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急性肠梗阻。
刚定下心,就又揪起心:刚检查完的老人病情突然恶化,各项指标报警。
快!通便灌肠。
粪石较多,效果不行。
再晚,就危及生命!赵童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用手将粪石掏了出来。
“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赵童说,医护人员这样做很平常。
兰福旭护理的病人中,有一对中年夫妻,他们上初中的儿子对父母双双确诊住院特别惊恐。每次视频,看到屏幕中孩子害怕无助的眼神,兰福旭的心都揪了起来。
他开始试着和视频中的孩子沟通,讲一些防疫知识,讲点小笑话,让患者和孩子互动,一点一点安抚着孩子的情绪。
2月23日,夫妻俩双双治愈出院,他们拉着兰福旭的手说:“谢谢你们来武汉帮我们,武汉人忘不了你们!”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网上刷屏的这句话,是对成长起来的“90后”的最真实褒奖。
姚建刚、郝龙辉、郭亚茹、殷仰仰、云佳敏,团队中5名“90后”用坚挺的身影证明,曾被父母小心呵护的孩子,如今已能够守护他人。
经此一役,当少年成为战士,战士将永远是少年。
援助武汉应急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建峰说,团队的主战场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收治的全部是重症患者,在离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对大家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骄傲的是,我们的团队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精彩答卷。
3月12日,经历血与火的洗礼,10名应急队员被党组织批准火线入党,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疫情结束最想做什么?
孟明哲最大的心愿,是陪女儿高考。女儿今年高三,她平时忙很少陪孩子,不想缺席孩子的人生大事。
而兰福旭的心愿是,工作10年了,加班多陪家人少,等疫情结束,就想陪妻子和儿子出去旅游。
砥柱中流障怒涛
前方浴血奋战,家乡战“疫”毫不放松。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吉喜说,时间就是生命,“四个集中”是打一场生命抢救的大仗,中西医结合,一人一策、专案救治,就是要努力提高救治能力和治愈率,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患者生命。
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我市疫情救治的核心战场。该院严密部署,抢救生命不惜财物,守护健康不畏繁难,防控疫情不避艰辛。
作为市第三人民医院应对此次疫情的主要临床科室,感染四科全员奋不顾身,科主任焦月琴连续十几天没离开过隔离病区,护士长闫彩红再次上火线。
2003年“非典”,还是一名年轻小护士的闫彩红说:“我还没结婚、没负担,我上!”
时隔17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成长为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的她说:“我是党员,我有救治‘非典’患者的经验,我上!”
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是全市医护人员的集体写照!
无论赴武汉,还是在家乡,他们都是慷慨赴国难的勇士!
发热门诊担纲抗疫“哨兵”,我市32家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的医务工作者“全副武装”坚守在最前沿,决不漏掉一个发热病人。
支援武汉、支援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三个支援”医疗预备队整装待发,把最优秀的人才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第一时间启动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下设7个工作组和8个医疗救治专家组。迅速组建成立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临时党支部,建立了7个党员示范岗,1264名党员和医护人员以生命守护生命,冲在最前列。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活跃着这样一支疫情防控急先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市疫情防、控、治体系,该中心占其二。
闻风而动。从去年12月份开始,该中心就组织智囊团分析武汉不明肺炎病例,参照“非典”防控预案,按“严一级、高一级”标准进入实战。今年1月初,拉响全市警报;1月10日起,启动全市新冠肺炎日报告和零报告,全省率先。
将每例疫情调查推到发病前14天,10天时间装备起一个pCR实验室,全省地市唯一拥有两个pCR实验室……赢得先机就赢得生命!
该中心主任徐书立说:“战在平时,战在有备。全国‘四级’疫情防控网‘模板’出自焦作,职工一半以上参加过‘非典’战斗,这是我们战‘疫’的底气。”2月22日,由该中心两名经验丰富工作人员组成的焦作市援助武汉消毒队,和全省援助防疫队一起出征武汉。
党旗猎猎写忠诚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各级各部门紧扣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属地负责、相互搭台、聚指成拳,防疫工作无缝对接、高效运转。
市财政局启动全市财政资金应急支付拨款程序,开辟“绿色通道”,截至3月16日,全市各级疫情防控资金总投入35780万元。
市应急管理局迅速对亟须的21类生活安置类物资进行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迅速调拨帐篷、棉大衣、棉被等应急救援物资,重点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省道、高速路口和基层一线疫情防控设置检测卡点。
一边是群众居家购物不便,一边是农产品销售陷入困境,市商务局有效搭台衔接,做好“保供应、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联防联控机制,组建了应急处置队伍,关停活禽销售和野生动物市场交易。
疫情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宣传坚持权威发布,政策、信息公开透明。截至3月19日,市委宣传部已连续组织14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战“疫”合力。
疫情来袭,报纸不停刊。焦作市委机关报《焦作日报》扛起党媒责任,紧急召回采编人员,提前结束休刊,恢复出版,并充分发挥“两微一端”、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及时权威发布中央和省、市官方疫情通报、防控知识和防控动态。截至3月18日,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已推送疫情防控信息2100余条,总阅读量超过5000余万人次,其中27篇稿件达到10万+。网友纷纷留言:“《焦作日报》是疫情宣传最权威的发布员,是舆情引导的‘定海神针’。”
疫情防控期间,焦作日报、焦作广电两家主流媒体牢牢把握党媒舆论宣传主旋律,为广大市民正确应对疫情树立信心、解疑释惑、提供参考,有力引导和稳定了舆情。
各县(市)区闻令而动,启动各种防控措施,实施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兵不解甲、枕戈待旦。一个上下联动、纵横有序的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建立,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疫墙”。
全市战“疫”,特点分明。
一是党建引领防控。
这次疫情,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次集中检验。
初心在哪里,使命是什么?
我市10万余名党员用行动,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898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5100余个党员突击队、先锋队、先锋岗扛起大旗,市直机关1333名党员干部深入1029个楼院入户排查、卡点值守,10万余名党员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这支超级硬核的“红色战队”,用奉献和大爱,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先锋赞歌。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红色战队”战斗力来自哪里?
来自严密的组织体系。正是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坚持,关键时刻成效显现,组织优势迅速转化为疫情防控优势,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
疫情吹哨,党员报到。武陟县针对社区防控人手少、村街力量薄弱的问题,迅急启动重大紧急工作党建应急机制,一夜之间抽调74个县直单位的1070名党员下沉到4个街道12个社区的178个楼院。同时,将347个行政村的8938名青壮党员编织到村,联系到户。全县1万余名党员战斗在农村、街道、社区、楼道疫情防控一线,加强联防联控,严防死守,不留死角。
首席服务官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有作为。修武县开展“听民声、纾民困”主题活动,聚焦疫情中的基层干部、卡点人员、医护人员、社区居民、农村群众等八类人群,截至目前共排查梳理出矛盾问题314个,已解决292个,正在解决的22个。推行“首席服务官”和“驻厂服务员”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输、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截至目前,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5.9%。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均对此作出报道。
博爱县用五个“在一线”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红色屏障”。党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干部识别在一线、合力形成在一线、关心关爱在一线。城区130个小区尤其是90个“三无小区”疫情防控无死角,“红蓝榜”机制让3名卫健系统一线干部得到提拔使用,15名干部被县纪委监委追责,一大批党员干部奋勇争先。
党员当先锋,网格员化身“管家”,中站区“三统一”暖心又安心。统一登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三统一”代买代办贴心服务,为群众居家战“疫”提供生活保障。
孟州市各级党组织免费为居家隔离观察人员、高危人群、敏感人群和复工复产人员发放中药方剂,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干预,做好“未病先防”文章。
二是群建促进群防。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市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利用农村“大喇叭”、社区“小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疫情防控,发挥村干部、“五老”、志愿者等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外地返焦群众主动报告活动轨迹,鼓励群众自觉报告来自湖北等疫情严峻地区人员,真正形成群防群治工作局面,打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解放区“334”模式调动全民战“疫”。依托“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该区建立了749个疫情防控卡点,470名网格员、2600余名居民议事会成员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戴好“红袖标”,对全区603个小区楼院进行地毯式排查,逐户宣传防控知识。居民主动请缨,化身宣传员、值守员、代购员,构筑起楼院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山阳区深化拓展党群360工作法,发挥党群议事会等基层组织的凝聚和纽带作用,党员、群众骨干及楼道长,积极配合社区人员开展排查,打消群众顾虑,及时摸出实情。
示范区文昌街道乡村大喇叭能宣传、敢批评,服务和监督一样不落。同时,该街道还增设了“文昌点歌台”栏目,鼓励群众之间相互传递祝福,目前累计点歌600余人次。
在博爱县,有一支像北京“朝阳大妈”一样的志愿者队伍,叫平安博爱守望岗。这支由博爱县委政法委组织的志愿者队伍,1956名志愿者在1482个平安博爱守望岗上发挥着防控疫情积极作用,红马夹成为博爱一道亮丽风景。
疫情不灭,蓝天不撤。活跃在疫情防控战场的蓝天救援队,每人扛着12公斤重的设备和药液,奔波于我市的大街小巷,全力开展消杀灭菌作业。在这个特殊的团队中,有医生护士,有人民警察,也有私企老板,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当一个个英雄拼尽全力,一群群凡人奋力前行,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还有什么阻挡不能跨越?
三是战“疫“提升基层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