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三网 > 锦州市 > 正文

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3/25 23:36:42 点击:
,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岁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嘴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精炼而含蓄地叙述流传千古的司马光幼年砸缸救人的故事,引出下文司马光中老年再一次砸(另一种)缸的故事。

b.送缸者是翰林学士王拱辰,作者借此人暗示了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他从一个诚信正直之士变成了一个阿谀之徒。

C.管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官场中利欲.心的势利人物,从他千方百计阻挠砸缸即可看出。

D.小说结尾“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有力地表现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小说的语言精炼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将被重用,几笔带过,举重若轻。

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读书人,又可泛指官吏、特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

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描,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8.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4分)

9.小说写司马光中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胡应炎,字焕卿,常之晋陵人。宋枢密副使宿八世孙也,父聪淮南节度计议官。咸淳中应炎登进士第,投溧水尉,未赴。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诛遁,朝廷以姚昔知府事复命将军王安节、都统刘师勇将兵杂守之。苦等至常,见应炎,喜曰:“君吾刷孟”也,得君敌不足破矣!”署节度判官。应炙归告聪及兄应发、弟应登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既应当命,即选民之壮勇者三千人,自将登城。为营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痹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多调粟、缮械为守计。”苦然之。初诛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皆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命元帅唆都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与安节、师勇分门出城,各累大捷,杀其将校甚众。功上,进直秘阁。图且久,元兵多伤毙。唆都请益师,伯颇遂以西域诸部兵来会,攻围站急,饷援俱绝。城遂陷,师勇遁,皆、安节死之。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让之曰;“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邪?”应炙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兵入屠城,聪应发皆被杀。

(节选自高启《胡应炎传》)

【注】剧孟,汉代大侠,被誉为助成大事之才。后常用来借指行侠仗义的人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b.今戊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C.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D.今戊马在郊/王室将危是/了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考生。

b.署,即代理,与《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的“署”不同。

C.京师在我国古代指帝王的都城,还可以指天子的军队。文中是指后者。

D.直秘阁是一种表恩荣的虚职,本需秘阁馆大臣轮流值班,后不必赴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朝廷任命姚遣掌管常州,姚昔喜于有胡应炎这样的侠义之士辅助,对敌作战信心十足。

b.王洙逃跑后,其幕僚王虎臣盗去官印,冒充知府,到伯颜处献印表示投降。伯颜不知道他是假装投降,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

C.常州陷落,刘师勇逃跑,姚崇为守城而死,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巷战,到孔子庙那里众人溃散,胡应炎仍然坚持作战。

D.胡应炎英勇杀敌,终因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他被腰斩后,元兵入常州屠城,胡应炎的父亲胡聪和兄长胡应发都被元军杀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宜树木栅傅城,多调粱、缮械为守计。(4分)

(2)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域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4分)

14.胡应炎认为常州城不容易防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野兴

陆游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货身。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罢官多年的晚年时期。②结袜:《史记张释之传》记载;“王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王生:处士,谓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③拜车尘:《晋书·潘岳传》记载:“岳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藜杖”“葛巾”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蓑”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相同。

b.诗歌以自叙的口吻,述说诗人在微风细雨之中,身背药囊,四处为乡邻施药、治病的情景。

C.“忘机鸟雀驯”借写山间与世无争的鸟雀明确表达诗人即便去官多年但依然希望被朝廷重用的理想。

D.“初夏”写诗人给百姓看病的季节,但诗人认为自己不是高贵的人,所以并不害怕天气热。

16.作为诗歌“诗眼”的第二联,除了使用典故,还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荷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四个类比,推出了“____,____”的结论。

(2)“赋”体之文多铺采搞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来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____”来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财物毫不珍惜视为尘泥。

(3)孟子有生于忧悲,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传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的确,“钻厚板”才能取到火种,“凿深井”方能得到甘泉,这是干事创业过程中①的硬道理。不可否认,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其实,把付出转化为养分需要一定的过程————②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只不过,很多人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畏慈不前,“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也有一些人畏惧困难,③,只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难成大器。

王安石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最厚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却也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事实上,成功大多长者一副“围难外表”,披着一层“危险外衣”。砍砺攻坚克难的毅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力,多倾注些耐心,多下点笨功夫,胜利的曙光就不会遥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选文多处使用引号,请指出引号的两种用法,并举例说明。(4分)

20.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本题共2小题,9分)

孩子玩具弄乱了一屋子,不用反复念叨,但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①。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

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②,做“小公主”“小皇帝”。幼儿园,小学,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他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③,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梁成的自然产物而已。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第1、2、3各段的主要意思。(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的新年贺词引用了《礼记·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它出自《礼记》,意思是既从广大处着眼,又从精微处入手。这句古语对我们当代青年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都颇有启示。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A.因此乐是加强道德修养最重要的途径错误,根据材料一同时,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可知。

b.“并将诗的作用置于礼乐之上”错误,根据材料一“孔子也崇尚诗,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可知,孔子认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作用,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哈师大研支团助力塔城高三学子直面高考挑战
高考第一天,考生全力以赴,他们全心守护
疏附有群“雄狮少年”
最新图文
海东化隆:多措并举全力开展高考学生户籍审查工作
探访中缅新通道:共建通道共享平台共促发展
盲人高考生次仁如愿以偿被西藏大学录取:希望继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