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三网 > 内江市 > 正文

四川省内江市2024届高三年级零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3/25 15:37:34 点击:
恐,不知怎么裁断。我黄香年纪轻,正好驱使。我请求施予恩德给我,让我留作冗官,在宫廷里作上些杂事,实现我黄香的蝼蚁一样的小志,这是我至死的大愿。”皇帝也很爱惜黄香能干,又长时间研习历史旧事,仍然留任他做尚书令。

延平元年,升任魏郡太守。郡里原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一年收谷几千斛。黄香说:“《田令》上说‘商人不务农’《王制》上说‘做官的不耕田’,做官拿俸禄的人,不应该与百姓争利。”于是把内外园田全部出租给人耕种。当年遭了水灾,年成荒歉,他于是分出自己的俸禄以及所得的赏赐,分发提供给贫困者,在这种情况下,富户也各自拿出义捐的粮食,补公家贷放的不足,饥民获得保全。后来因下大雨导致雨水积聚而被免官,几个月后,卒于家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①

【宋】文天祥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②,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过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

【注】①南康军:宋行政区划名称,今江西境内。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大都,途经南康军作此词。和苏韵: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脚。②汗漫:宽阔无边的水面,这里指长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庐山起笔,气势磅礴,“凄凉处”在辽阔的意境中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

b.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谋篇布局类似。

C.词人以“孤舟”自喻,嗟叹自己身处国家倾覆之际,流露出被俘后前景幻灭的绝望。

D.词人曾途经此地,如今又再路过,可是今昔之间,人事已换,年华空老,不胜感慨。

15.有人曾评文天祥《酹江月》:其于兴衰,未尝不耿耿也。请结合本词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答案】

14.C

15.①词人对国土的沦丧耿耿于怀。“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山河依旧人事已换,流露出词人对故国倾覆的悲叹;“风急波翻雪”词人用翻涌的波涛,暗喻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寄寓词人对国运的深切担忧;“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描写途中月夜见闻。描写元兵的号角声响彻夜空的情景,表现出词人眼见大好河山沦为异族统治的悲痛之情。

②词人于故国的恢复耿耿于怀。“还障天东半壁”暗示江山仍存半壁;“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直呼国运未尽,志士仁人犹在,此一处写出词人存一线重振旗鼓恢复江山的希望,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斗志和坚贞不移的品格。

【解析】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流露出被俘后前景幻灭的绝望”错。从“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可知,词人尚存一线重振旗鼓的希望。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词人对国土的沦丧耿耿于怀。“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庐山依然如旧,最使人凄凉的,是一望无际的江南风光景物。山河依旧人事已换,流露出词人对故国倾覆的悲叹;“风急波翻雪”,风涛怒吼,翻卷起雪花般的波浪万斛。此句不仅是写景,更隐喻现实。词人用翻涌的波涛,暗喻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寄寓词人对国运的深切担忧;“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夜夜人静,寒月高挂,愁绪满怀,听得胡笳声声,嘹亮凄苦。描写途中月夜见闻。描写元兵的号角声响彻夜空的情景,表现出词人眼见大好河山沦为异族统治的悲痛之情。

②词人于故国的恢复耿耿于怀。“空翠睛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山色空自翠碧,晴烟随处飘动,漫无边际,又遮蔽住东南半壁河山,“还障天东半壁”暗示江山仍存半壁;“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天地尚未老去,地钟神秀,应还有英俊人杰辈出。直呼国运未尽,志士仁人犹在,回顾近年来的坎坷经历,不由得悲愤填膺。然而,词人尚存一线重振旗鼓的希望,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斗志和坚贞不移的品格。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说明空有一番壮志却不做好准备是不可能实现的。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齐谐》的话来描述鲲鹏起飞时声势浩大,先拍水鼓翅,蓄积能量,然后借风势直上层霄的情形。

(3)同样写周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的公瑾儒雅风流,谈笑风生间就让曹军“_________”;而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则对周瑜的战果作了另一番假设:倘若他不能借来东风火烧曹营,那么后果将是“_________”。

【答案】①.封狼居胥②.赢得仓皇北顾③.水击三千里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⑤.樯橹灰飞烟灭⑥.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胥”“赢”“仓皇”“抟”“樯橹”等。

三、语言文学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在《定风波》上片结束时,用了这么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个不同凡响的惊人之笔!它①般地表现出了作者的胸怀、抱负,体现了全词的中心思想。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无非是说“怕什么呢,自己的一生就是披着蓑衣在风雨之中过来的,对此我处之泰然”。“任平生”字是指平生饱经风雨,早已听其自然的意思。当然,这里的“风雨”,不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更重要的是指政治上的风雨。古往今来,诗词中的一些带关键性的警句,往往是一语双关或富于多方面的涵义,具有十分深广的思想容量,经得住人们反复咀嚼和回味。能引起人们深思。只要想想【甲】苏公②的遭遇,我们就能掂出这句话的份量。确实此,【乙】苏轼所经受的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实在太多了。【丙】他一生长期被贬在外,尝尽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对来自各方面的打去和挫折早已③了,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总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非常形象地描画出了苏轼的气度。胸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给了人们难以忘怀的印象。

17.请在文中横线标①②③处分别填入恰当的成语。

18.对文段中加点的词和标点符号使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末画横线句与文段首画横线句一样,引文的最后仍需要加句号。

b.画了波浪线的句子中的“风雨”一词的引号表示具有特殊的含义。

C.“不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句中的“不仅”也可以更换为“不止”。

D.“多方面的涵义”句中的“涵义”也可以更换为“含义”。

19.作者在文段甲、乙、丙三处对苏轼用了三个不同的称谓:“苏公”“苏轼”“他”。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这样表达的作用。

【答案】

17.①画龙点睛

②饱经沧桑(或命途多舛)

③习以为常(或见惯不惊)

18.D

19.①用三个不同的称谓,可以让语言更为活泼,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②“苏公”是作者对苏轼的敬称,体现了作者对苏轼的景仰和钦佩。

③“苏轼”及“他”是客观指代,表明作者对苏轼的遭遇进行冷静客观的评价。

【解析】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横线后面有一“般”字,提醒此处应填含有比喻性质的成语,再结合后面“体现了全词的中心思想”的表述,此处应填“画龙点睛”。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②横线后面有“遭遇”一词,提醒此处应该填形容词性的成语,再结合苏轼一生数次被贬,仕途坎坷,及后文“他一生长期被贬在外,尝尽了人世的艰辛”,此处应填“饱经沧桑”,填“命途多舛”也可。饱经沧桑: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命途多舛: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③由后文“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可知横线后面写苏轼淡定的态度,此处填“习以为常”或“见惯不惊”。习以为常:经常去做或看到某种事情觉得平常。见惯不惊:意思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义、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引用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如果是问号、叹号可保留);

b.“风雨”的引号是表示突出强调,不是表示特殊含义;

C.不能更换为“不止”,“不止”是“继续不停”的意思,或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D.“涵义”与“含义”的意思完全相同。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称及效果的能力。

用三个不同的称谓,从行文整体感受上看,可以避免行文的机械呆板;

文段前面介绍了苏轼一生的坎坷经历及苏轼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之后,作者写到“只要想想苏公……的遭遇,我们就能掂出这句话的份量”,“苏公”是作者对苏轼的敬称,体现了作者对苏轼的景仰和钦佩。

用“苏轼”的称谓,是作者在进行客观的叙述,如“苏轼在《定风波》上片结束时,用了这么一句”“苏轼所经受的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实在太多了”,这些都是客观描述;

后面用“他”也基本是用状指,如“苏轼所经受的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实在太多了。他一生长期被贬在外,尝尽了人世的艰辛”,这里的“他”承前指代苏轼,第三人称的表述显得客观冷静,对苏轼的遭遇进行冷静客观的评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社会早已打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人类借助人造光源把黑夜驱散,同时也击碎了睡眠的自然节律。如今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不离我们左右,工作和娱乐对睡眠的过度透支,①。

睡眠对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它除了帮助人们恢复体力和精力、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外,还负责大脑功能培育、参与记忆和学习。因此,对人类来说,睡眠不仅仅是健康的要素,②。

睡眠与生俱来,却也问题重重。睡眠不足会扰乱人体生物钟,缺乏睡眠会导致严重慢性疾病,睡眠质量差导致的免疫缺陷甚至会削弱人们对疫苗的反应。既然睡眠不足有如此多的危害,那么,③?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极其有限。药物研发者正努力研发新一代更有效的安眠药;同时,一种新的心理疗法有可能成为改善失眠的主流疗法,它的目的在于为了消除各种条件下机能失调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办法,也许可以终结不眠之夜的痛苦。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20.①最终带来了日益严重睡眠问题

②而且是智慧的源泉

③有没有什么治疗方案呢?

21.一种新的必理疗法有可能成为治疗失眠的主流疗法,它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条件下机能失调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解析】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前面有“对睡眠的过度透支”的表述,那么横线后面就应该是不好的结果,结合整段的表意中心“睡眠问题”,此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哈师大研支团助力塔城高三学子直面高考挑战
疏附有群“雄狮少年”
高考第一天,考生全力以赴,他们全心守护
最新图文
哈师大研支团助力塔城高三学子直面高考挑战
高考第一天,考生全力以赴,他们全心守护
疏附有群“雄狮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