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射阳县 > 正文

谢谢你们,用援手撑起希望

日期:2023/7/20 18:49:55 浏览:

谢谢你们,用援手撑起希望

爱心人士和曾经的阳光学子爱心接力,让希望延续

2017年08月21日21:10_来源:扬子晚报

小字号

在报告会现场,还来了不少爱心人士。他们中,有8年累计捐款两百万元的项国兴,有每年负担好几名学生学费的老中医,更有来自大学教授,给这些寒门学子们上了“大学第一课”。他们的善举,让现场学子和观众动容。

实习生何彩俪王赛赛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杨彦杨甜子/文

爱心人士项国兴3年为学子捐款175万元

来自南大出版社的爱心人士项国兴,是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金发放仪式暨学子报告会的老面孔。2015年至今,项国兴个人已经向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捐款175万元,增加了350名阳光学子名额。此外,他还与多位阳光学子结对,长期资助。

捐助过的学生中,有一位学生的故事让项国兴至今难忘。报告会现场,他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他是射阳县的一位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夕,得知他父亲得了肺癌,他们家里为了给爸爸治病,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物品,最后一家人寄住在亲戚家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里。这个孩子非常懂事,知道他爸爸的这个病需要营养,他每天都把学校午餐中的肉菜悄悄打包带回家给他爸吃。当他爸打开儿子从学校带回来的肉菜时,一下子哽咽说不出话来,“儿子,是爸爸拖累了这个家,是爸爸耽误了你的学习”。儿子看着爸爸,双膝脆地,哭着朝着爸爸说:“爸爸,你只管好好养身体,你没有耽误我学习,我会努力学习的。”

几个月后,儿子终于考上了大学,没有辜负爸妈的期望。当儿子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的那一刻,他的心里既高兴又为难,难的是没有钱去上大学。好在学校和县里助困办的有关领导知道这个事情后,帮他报名参加了扬子晚报的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帮他实现了进入大学的梦想。当孩子拿到助学款时,那一夜他高兴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他打电话给报社记者连连致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孝顺父母,以后工作了,也一定会报答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果没有帮助,我就没有办法上大学了!”

项国兴表示,当自己听到这则故事,听到这个懂事的孩子说这番话时,更加触动了内心,“让我更加坚定地将帮助贫困大学生这件事,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不因贫困而离开梦想的大学校园!”

老中医袁炳忠每年要负担好几个孩子的学费

袁炳忠老先生是张家港的一名老中医,行医四十八年。从2010年开始,他关注到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从那一年起,他每年从阳光学子中选择一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一直到大学毕业,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正常学制是5-7年,每年选择一名学生,相当于袁老每年要负担好几名学生的学费。

袁老说,自己是一个“草根中医”,年轻时曾梦想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这个愿望未能实现。现在资助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子,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行医几十年的心得体会,他也希望能够传承给有志向的孩子。他和受助学生沟通最多的还是关于医德。他希望将来这些学生不管是在哪里行医,都要把医德放在第一位。

退伍军人包玉桥用我的退休金,每年资助一个孩子

“我不是大款,也不能与老板们相提并论,不过是以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因此只能助一臂之力,而不能包揽一切。但正常情况下,应该能履行承诺。”扬子晚报工作人员,一直留着包玉桥老人发来的短信。

包玉桥是一位解放军老兵,88岁,住在江宁一家托老所。今年他独自从托老所出来,辗转乘地铁来到报社,捐款5000元。老人耳朵不太好,交流时完全靠笔谈,他以前对利群阳光活动不太了解,来之前,他随身笔谈的小本子上准备了七八个问题,用来咨询利群阳光的操作流程,但是在和记者见面以后,利群阳光活动获得了他的充分信任。回家以后,老人深思熟虑,给扬子晚报发了两条短信,表达了一个想法,希望在今年阳光学子中寻找一名学生,每年资助一万元,资助到大学毕业。老人说,我希望资助的孩子品学兼优,懂事,不要求回报,不要求来看我,当然如果在南京上学的,作为忘年交,也是可以的。

企业家杨晓德“点灯之约”,爱心接力12年

杨晓德先生是宜兴的一位企业家,2005年开始,他从扬子晚报阳光学子中选择一名学生,每年资助一万元,一直到大学毕业,如果继续深造,则会资助到硕士或博士毕业。

在资助过程中,杨晓德先生和被资助的学子共同筹划了“点灯之约”项目,项目成员在毕业工作的第二年根据自己的能力自愿向项目基金捐资5000元,这笔资金用于资助项目中正在求学的学弟学妹,他们的理念是“以个人的力量点燃彼此生命之中的一盏灯!”

“点灯之约”项目如今已经走过12年,12名成员分别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南大、东南大学等不同的高校,其中8位已经陆续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他们也互相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的宝贵财富。今年“点灯之约”将继续招募两名优秀贫困大学生,成为下一个“点灯人”。

河海大学老教授现场带来“第一课”领走人生路

报告会上,河海大学老教授施泽华给2017阳光学子带来了“大学第一课”的预热。大学和中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施泽华表示,大学与中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成人与否、独立与否。未成年、未独立前,中学是“牵着你走”;成年、独立后,大学是“指引你走”,让你学得灵活,富有创造性。施泽华建议,“大学不是保险箱”,阳光学子升入大学之后,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根据每学期课程表制定自己的学习、生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施泽华教授还将自己“第一课”文档复印了300多份,放在了活动现场让阳光学子们领取,作为他们的大学“人生指南”。

薪火相传

四位阳光学子担任报告会主持人

这场报告会不仅主角是“阳光学子”,就连主持人也是由应届和往届的阳光学子担任。来自徐州丰县的应届阳光学子胡青松考取了东北财经大学商务外语专业,他是一名孤儿,和爷爷相依为命。老人的倾其所有让胡青松看到了这世间最深沉与伟大的爱。和他搭档的女主持戴文娟也是2017年的阳光学子,戴文娟的父母都是智力残疾,身处寒门,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声乐梦想,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考上了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另外两位担任主持人工作的往届阳光学子,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们接到利群阳光学子报告会发出的邀请时,当即赶往南京。2007年的阳光学子梁晓芹如今已经是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连云港市政协委员,并获得了“江苏省最图自强好青年”等系列荣誉。

梁晓芹的主持搭档缪斌是2004年阳光学子,他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就开启了“斜杠人生”的多彩模式,“洞箫演奏者,前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如见文化’创始人,音乐厂牌主理人……”缪斌说,“世界很大,当我们走出去,视野随着脚步越来越宽。”

他们眼里,“利群阳光”和家一样

这场报告会里,还有另一群活跃的身影,那便是为本次活动担任志愿者的往届阳光学子们。在他们眼中,扬子晚报“利群阳光”早已如家一般存在。

陈杨上午8点便驻守在地铁站附近,为陆续到来的阳光学子和社会各界人士指路。作为曾被资助的阳光学子,他热切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利群阳光助学活动、回报社会各界的爱心。

其实,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均是由往届阳光学子组成,他们提前一天从全国各地奔赴南京、紧锣密鼓地进行报告会筹备工作。

能够以志愿者身份再次来到阳光助学活动现场,2016级阳光学子李墨含表示十分兴奋,他说;“我决定以后将这份爱传递,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成员。”

编后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希望。在爱心涌动的报告会现场,最让人动容的,是往届的阳光学子,在成功实现人生“逆袭”后,转身成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捐助者。我想,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不仅让寒门学子们摆脱现实困境,更让他们处于苦难中的灵魂获得滋养,萌发出向上生长的力量。一笔笔饱含爱心的捐助,播撒的是一颗颗善的种子。相信爱的力量,未来阳光一定会照进更多的地方。编者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