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12-05
阿迪莱·艾麦尔江是个活泼的姑娘:“在这儿吃得好,住得也好,还交了很多好朋友,全班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
耶合亚·吐尔孙看起来比较腼腆:“刚来那几天不太习惯,但是很快就习惯了。”
麦吾凯尔·库尔班的普通话说得很不错:“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家,有时候会想家的。但同学和老师们都对我特别好,也就没那么想了。”
20个新疆且末孩子已经在唐山市职业高中学习生活2个多月了。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乡。在唐山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援疆教师团队的帮助下,他们走出沙漠,拥有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2017年底,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2018年8月23日,唐山市共22人的教师团队奔赴新疆且末县。两年多来,他们是先锋,也是使者。除在且末中小学一线支教外,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唐山市援疆教师团队还促成了两地学校牵手共建、名师送课、教师培训等活动。
万水千山,事事关情。
来自“天边”的孩子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地处大沙漠和大高原,其南北是渺无人烟的戈壁沙漠,东西相隔数百公里才能见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因此被称作“天边小城”。
且末县共有15所中小学,在校生15527人,其中,初级中学1所,学生2537人,高级中学1所,学生1174人。学生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多初中生毕业后就务农、打工,很难有机会继续深造。
这次来唐山免费就读的20名学生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唐山市教育局把他们分别安排在丰南职教中心和迁安职教中心两所全国职业学校示范校,特意为他们挑选了适合且末经济发展,对就业有帮助的电商、汽修等专业。两个学校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免除了孩子们的校服、工服、住宿用品、餐饮等各项费用。
学生在唐山学习期间,按照全程生活辅导教师陪伴、全时段统一安排、课余时间全程集体活动的原则进行管理,每个学校都安排了德能兼备的领导专门负责新疆孩子的管理,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环境,节假日和休息日安排了篮球、唱歌、国语训练,家乡景色游览等有趣的活动,还经常走进宿舍,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学校每周组织学生开展至少3小时的安全、普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学习教育活动,及时向学生宣传新疆及巴州、且末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和“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学生所在班级组织开展“多帮一”民族团结结对互助互学活动,引导内地籍学生主动关爱帮助且末籍学生,促进且末籍学生与内地籍学生深入交流交往。全套管理工作方案事无巨细,涵盖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孩子们在唐山期间的安全、医疗、生活、学习、课余活动等都有人管、有保障,法律意识、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民族团结、国语水平有提升,自觉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纪律制度,自觉维护和践行民族团结,掌握职业技能,按时顺利完成学业。
“我”在唐山有亲戚
近年来,在国家的扶持和兄弟省市的援助下,且末县教育系统的“硬件”有了很大提升,宽敞美丽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随处可见。现实面临的困难是,2017年以来,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大量国语不过关的少数民族教师转岗分流,现有合格教师极度短缺。新招聘教师占现有在岗教师的70%以上,教学经验及能力有限,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管理能力不强,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此次援疆的22名教师都是唐山市教育系统的优秀工作者。奔波近4000公里到达且末后,他们放下行囊,即走进课堂,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但要改善且末的教育现状,光靠这些还不够。
且末县教科局局长蒋华栋是个“疆二代”,对且末有很深的感情,也极富教育情怀。援疆办公室主任张亚静援疆前是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40年,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一次,蒋华栋在病房里对前来看望他的张亚静说:“我们的目标不要只停留在为您手边这几十个几百个孩子服务受益,您从教多年,有很多的教育经验和教育资源,我希望您能做东西部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且末的教育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一语惊醒梦中人。蒋华栋对教育的一片赤诚打动了张亚静,他们畅谈了且末教育的未来,尝试更深入地教育合作与交流。
两地学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2019年4月30日在唐山市举行的“我在唐山有亲戚,我在且末有个伴——唐山、且末千校手拉手”联盟共建活动,且末所有学校分别与唐山市中小学一对一牵手成功,从校长管理培训、教师技能培训、学生德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校园校舍建筑等多方面签署了帮扶协议,内容、形式、层次各有不同,开展了学校向名校学习、校长向名家学习、教师向名师学习的“学三名”活动。随后,迁西和丰南的名校长、名师相继来到且末送课,上海外国语学校——唐山金童分校为且末的孩子们邮寄了新衣物和书籍。此外,还有名师讲座、网络沟通、书信交流、图书漂流、困难帮扶……
2019年12月,唐山市教育局从全市范围内遴选了6人的名师、名校长团队,到且末为全县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支队伍由省级名师、骨干级教师组成,专业涵盖语、数、英、计算机教学和学校管理。在唐山市教育局的推动和支持下,唐山市先后派出了50多位省市级名师、名校长、骨干校长到且末送教送培、诊断指导,举办培训讲座14场次,培训且末校长教师3000多人次。唐山市还邀请且末的教育骨干来唐“走亲访友”,目前先后有30多名且末校长教师到唐山学习考察、跟岗培训,既有实践操作,又有理论学习,使且末县学校领导管理水平和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上海真爱梦想项目在全国拥有3000多家梦想中心,有完整的授课体系,还有五年全免费的教师培养,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就是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的受益者之一。在张亚静的积极争取下,上海真爱梦想项目落地新疆且末,选定九小、八小、五小和二小四所小学为基地。梦想中心已于2019年11月建成,并进行了全县的梦想教师培训。此项工作为且末节省资金64万元。
家乡之外的“家乡”
大漠戈壁、胡杨丛林、广袤草原、冰峰雪山、河流湖泊——多种景观交相辉映,豪放浑厚。且末无疑是美的。
然而,在这大气磅礴的地域和奇异独特的景观下,难以适应的水土和气候等因素,给援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突发的家庭变故,也是援疆教师要面临的巨大考验。
留下、坚守,真的需要坚韧的意志和莫大的勇气。
张亚静今年已经56岁了,是唐山市援疆教师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且末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是50周岁,所以在且末教育系统,她的年龄也是最大的。于是在且末,人送她别名“大姐”。她说:“我想,很多当老师的人,都有一个走出去支教的梦想吧。”两年多来,虽然身体上是疲累的,但她心底无比地满足。看着身边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发光发热,她心里亦满是感动,“我们愿像塔克拉玛干的沙漠红柳,无论是朝霞印染,还是身披夕阳,都守护在沙海中,不会倒下,选择坚强。”
古冶区唐家庄第四小学的赵艳华老师在且末教四年级的数学课,同时还参与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在且末期间,她的父母先后患癌,家人怕影响她工作,一直瞒着她。等她放假回到家中,父亲已时日无多,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母亲还在化疗,赵艳华老师又如期返回了工作岗位,“我是作为援疆老师来的,是来这里支援的。如果我离开了,反倒要麻烦别人来支援我。这不是我的初衷。”
乐亭一中的常晓玉老师在且末一中负责高三的语文教学。2019年秋天,母亲查出了比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常晓玉对母亲说:“把高三的课程放下太对不起孩子们,您好好养着身体,等我放寒假回家,踏踏实实伺候您。”事与愿违,妈妈没能等到她放假就撒手人寰。
由于地域和气候难以适应,还有许多援疆教师出现了整夜失眠、皮肤过敏、神经性抽动等状况,但从没因身体原因耽误过一节课。
教师在前方冲锋陷阵,4000公里外的唐山,是援疆工作最坚实的后盾。
唐山市教育局局长刘绍辉说:“只要唐山教育系统能做到的,我们定要尽全力而为,这是教育扶贫攻坚的重点项目,也是我们深度援疆的一项重要工作。”唐山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由组织人事处、师教处、基教处、高教职成处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小组,主管援疆工作的组织人事处处长齐进光主要负责各项目的对接。
为安排且末学生来唐就读,唐山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张相奎多次协调,从学校到专业的选择上精心谋划,费尽心思。
以田贺书为组长的名师送课团队密集地奔波在且末的各学校间,连吃饭时都是和同行们讨论教育问题。
唐山市三十五中学校长高玲玲不仅前往且末送课,还积极参与了且末来唐校长的培训工作,说课、研课、磨课,亲自上阵,倾囊相授。疫情期间,高玲玲发起了空中课堂、隔空阅读等活动,把学校骨干教师的优质课、专业课、特色课,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的工作感悟做成视频教学课件,源源不断地发往且末。
无论身在何方,唐山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援疆支教工作奔波着,努力着。他们以且末为第二家乡,他们的目标坚定而明确——在且末的茫茫沙漠上,开辟出一片繁茂的教育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