午自习、晚自习时间开展作业指导,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答疑,学生可以自行完成作业、开展小范围自主讨论或向教师一对一请教,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作业按质按量完成;每周定期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理清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设计分层作业等。二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睡眠管理具体措施,合理安排上午、下午上课时间和晚自习时间,保证每天1小时午睡时间和至少8小时连续夜间睡眠时间,午睡期间值日教师全程监督管理,学生课堂学习精神十足,学习效率相应提高。三是抓好体育大课间实效。学校统筹用好场地和专业教师资源力量,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初三年级围绕体育中考项目进行训练,初一初二年级以激情早操、韵律操、武术等运动为主,保证各年级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四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针对大部分学生写作差、书写质量差的现状,学校每周日晚上开展集体阅读和集体书法活动,由具备书法特长的语文教师传授指导,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穿插阅读和书法训练,着重从培养热爱阅读、书写规范的习惯出发,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三十五、马龙区旧县小学“八个一”举措促进减负提质。

一是“一研一培”加强学习促提升。旧县小学在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上下功夫,持续开展“推门听课”,各学科教研组开展“课例研修”,各年级组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认真上好示范课、优质课,推行“自主学习、展示汇报、点拨提升、巩固练习、课后反思”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一管一提”减负提质促落实。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对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等进行检查评估,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书包不回家”行动,鼓励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由各学科老师轮流看护和辅导;尊重个性和差异,分层设计基础常规作业、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构建“基本作业+弹性作业+实践作业”模式,学校定期开展作业展示和展评,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三是“一基一特”两个服务促发展。抓好基础服务,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做题正确,辅导帮助学困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丰富特色服务,在放学后的第一课时开设体育、音乐、美术、综合等四大类共17个兴趣活动小组,服务项目由学生学校双向自主选择。四是“一家一校”家校共育促成长。旧县小学健全家校教育工作制度,通过分层分批召开三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培训讲座、家长委员座谈会、家访等常态化活动,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成才观,帮助家长“思想减负”,理性对待校外培训,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图/文:胡宁李辉)

850415602023-01-0514:07:19:90云南省教育厅推广第五批校内“双减”典型案例学校,学生,服务,教育,课后云南10008023762全国教育全国教育

http://edu.china.com.cn/2023-01/05/content_85041560.htmnull中国网​日前,云南省教育厅印发通知,推广第五批35个校内“双减”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效应

上一页  [1] [2] [3] [4] [5]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郑州发布“小目标”,2020年~2022年拟投资60亿,建设20所高中阶段学校
钟祥:胡集高中1200余名学生共享体育艺术文化盛宴
云梦县黄香高中高三考前赋能专题报告会
最新图文
打破传统,创新模式!龙华这场活动太精彩!
白朗巴顿的美日子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对中学生加强禁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