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结尾“萧红的红,是不褪色的”一语双关,既点出了萧红的名字,也凸显出萧红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表达出了对萧红的敬意。
D.文章结构紧凑,首尾呼应。起于“时间”又终于“时间”。主体部分既有对萧红一生的追怀也有对其命运的假设,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强烈。
8.本文的标题“萧红的时间秤”颇具匠心,请对标题进行赏析。
9.文中假想了萧红未死的两种结局,这样写有何效果?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节选自《庄子·至乐》)
材料二: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①酒,瀹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瀹(yuè):煮。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处之A期年b而貌C加D丰E发之F白者G日H以反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夭,指少壮而死,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夭亡,也可用于描述草木繁盛的样子。
b.登,指谷物成熟、丰收之意,与成语“五谷丰登”的中的“登”意思相同。
C.苟全,指苟且求全,“苟”字与《种树郭橐驼》中“苟有能反是者”中的“苟”意思不同。
D.适,指走向目的地,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乐,庄子却否了这种世俗之乐。
b.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有乐则有忧,即使是长寿的人,也衰老得糊里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之中而不死去,也是种苦恼。
C.文章极为详细地描写了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在既有的艰苦境况下也能够获得较大的快乐。
D.作者在超然台上凭吊古代伟人的同时,也在他“无所往而不乐”的心境中,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无奈和怨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2)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4.材料二中,苏轼有哪些具体做法能够体现出材料一中庄子的观点?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
黄庭坚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3】朝甲:蝉蜕。【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第一首诗的颔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
16.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瞑》中由写景转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
(2)《朝天子·咏喇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3)《苏幕遮·燎沉香》中“,”两句,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以虚构的梦境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4)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而北望故都,又“”,视线常被遮断。
(5)王国维描述学术研究的“第三重境界”时,借用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
(6)《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7)《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加以概括,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8)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9)《报任安书》中先写古来富贵之人名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引出了“”的观点。
(10)王勃《滕王阁序》中“,”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六、选择类
1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桴止响腾腾:腾飞
b.勖尔植勖:勉励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情话:知心话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披绣闼披着
b.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C.偭规矩而改错错误
D.问征夫以前路出征的人
2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襟三江而带五湖某所,而母立于兹
b.乐琴书以消忧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及其所之既倦汝识之乎
D.穷且益坚故病且怠
21.下列对文言语法现象的判断,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和“石之铿然有声者”句式相同。
②“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和“吾又何能为哉”句式不同。
③“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和“遂见用于小邑”的句式相同。
④“以致其性焉尔”和“悦亲戚之情话”中的加点字活用用法不同。
⑤“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和“来吾道夫先路”中的加点字都是通假字。
⑥“甚善,名固我当”和“善万物之得时”中的加点字含义相同。
A.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
22.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谦称,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表示自谦的还有“愚、卑、敝”等。
b.飧饔,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饔分别指的是早餐和晚餐,后引申为吃饭。
C.服阕,即服除,指古代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服”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
D.东隅,日出地,表示早;桑榆,日落地,表示晚。如“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剑”青城山,泛舟都江堰,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前击剑,在杜甫草堂打一场排球赛,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遇上动漫人物哪吒,两个小伙伴在巴山蜀水间展开竞技比拼又共同成长……这些①的场景,来自日前发布的成都大运会3D动画宣传片《哪吒蓉宝奇遇记》。3分钟的短片,既展现了成都的自然风光,(),更是着力刻画了体育竞技运动之美。通过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必将取得共赢的效果,凝聚起共同的意志。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回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宣传片,让孙悟空、黑猫警长等经典动画形象尽享冰雪运动的快乐,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效果。由此观之,好故事离不开好点子,为讲述添一点创意,才会在更多人心中激起涟漪。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两者有机结合、②,将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我们相信中华文化体育之美必将在赛场绽放。
2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八、材料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夏季运动会上,央视的解说词引发热议。“雏凤清于老凤声”是对青年跳水运动员张家齐和陈芋汐的赞美,“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是对青年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的肯定。网友评论“还是要多读古诗,读古诗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获得了最多点赞。
在“科技为王”、追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古诗词的“渗透”。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调味品?请结合学习与生活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C3.D4.①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②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③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不介入到学术研究中。5.①引用说明法:材料一引用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中对浑天说的形象描写;材料二引用祖的话证明古人“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②作比较说明法:材料一介绍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地对应、天人对应时与西方的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做对比;材料二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时,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做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