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三网 > 桃江县 > 正文

关注农村教育信息化:E网连村校世界任遨游

2023/8/11 14:58:00 点击:

“一面‘大锅’朝天扬,五洲四海到机箱,数理化英样样有,连着知识大海洋”。近年来,随着农村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渐缩小。互联网、计算机走入了大山,走进了村小教学点,不仅给农村学校带来一场“信息革命”,也为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契机。

@政策

10万所农村校今年通宽带

“我们已经着手制定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方案,今年计划为约10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现10M以上带宽的宽带接入。”在日前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说。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庞大,推进教育信息化对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及教育现代化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家把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作为重要突破口,陆续实施了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了不同层次的信息基础设施。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下拨32.6亿元专项资金,在中西部农村薄弱校建设了近20万间多媒体教室。

如今,大多数农村学校装备了信息终端设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平均生机比已由2008年的19∶1提高到2011年的13∶1,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逐步改善。资源开发应用也与时俱进,在义务教育领域,国家建设了近1.5万个学时的视频教育资源库,向所有农村中小学免费提供,覆盖1.6亿名学生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农村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作为规划的关键抓手,教育部提出了“十二五”核心目标——“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就拿“宽带网络校校通”来说,将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问题。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了。2012年11月,中央财政下达财政资金30849万元,为东中部地区90%、西部地区95%的教学点(共62058个)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播放设备。各地采取面授形式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为每个教学点培训一名教师。“今年秋季开学,教学点设备配置将全部推进完成。”王延觉在发布会上说。(本报记者纪秀君)

@圆梦者说

湖南省桃江县灰山港镇中学教师丁星凡:20年,见证信息技术进村校

广西融水县第三小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给学生上课。(资料图片)

我是一名爱追梦的农村初中教师。

20年前,我在市内一所成人高校进修时,第一次见到了电脑,第一次知道“微机房”这个词。那时,偌大的进修学院,只有一间微机房、两台“386”电脑,给我们的感觉不知有多金贵!我只记得,微机房一尘不染,还配有空调和专门的管理员。就在那时,我从心底萌发了一个梦想:要是有一天,农村学校也能拥有这么一间金贵的微机房,那该有多好啊!

15年前,一次外出学习,在苏州一所有名的国际外语学校,我第一次见到了借助互联网的多媒体设备教学。惊叹之余,我暗暗地把它作为自己的第二个梦想。那时,我所任教的学校已经有了微机房,我的第一个梦想已经实现。

10年前,我调到现在任教的学校,学校在当地最早拥有微机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当时,全国上下开始普及信息技术,镇上许多教师的考前培训就在我们学校进行。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虽然我的第二个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此时,我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买一台电脑,像城里人一样,尽情享受信息化和互联网带来的无限沟通与无穷乐趣。

我的新梦想很快实现了。2003年元旦,我买了第一台电脑,并在学校网络管理员的帮助和指点下学会了上网。看着身边老师们投来羡慕的眼光,我倍感喜悦和自豪。我坚信,不远的将来,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普及。

果不其然,3年前,我们学校成为县里第一批“班班通”工程建设试点校,迎来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春天。此后,网络、电脑、多媒体设备走进了每一间教室,电子教案、课件、网络资源成了每个教师日常教学的必备资料。

我相信,乘着农村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强劲的东风,我们的兴教梦、强国梦最终都会实现。(本报记者纪秀君采访整理)

@体验者说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校长吕红军:告别粉笔黑板用上电子白板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学生在接受远程教育。(资料图片)

“六七年前,我校还是一所城郊薄弱学校,现在已成为拥有4个校区、3000多名学生的‘托拉斯’学校。”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校长吕红军近日对记者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帮学校实现了“穿越”,走进了“没有围墙的学校”。

2005年,由于师资老化、设施陈旧等原因,北门里小学生源大量流失,原有的两个校区只有700余名学生,其中凤阳校区只招收了8名学生。学校面临“生死”考验。

“2006年,我去深圳一所学校参观,发现该校一、二年级学生就能用电脑饶有兴致地识字、写作,这一场景让我深感震撼。”吕红军说,学校咬紧牙关投入20余万元,大范围安装了电子白板,并为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引进了大量实用的教学软件。

万事开头难。用惯了黑板和粉笔的教师们遇到了新设备和软件应用的“坎”儿。吕红军回忆说,对此,学校首先启动“排头兵”搞“试点”,然后逐步扩大应用团队,并多次邀请信息技术和学科专家指导实验。

一个个令人信服的“排头兵”实验案例从此诞生。英语教师孙颖在应用一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后,帮助学生3个月内就轻松记住了比传统方法多好几倍的单词,全班英语成绩A等级的学生由以往的60%左右迅速上升到了90%以上。其他教师见此,个个热情高涨,纷纷加入实验团队。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当很多家长还在想方设法限制孩子上网时,我们的学生已经能够创作电子报刊、网页、动画,甚至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编程。”吕红军说,目前,学校已经有50%的班级实现“一对一”常态化学习,其余班级也达到了4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实现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2010年,北门里小学合并了周围两所学校,并逐步发展成区域教师信息化专业成长的“孵化器”和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的“试验田”。“对一所原本薄弱的城郊学校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教育梦,也正在一步步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吕红军说。(本报记者魏海政)

@地方探索

四川省新津县借力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城乡校“穿越时空”同步上课

在四川省新津县教育局办公大楼的3层,有一块长4米、高2米的电子显示屏。这套电子设备有一个很酷的名字——新津县网络视频互动教学系统,通过它不仅可以看到每所学校上课的状况,还可以异地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新津是成都郊区的一个农业县。近年来,该县逐年加大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县4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校园监控系统、电子巡考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并整合3个系统建成了新津教育中心管理平台,应用范围延伸到教学、教研、协作、管理等各个层面,形成了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环境,实现了管理信息化、资源数字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力推动了全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万和小学是一所被田野包围的农村学校,也是新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缩影。全校生机比达到8∶1,师机比达到1∶1;不仅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就连学校的劳技室、少年先锋队活动室也装上了先进的电教设备。

“新津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舍得投入,仅学校的现代化装备就不低于180万元。”万和小学校长何飞对学校这几年的发展感受颇深。2009年5月,新津县与成都武侯区组建了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万和小学与武侯区的龙江路小学结对。同年建成的远程互动网络平台教室,为两校的互动交流帮了大忙。

通过这个平台,两校已开展了10多次同步上课、同步教研、教师培训等活动。明年,一间设施先进的现代远程网络录播室将建成。“到那时,我们就能零距离享受到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何飞高兴地说。

新津中学高三(17)班是该校最早开办的“网校班”。“‘网校班’与成都七中本部班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学生坐在新津中学的课堂,就能亲耳聆听七中名师的教诲。”新津中学校长刘凤林说,“网校班”学生还能享受到成都七中和新津中学教师密切配合带来的“双师效应”。

随着信息化、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完善,新津中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有了变化,教学质量逐年攀升。特别是网校搬进学校后,考上新津中学的尖子生再也没有流失一个。(本报记者刘磊)

@大事记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3年起实施,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40.2万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27.9万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4.5万套,覆盖了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1亿多名农村学生受益。

农村校班级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配备项目

2010—2012年度,中央财政投入32.58亿元,为农村薄弱学校每个班级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截至2012年年底,项目已为各地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2.06万套。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2012年11月启动,为东中部地区90%、西部地区95%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播放设备,其余教学点设备配置经费2013年予以安排。

“宽带网络校校通”项目

2013年,计划为约10万所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现10M以上带宽的宽带接入,完成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闵行]闵行中学:专家引领明方向,技术支撑促高效
国防小镇:万花丛中一抹绿
广东仍有中学假期有偿补课怕被曝光后门出入
最新图文
南漳高三男生得知自己考上华科却忙着找活赚学费
云课堂!城阳区多措并举为高三学子搭起“空中课堂”
青岛全市法院组织开展“法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