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漳平市官田乡和坑村大山深处,坐落着一所西坑单人校。
在这所不起眼的单人校里,有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陈明达。他,倾注心血,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先后重建两所山乡学校校舍。他,抗争病魔,以顽强的毅力扎根乡村27载。
重建石门校
1983年,高中毕业的陈明达成了西坑单人校的“代课教师”。
1991年他考上龙岩师范民师班。2年后,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陈明达被分配到离家35公里的边远学校——梧村小学任教。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一年后,他调任石门双人校负责人。
当时,石门小学原有校舍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木结构建筑物,经鉴定均为D级危房,要立即拆除。石门小学到中心校路途较远,雨
天道路泥泞难行,倘若把校点合并到中心校,家长就有了让孩子辍学在家的念头。
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路途远而辍学!陈明达决定进行校舍危房改造。为了筹措建校资金,陈明达一方面向上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另一方面带领另一位教师走家串户做动员工作。雨天,山区的道路泥泞难走。带着另一位教师走家串户的陈明达几天下来,腿脚像灌铅似的又酸又麻,有时腰酸得直不起身,他只好歇一会儿又继续走。
他们的真情感动了家长、村民、村干部,感动了旅外乡亲。经过多方的努力,2004年底崭新的校舍交付使用。
再建西坑校
陈明达在石门小学的工作进入正轨,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官田乡单双人校日益增多,许多
教师安不下心来,纷纷要求调走。这一切,陈明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5年8月,他主动请缨重新回到西坑单人校任教!
一到学校,新的困难又摆在了他的面前:西坑的校舍建于上世纪70年代,也属于土木结构,又矮又黑,屋盖腐烂漏雨,校园凹凸不平,教室里的课桌椅破损极为严重。
陈明达再担重任——重建校舍。白天教书不误正事,夜晚他就在灯下与村民组长、代表商讨建校问题,双休日又赶往中心学校找领导汇报工作。很快村民大会召开了,“建校领导小组”、“理财小组”成立了。大家踊跃捐资,3个月内就收到捐资近6万元。
建校开始后,陈明达腾出自己的寝室当材料保管室,自己和村民一起搭铺。为了加快工期,他和工人一起干活,挑、抬、背、扛。为了节省开支,他外出购买材料,联系施工人
员,骑着摩托车跑进跑出。短短几个月后,一栋崭新的校舍落成了。紧接着,他又动员学生家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木料出木料,改换破损桌凳,翻修厕所……
1年后,西坑的孩子们搬进了新教室,用上了崭新的课桌椅,学校还购置了电子琴等电化教学设备,昔日没人爱待的单人校,成了当时全乡最美的校点之一。从此,自然村里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连年达到100%。
顽强战病魔
艰苦的条件,清贫的生活,超负荷的工作,陈明达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亮起了红灯。
他原本就有“返流性胃炎”,在石门任教期间,又患上了“阿狄森氏病”和“肾上腺脊髓神经病”。由于长期服用激素,导致免疫力低下,经常性失眠,双腿酸麻、僵硬,步履艰难。
2008年9月,正当新学年开学之际,陈明达一连几天,严重失眠,不停呕吐,两腿发僵。有一天,在家挂瓶输液到凌晨,陈明达拔下针头后,就急匆匆地赶往学校。途中,因精神疲乏跌进路边水沟,身子还被摩托车压着不得脱身。半个小时之后,在一位路人的帮助下,陈明达才站了起来。此时的他,右脚脚踝鲜血直流。可一想到孩子,他还是踉跄着骑上车继续赶到学校。
如今,陈明达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怀下,身体逐渐恢复健康。然而,他每天还是早出晚归,骑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执着地奔波在乡间道路上。他说,为了大山里的孩子,我无怨无悔。
【人物名片】
陈明达,漳平市官田中心学校西坑单人校教师。长期在单双人校任教,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