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后通过撕书、砸东西等极端方式进行集体宣泄,在最近几年各地媒体的报道中常能见到。其背后折射出的早已不仅仅是高三的压力,而是学生内心深处的厌学、厌书情绪。
临近高考的学生,选择用撕书甚至破坏校园设施的方式发泄压抑情绪,此类报道常常见诸报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校关注和引导考前学生情绪的必要性。
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抛弃应试教育的“心魔”,便很难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而全民道德重建之路,也将漫漫修远。
抛弃应试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这是应试教育下长期重学习轻道德教育结出的恶之花。可惜,我们对此问题的严重性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所以对撕书甚至打老师表现出宽容便不足为怪。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宽容——成绩成为社会第一准则,由于我们无力改变应试教育现状,不免对孩子承受压力心怀愧疚,这种愧疚又转为对孩子暴躁、无礼、骄纵、凉薄等的逆来顺受。在长武事件中,该县教育局劝说挨打的老师不报警,也在情理之中。而反之,学生的暴戾又何尝不是恃“考”无恐?一个扭曲的“因”,造成了扭曲的“果”。
近些年来,我们总在忧心“道德滑坡”。长武事件具体而微地揭示了问题症结所在。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抛弃应试教育的“心魔”,便很难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而全民道德重建之路,也将漫漫修远。【详细】
医治教育之痛才能让学生不再撕书抗争
教育让学生讨厌学习,逼着学生去撕书,甚至是为了情感的发泄,连老师的劝阻都不听,这怎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个别孩子连尊师也没有学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课本又是如此之讨厌,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和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简直是给了现行教育体制狠狠的一记耳光。
在此,笔者无意于为学生殴打老师的行为辩护,之所以说关注撕书比殴打老师更重要,仅仅是想让我们整个社会来反思当下教育现状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真的不愿意再看到孩子撕书烧书这样无奈的抗争,而从根源上中国教育之痛才是对孩子最为根本的告慰。【详细】
改革高考制度才能还考生健康的备考心态
考生“撕书狂欢”背后,是高考带给其的心理创伤。而高考制度如果一日不改革,这种心理创伤还将持续下去。幸运的是,高考改革也已提上了日程,但愿“两种高考”模式的实施以及各类新政策的出台,能够消弭考生的心理焦虑,还原高考的本真,也还给考生一个健康、愉悦的备考心态。【详细】
我们的社会已经习惯一边高喊素质教育,一边进行应试教育,这反而麻痹神经,贻误改革。只有认清当前教育实质,切实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把老师、学生、家长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