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单调递增区间,我们可以求出导数大于零时X的取值范围,最终就得到了它的总区间。”
“同学们,听懂了吗?”
“听懂了!”
“王娅妮讲得好不好?”
“好!”
平凉二中高三二班一堂普通的数学课上,张立中请学生上台作答经典习题,并由其向台下同学作出思路讲解。
今年刚刚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的平凉市第二中学特级教师张立中从1989年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便登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他回忆起刚工作的时候,“当年我选择回家乡做一名教师,谁也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一辈子!初上讲台,为了确保自己不在讲台上露怯,我要求自己把每节课都备成精品,把教案背下来脱稿讲课,没想到这习惯一养成就坚持了三十余年。”张立中一学期能写3大本厚厚的教案,教案太多,查阅不方便,他就一一编号,搞出个
教案索引来。
攻关科研结硕果成果反哺教学摄影:梁璐
“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对教育大师钱伟长的这个观点,张立中始终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在注重教学的同时,张立中勇于探索创新,进行科研学术攻关。2004年的一节课后,同事朱文老师与张立中谈起了困扰众多师生许久的一个教学难题:“一类无理函数最值解决起来运算太繁琐,每一个题都需要大量运算,学生不仅不容易掌握,而且在考试过程中占用了太多答题时间,有没有简单实用的好办法?”
事后,张立中苦思冥想、查阅了大量教研资料。“我就思考这个问题能不能给出一个统一的公式,因为我的毕业论文也是把‘图论’的一个问题用公式解决了,受此启发,我就探讨这个问题用公式解决的办法,怎么去代换使两个根式同时能开方。”他补充道,“这是问题的难点,同时涉及定义域取值,还要数形结合通过图像反复验证,最初表达式比较繁琐,但求根公式的判别式给了我启发,先算每一部分的值,然后将这一部分整体代换,终于,我探索出了一类无理函数的最值公式。”
就这样,本着“化繁为简”的哲学思维,张立中在参加省级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类无理函数最值的求解公式”,解决了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该成果也于2004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既要有躬耕数学科学研究的热情,又要抱定“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决心,久久为功。“要真正把数学科学研究搞好,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动力。”这是无数数学教育与研究者的心声,也是张立中的使命与担当。
他的论文先后刊登在《一类无理函数最值求法》《圆的切线和切点弦的公式求法》《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10多篇教研论文在《西北师大学报》《数学教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等省级学术刊物或论文集中。科研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和前提。“在学校,讲课是教师的主业,搞教研能够始终保持学科的敏锐性,不断学习储备最新知识,跟上时代和学科的发展,教学和教研两手都要抓。”张立中认为只有将教研成果和教研方法反哺于教学,课堂教学才能出彩,学生的眼睛就会发亮。
家风教风一脉相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张立中说:“我从小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父母勤劳、节俭、踏实、执着的做人信条早已深入我心,为人父母后我更要将勤劳朴实、努力工作、高品位的人生追求传承下去。”得益于父辈良好家风的熏陶和影响,张立中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经层层选拔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他曾用耐心和智慧助失利的高考复读生夺回学霸荣耀;他曾跟班里脾气暴躁的“刺头儿”男孩反复角力,把那个爱跟所有老师较劲的孩子捋顺;他也曾引领踏实努力的后进生厚积薄发在高考中华丽逆袭……今年55岁的张立中,曾先后在平凉市一中、平凉三中、平凉二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正是张立中矢志不渝的追求。从青年小伙到壮年大叔,变化的是张立中的年龄,不变的是他对学生的爱。“作为一名老师,能够陪伴学生成长是非常幸运的。育人也是育己,只要过程走心,成绩水到渠成。”张立中说。
“张老师的课堂很生动,他会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思考。平日里他的脾气温和,笑起来很温暖,他积极乐观的心态、稳重专注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我们都愿意找他说说心里话。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以张老师为榜样,专注于学业,执着于追求,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高三二班学生贾永梁说,自己也想成为张老师那样的人。
默默无闻耕耘处,不期而遇桃李香。张立中直言,看着一个个青涩未退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付出的点点滴滴都在他们身上绽放出迷人光芒时,他感受到人民教师这一光荣使命的神圣。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