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三网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正文

多地收紧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少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

2023/9/8 5:21:50 点击:
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其高考成绩总分低于省属高校调档分数线5分之内的,可以向省属高校投档,由省属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的规定。

同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北京还将范围近一步限定到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据《北京日报》报道,新规实行后效果显著,当年享受加分的少数民族考生人数从2016年的6391人下降到2017年的4人,降幅达99.94%。

江西省则是在2019年加入取消少数民族加分之列。《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规定,对经省政府批准的民族乡(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等8个民族乡)和按法定程序批准且经省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的民族村(铅山县陈坊乡长寿畲族村等82个民族村),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实行3年过渡期,即2020-2022年过渡期内加5分不变,自2023年开始不再加分。

“少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

我国很早就实行了在大学录取中适当照顾少数民族的政策。1950年,《高等学校暂行规程》第11条规定:“大学及专门学院对于具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程度的下列学生:具有相当工作历史的革命干部、工农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华侨学生应予以入学及学习的特别照顾。”

明确的高考照顾发生在6年后。《全国高等学校1956年暑期招生录取、分配办法》规定:“农民、工人、工农干部、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转业军人、复员建设军人、烈士子女、参加革命工作满三年的在职人员、华侨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港澳学生,如其政治合格、健康合乎要求、考试成绩达到最低录取标准,当他们的高考分数比一般考生总分仅少20分左右的,可以优先录取。”

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科学发展极为滞后,文盲人口众多。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先天不足,起点很低。因此国家开展对落后民族地区及高考生的精准帮扶,保障少数民族能够与汉族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是非常必要的。

中央民族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在上课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是,随着少数民族同内地的人员交往日益密切,而且民族地区同样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简单的以民族为标准进行“一刀切”式的加分,已难以适应现状,还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2009年,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伪造少数民族身份一事曝光后,更是将少数民族加分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杂志就曾发文称,加分的顶层设计是科学合理的,但问题最多的在于录取标准“一刀切”,未按区域或民族进行差别划定,导致加分政策在实施中产生新的不平等,真正需要帮扶的少数民族和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无法得到最大的政策优惠照顾。

在更早的2015年,《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一篇论文更尖锐地指出,诸如民族之类的身份归属并不能有效地把握或对应目前实际真正处于不利处境或地位以及被忽略的人群。

以当时的贵州省为例,随着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大力扶持和资助,贵州省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州的首府城市与其它城市和地区相比,无论从人口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族教育的水平来看,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已经很难再被划归到弱势群体之列。

贵州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航拍图视频截图

云南大学《思想战线》2017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评论称,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分层和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我国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分布格局。一些核心城市的少数民族精英,其后裔在尽享核心城市优质资源的同时,还因其民族身份而坐享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性差别待遇。这不但违背了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初衷,而且也使得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无法真正惠及需要的边疆少数民族底层民众。

新时代呼唤新的政策。2014年9月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次年,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写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里出现了关于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内容: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无论修订完善已有政策还是研究出台新的政策,要逐步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尽可能减少同一地区中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政策差异。一般不应针对特定或单一民族,不应以民族划线、作标准,出台特殊的差别化政策。要避免出现民族之间的政策陡坡,防止相互攀比和产生新的矛盾,防止因政策导向人为制造隔阂、强化固化民族意识。

民族学生的高考加分政策,对于发达地区,由于民族交融充分、教育程度类同,可以考虑逐步减少加分,甚至取消。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差、中学教育质量不高的地区,除应大力改善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结构外,实行内高班、民族预科、高考加分等政策是为了使民族学生更好地接受现代教育、更好地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是必须坚持的民族政策。

从此后的政策变动来看,无论是江苏、山东等省取消少数民族加分,还是大部分省份在调整时强调加分考试必须具备“三统一”的条件,都是对发达地区减少、取消加分,专门对教育质量不高地区大力改善教育质量和结构的体现。

在2020年,福建省有关部门在解读取消本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决定时,很好地回应了社会对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关切:

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高考加分照顾,主要目的是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及对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区域给予适当补偿,促进社会公平。对于到户籍地以外、教育水平相对发达区域就读的学生,既享受良好教育的同时,又获得原户籍地较高的加分,或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区域就读学生,将户籍迁移到加分区域获得高加分,都不符合教育公平原则,不符合当前国家对普通高考加分政策的新要求。

2021年至2025年,对申请少数民族加分考生增加户籍、学籍、实际就读地“三统一”的条件要求,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加分政策改革要“精准施策”的原则和“精准确定加分区域、群体条件”的要求,为了让普通高考加分政策真正惠及少数民族地区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确保我省普通高考加分政策更精准、更公平公正。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西城区金融街学区、月坛学区内小学全部停课,中学仅初三、高三上课
携梦接续前行荣县3600余名准大一新生陆续到全国各大高校报到入学
凡人善举丨我市30余位高考生无偿献血
最新图文
西城区金融街学区、月坛学区内小学全部停课,中学仅初三、高三上课
携梦接续前行荣县3600余名准大一新生陆续到全国各大高校报到入学
凡人善举丨我市30余位高考生无偿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