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三网 > 巨鹿县 > 正文

什么是好的通识教育

2023/7/31 23:42:50 点击: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广泛的、非专业、非功利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人文关怀、人格养成与价值观陶冶,是提升个体素养,凝聚社会共识的主要途径,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教育特征。通识教育内容广泛,而以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好的通识教育,乃是在社会制度、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凝聚共识的教育,为社会和谐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文化特征。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文化自觉;塑造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是各级学校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成为其他教育目标的基础。人的文化自觉作为受教育者的人文感悟和价值追求,是较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则是在前两个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体价值取向,反映了特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代表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些基本内容成为当代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导向。

增强社会凝聚力,首先,需注重国情教育。知不足才能谋发展,凝聚共识才能形成合力。其次,加强民族和谐教育。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感悟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和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和谐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再次,加强民主与法治教育。民主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特征,它受文化传统、教育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在实现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实现民主需要法治保障。最后,重视诚信教育,建立和完善诚信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守信和睦的社会环境。

总之,良好的通识教育,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适应本国发展的需要,是学习者通向成功之路。完善大学通识教育,迫切需要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开发和优化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这样的通识教育,对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知识结构,培养创新人才,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为重要。

(作者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亚群)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为孩子学习生活锦上添花遂川62岁阿姨的陪读经历
新疆阿勒泰市:志愿服务助力高考
3月27日起,常州有序组织高三年级返校复学
最新图文
什么是好的通识教育
重庆中心城区高三初三学生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唐鉴一行看望慰问宜宾市一曼中学校高三师生鼓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