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三山区 > 正文

教育“守山人”的见证

日期:2023/9/8 19:07:07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9-08

▲上图:在广西龙胜龙脊镇江柳村,江柳村翁江小学唯一的老师在放学路上将一个走不动了的孩子背在背篓里,领着其他孩子一起回家(2013年2月26日摄);下图:余启贵开着自己的汽车带着学生学校(2020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陆波岸

一名男子背着背篓,背篓里坐着一个女孩,一群孩子跟在他们身后,在村寨之间的羊肠小道上前行。

这是2013年2月26日我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这名男子叫余启贵,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翁江小学唯一的老师。翁江小学位于大山深处,四周梯田环绕,通往山外的道路在山间弯曲穿行。余启贵老师家距翁江小学约4公里,需要翻越一个山坳才能到学校所在的寨子。

翁江小学没有通水泥路之前,余启贵老师每天往返学校总是背着一个背篓。一路同行的学生背着书包走山路很吃力,他干脆把学生的书包放进背篓里帮他们背着。如果有学生走不动了,他索性把他放在背篓里一路背到学校。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片大山每天总出现这样的画面:一名男子背着装满书包或一个小孩的背篓,领着一群孩子行走在山间崎岖小路上。余启贵由此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背篓老师”。

“背篓老师”是我11年来持续深入采访的其中一位大山老师。2012年至今,我走进广西20个县130多所大山学校,用6万多张照片陆续记录了270多名大山老师,见证了这些大山教育“守山人”的奉献,也见证了大山教育事业取得的喜人变化——

教师依然守望大山的希望与梦想,深山讲台上多了年轻教师的身影,昔日闭塞的学校通了公路有了网络,当年的木制黑板换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

何以“守山”

“在这里,我们是孩子们的希望”

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师手拿课本坐在教室门口,两名学生一左一右听他讲解,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这是2023年5月18日我在广西灵川县兰田瑶族乡深潭教学点拍摄的一张照片。正在辅导学生的赵洪老师,是这所教学点唯一的老师,每天给这里的6名学生上课。

赵洪老师家离学校20多公里。每周星期一,他要早早从家里骑1个多小时的摩托车到教学点给学生上课。由于离家远,他平时住在学校,星期五晚上才骑车回家。在学校,他不仅要给学生上课,还要照顾他们吃午饭,双鬓花白的他从早到晚为学生学习生活忙个不停。

这所位于大山深处的教学点,原来有40多名学生,现在变成了只有1名老师6名学生的“袖珍学校”。有人曾发问,这样的大山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灵川县兰田瑶族乡民族学校副校长涂丙旺的回答是:“有必要!”

他说,如果撤销深潭教学点,教学点周边的学生就得到兰田瑶族乡民族学校就读。深潭教学点距兰田瑶族乡民族学校近40公里,虽然公路通达,但都是盘山公路,开车要1个多小时,骑摩托车花费时间更多。很多山里学生父母都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等老人在家带着,这么远距离,不要说是老人家,就是年轻人每天早晚接送一趟都不轻松,甚至说不现实。

采访中,一些家长告诉我,如果无法就近上学,要到远离家门的学校就读,由于接送麻烦,很多山里适龄小孩往往无法按法定年龄入学,“太远了,去不了,只能等长大点了再说”。如果要让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孩到这么远的地方去读书,小孩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又无法每天来回接送,要读书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租房本身是一笔开支,陪读无形中又浪费一个劳动力,“如果是妈妈陪读,那这个家庭的收入只能靠爸爸一个人来维持”,这对一个大山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这是很多大山学校就算只有极少数师生也要顽强“撑着”的原因。

广西德保县东凌镇那王小学一对“夫妻档”教师就在大山里“支撑”这样一所学校。

这对夫妇教师是黄永勇和黄秀碧。黄永勇老师1987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辗转3所学校,在那王小学工作已19年。黄秀碧老师1993年从事教育工作,坚守那王小学已30年。

在这里,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厨师和保姆,每天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给学生做午饭,管学生午休,晚上还要照顾8名离家较远住校学生的晚饭和晚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长年累月坚守大山,他们想过离开。十几年前,就在黄永勇萌生这个念头时,一位家长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他的心:“你走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是啊!我们走了,这里的孩子怎么办?”回到家里,黄永勇和黄秀碧一再咀嚼这句话,最终横下一条心,继续守那王。此后,面对多次调离机会,他们都毫不犹豫放弃了。“在这里,我们是孩子们的希望。”黄永勇说。

大山需要教师,大山的孩子渴望知识。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等原因,很多老师不愿意到这里工作,尤其是年轻教师。

桂西南一个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山区县,境内大山巍巍,许多学校散落大山之间。2015年,我对这个县110位大山老师采访后发现:这110名老师中,1950年代出生的有29位,1960年代出生的有40位,1970年代出生的有25位,1980年代出生的有12位,1990年代出生的有4位。

大山教师那份年复一年的守望,那份青丝换白发依然不离不弃坚守大山讲台的执着令人敬佩。如今,不少老教师已经退休,离开了这片大山里的讲台。年轻的教师正接过他们的教鞭,大山深处,书声琅琅,欢笑依旧。

以何“守山”

如果再次选择职业,他还是想当一名教师

在一个空旷的校园里,一名学生和一名老师正在升国旗,老师站在旗杆下拉着绳子,学生在升旗台边举手敬礼,国旗在他们头顶迎风飘扬。

这是2015年4月15日我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义德小学弄豆教学点拍摄的一张一师一生升国旗的照片。当时,这所学校只有蓝启飞老师和学生蓝孟源两个人。每天,蓝启飞老师按时为唯一的学生蓝孟源上课,寂静大山,书声频起。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朝阁小学也是一所“一师一生”的学校。这所学校学生最多时超过100人,2019年秋季学期只剩下唯一的老师刘显岳和唯一的学生周雄。

2019年12月4日,我到这里采访时看到这对师生。当时,周雄在读小学五年级,家离学校两公里,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常年有病在身,不能每天到校接送他,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住在学校,学习生活都由刘显岳老师照顾。

刘显岳家离学校只有几百米,周雄每天都在刘显岳家吃饭。晚上,周雄不敢一个人在学校睡觉,就住在刘显岳老师家里。每天,刘显岳按时按课程给这名唯一的学生上课,放学后带他回家,做饭、吃饭、辅导作业、睡觉。“我就像带自己的小孩一样,给他上课,照顾他的生活。”时年58岁的刘显岳老师说。

广西天等县进远乡农志鹏、梁碧莹夫妇教师则是“牛郎织女”般在大山里守望。

我曾两次采访他们。2017年9月7日,我再次深入这片大山时,农志鹏是天等县进远乡进远村龙含教学点唯一的老师,教4名学生。梁碧莹是进远乡进远村龙坚教学点唯一的老师,教13名学生。

这两个同村不同屯的教学点,中间横亘两座大山,两个教学点之间来往,步行沿着羊肠小道翻越大山需要3公里,公路往来绕过大山单程需要20多公里。

平时,大山阻隔,来往不便,农志鹏老师住在离龙含教学点不远的自己家里,梁碧莹老师则带着小孩住在龙坚教学点附近的娘家,隔山守望,犹如牛郎织女。周末,农志鹏老师才能翻越大山到妻儿身边。

梁碧莹老师说,农志鹏老师调到龙含教学点时,他们的小孩才两岁多,小孩半夜有不舒服什么的,爱人在山那边,她一个人在山这边操心。

当然,梁碧莹老师忙得走不开时,农志鹏老师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骑着摩托车绕过大山,帮她的教学点运送学生营养午餐,有时甚至肩挑这些物品徒步翻过大山来。

现在,这对教师夫妇依然在不同学校教书。从2010年各自被调到不同教学点起,他们“牛郎织女”般隔山守望已经13年。

很多老师带病守望着。2023年2月22日,我到广西宾阳县王灵镇中心学校七新教学点采访时看到,趁着课间十分钟,王英红老师赶紧拿起一直带在身边的热水瓶倒上一杯水,再掏出药瓶取出几颗药片放到手心,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握着药片,仰起脖子将药和水一口吞下。

王英红是这所教学点的老师。2017年9月,他被诊断患有原发性肝癌,随后做肝肿瘤切除手术。2018年7月,病情基本稳定后,他主动提出回学校工作。我到访时,他每天早上7点半带着药瓶到4公里外的学校上课,下午5点放学才能回家。除了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外,他还给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上体育课,一周要上20节课。至今,他带着抗癌药坚守讲台已经超过5年。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我已经58岁了,又有病在身,要倍加珍惜在岗位上的每一天,为乡村教育多做一份贡献。”王英红老师说,乡村讲台已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老师一守就是一辈子。龚寿新老师42年坚守一所教学点,直至退休。

龚寿新是广西昭平县五将镇良风村小学冲尾教学点的老师。2022年5月25日,我到访时,这所教学点一片山雨空蒙。教学点唯一的老师龚寿新正在给这里仅有的3名学生上课,时高时低的教学问答声和着时大时小的雨声,给这个偏僻的山村平添许多欢快活跃的气氛。

1981年,18岁的龚寿新走上这里的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来时18岁,现在已经60岁,一头黑发的小伙子熬成了白发老人。”龚寿新打趣地说。

回望一所学校一辈子坚守,龚寿新一脸眷恋和欣慰。“在这个小山村,我教出了21个大学生,有的还上了重点大学。”他说,刚当老师时,他一心想着不能让大山的孩子失学,如果再次选择职业,他还是想当一名教师,用知识的灯塔点亮更多大山孩子美好的未来。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新合村达佑教学点唯一的老师周宏军,16岁就走上这个大山讲台。2018年,他接受返聘又回到讲台上。2019年5月28日,我到这里采访时,他正在给学生上课。他说,他在这个教学点工作整整46年,教学点附近50岁以下的村民大多是他的学生。

这些年,在我的采访里,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守望着大山讲台。

“守山”何如

不仅是“80后”们来到了大山,山里已经出现“90后”教师的身影,人们看到了大山教育的新活力、新希望

一名年轻老师在校园里,带着几名学生在玩“老鹰捉小鸡”游戏,老师挡在最前面“护着”身后的“小鸡”,一只“老鹰”正想办法突围。他们身后,国旗迎风飘扬,远山白雪皑皑。

这是2022年2月24日我在广西灵川县兰田瑶族乡东良教学点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老师叫石夏月,1988年出生,是我11年来采访遇到的“80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国字号”!呼和浩特3个农产品入选09-08

    来源时间为:2023-09-07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550个产品经地市级、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质量……

  • 常德市七中全力以赴为高考护航09-08

    年高考还有两天,常德市七中考点备考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目前考点组考物资齐备、人员到位、各类设施设备准备就绪。学校做到用心用情护航高考,确保实现“健康高考、平安……

  • 黄山市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黄山市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09-08

    来源时间为:2023-07-18“是吴水仙吗?这是您孩子的录取通知书。”7月17日上午11时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EMS揽投员将华东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至考生金……

  • 封志强的援疆情09-08

       “封医生每天都来病房查看我的病情,给了我极大信心,我特别感谢他。”患者姚某拉着福建省援疆专家封志强的手激动地说。姚某患腹股沟斜疝已达10年之久,因该病长时……

  • “组组通”开启农民幸福路“组组通”开启农民幸福路09-08

    贵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贫困人口多分布在地处偏远、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自然村寨,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