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03-01
我的故乡荣昌,是坐落在四川盆地中部的一座小城。
1988年当我离开家乡远行求学时,荣昌只有一条主街,几分钟就走完了,街面的红石板被岁月磨出凹槽,偶尔露出的石“瘤子”锃亮发光。两旁大都是穿夹结构或青砖瓦房,店铺一个连一个,日杂商店、小饭馆、理发店、书店、茶馆……一应俱全。
当时县政府大门是民国建筑风格,颇有威仪。院里几棵黄桷树遮天蔽日,如华盖一般,苍劲的树根如龙爪紧紧抓住高大的围墙,仿佛怕百年的时光悄悄溜走。
从县政府大门旁的黄桷树往北走便是北门,往东是大东街。从南门桥往南往西也延伸出南街子、西街子,这便是荣昌老城的基本架构。
走出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县城,就是山川田野。濑溪河从城北流过,滋养这个安宁的小城。目之所及四周都是山包,看得并不远,直到走出去,我才第一次见到了平原、高山和大海。
离开家乡后,路越走越远,走遍了世界各地,可故乡的人、故乡的情却像冬天弥漫在乡间田野的晨雾,萦绕着我,滋润着我,挥之不去。
外婆是故乡的代名词。上世纪60年代,一家生活很是拮据,外婆在缝纫社熬更守夜制作衣服的收入成了主要生活来源,含辛茹苦养育五个子女。我和妹妹出生后,又担起带孙子孙女的重任,里里外外一把手。她把我背在背上干活,有时候也把我放娃娃背篼里,挂在缝纫机旁的墙上。待我蹒跚学步,缝纫社就是学步场所,东奔西颠跑来跑去,稍大后便帮外婆穿针线。
那时,家里七八口人住在大南街两间平房里,厨房饭厅则是邻居的过道。下雨时瓦屋常常漏雨,一家子就忙不迭地用大小脸盆去接。盆地夏天暑热难耐,外婆不停摇着泛黄的蒲扇为儿孙驱蚊纳凉,我们总能伴着清风入眠。尽管生活艰苦,外婆却一向乐观,从不抱怨,一说到开心事,就爽朗大笑,笑声能传到隔壁邻居家里。邻里乡亲总说她有副菩萨心肠,农村的亲戚熟人到县城赶场,中午卖完菜就到家里寄放筐篓,若碰上吃饭,外婆会热情招呼,边说添人添筷子,边摆碗筷。
20世纪80年代初,政策放开不久,她鼓励儿子下海经商,承包下居委会门店创办了新新工业品商场。这是县城第一家以商场命名的商店,开业时店里人潮涌动,比赶场还拥挤。
外婆是个超级大厨,随着生活好转、物资丰富,她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每当逢年过节,总要把外地的儿孙们召回家,自己则乐呵呵忙个几天几夜,蒸烧白、蒸肘子、蒸旱鸡、炸酥肉、烧鲫鱼、做艾粑、灌香肠、熏腊肉,冷盘热盘,摆满一大桌,看着家人吃得欢天喜地,她也喜不自胜。
提起家乡,有两位老师也让我至今不敢忘怀。
一位就是我上荣昌中学高一时的班主任黄昌荣老师。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毕生心血都倾注在荣昌子弟的教育上。黄老师教语文,瘦高个子,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上课总拿一个大瓷缸子喝茶、抽烟。讲古文时声情并茂,半闭眼睛,摇头晃脑,让人穿越时空,活脱脱一副私塾老先生的神态。他分析鲁迅作品更是鞭辟入里,《纪念刘和珍君》《阿Q正传》中很多片段现在我都能背下来。或许是身世坎坷,他对现实持一种批判态度,但不希望学生像他那样,而是在批判之余要“入世”,要积极改变社会。上大学后我们成了笔友,书信往来多年。他不仅关心学生,还关心学生的下一代。有一年返乡,我带着孩子去看望他,他拿出一本事先题好字的《国学经典》送给孩子,谆谆教导一番。
黄老师是真正把全身心奉献给学生的好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我和同学们在他门下求学虽只三年,却始终受他关心。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命。在身患重病的最后一年,他再三嘱咐我们要组织一次毕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原本安排在2018年“十一”假期,但他病情急剧恶化,为了却老师的心愿,同学们商量提前到“五一”。但吝啬的上天没有多给几天时间,2018年4月,黄老师离开了我们。连夜赶到医院的同学失声痛哭,为黄老师做最后的守候。纪念活动按计划举行,几十个从天南地北赶回的同学,唏嘘中前往黄老师墓前祭拜。应师母之邀,我代表同学们写了首诗,刻在墓碑上:
勤耕一世育千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鬓飞霜终不悔,留得桃李满天涯!
20世纪80、90年代,荣昌中学一直是省、市重点中学,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为家乡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我们无不引以为豪。这一切,离不开治校有方的胡世春校长。
他当年四十多岁,戴一副黑框眼镜,身型瘦削、皮肤黝黑,年富力强的他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扩建校舍,学校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1985年,荣昌中学恢复成立了学生会,学校很开明,没有指定人选,而是鼓励全校学生参与竞选学生会主席。当时我正上初三,按理是没法与高中生竞争的。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靠一席演讲高票当选。在学校支持下,我带领学生会组织了许多有声有色的课外活动。牵头组建了荣昌县学联,把各个中学的学生会联合起来,主办运动会、智力竞赛、文艺汇演,直到高中毕业。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也促进了学业。高三那年,我光荣加入了共产党,胡校长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当握拳宣誓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高中毕业时,胡校长送我一本笔记本,我保存至今。扉页上的毛笔字工工整整:“智慧是汗水的结晶,灵感在勤奋中诞生,愿你用更新的知识去创造和描绘更美好的未来。”
人的一生,童年很重要。童年时期的任何经历,都可能对自己一生产生影响,无论是心理、性格还是潜意识。人的一生,故乡也很重要。故乡犹如幼年的襁褓,她保护着你、温暖着你、滋养着你,给你由此出发、走向远方、走完人生的力量。
如今,高铁已经修到了家门口,再也不用坐绿皮火车出门,荣昌的城市面貌也可以与任何一个现代化城市媲美,但在我心中,故乡,永远是那个山水环绕的小城。
作者简介
何剑波,男,汉族,重庆荣昌人,中共党员,1969年11月出生。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在职攻读并于1997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7月公派攻读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国际商务师。1992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国五矿总裁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五矿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总经理助理,中国五矿总裁办公室主任,中国五矿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五矿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房地产与建设板块副总经理,五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五矿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兼中国五矿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等主要职务。现任五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同时还兼任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及全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
原标题:《【我的荣昌情缘】故乡小记》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