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立福有三个心愿,第一个是等到家里的事情处理完了,带着姑姑别圣香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身体;第二个是帮着表弟买上房子,减轻姑姑的负担;第三个是孝顺姑姑,给姑姑养老。别立福生前总是对姑姑说:“我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你就是我最亲的亲人,以后我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你。”
别圣香一直想不通,那个自己看着长大的侄子怎么就这样走了,明明之前口口声声说着要为她养老,可现在却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小声埋怨着:“这三个心愿,他一个也没有实现。”
18日傍晚,别圣香接到了侄子别立福的电话,电话里别立福像平常一样问她明天在不在家,说今晚要去王台镇出警,等回来就去家里看她,两人拉了几句家常,别立福就匆匆挂断了电话。她没想到,这竟然是她和别立福的最后一次通话。
“我们都习惯了,他什么事儿都要第一个冲上去”
1月18日15时30分许,黄岛分局110指挥中心接西海岸新区王台镇某塑料厂负责人刘某报警称,发现该厂员工刘某安在租用的宿舍内遇害死亡。警方迅即展开侦查。侦查中,该厂负责人又提供员工张某于1月15日失踪的情况。这两个员工都与1月10日才来工厂帮工的玉某有关系,张某是玉某来厂临时帮工的介绍人,且在一起工作。眼下遇害的刘某安是送玉某到新宿舍的司机。此时的玉某已下落不明,警方确认玉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后经查,1月15日14时许,玉某因工资考勤等问题与早已在一起干活的张某发生争执,趁张某不备,玉某用钢管将其打晕致死,并将尸体藏匿在厂房角落。为掩盖犯罪,玉某继续在厂内干活。1月18日中午12时许,刘某安受企业负责人安排,将玉某送到新宿舍,玉某因对宿舍的取暖设备不满,与刘某安发生口角,用砖头和刀将刘某安杀害后逃匿。
黄岛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刘言增得知任务后立即给正在执行反扒任务的别立福打了电话,通知别立福马上到局里准备出发,这通电话只打了1分钟。很快别立福就回到了局里,仍然骑着他平时用的旧摩托车。
1月18日23时30分许,专案组经过综合研判,锁定玉某藏匿在王台镇郎中沟村附近区域。搜捕力量分成了10个小组,从郎中沟村自北向南划分区域,展开地毯式搜索。别立福担任第8小组的组长,负责郎中沟村西南侧的一片岭地。这片岭地全是沟壑,地势起起伏伏,杂草丛生。此刻已是午夜,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搜寻难度很大。
搜捕过程中,别立福照例走在搜寻队员的最前面,他拿着手电仔细照射,不放过任何的可疑之处。当搜索到一条深沟时,突然一个黑影从别立福身边土包后的草丛里窜出,手持尖刀直接刺中了别立福的胸部,此人正是要搜捕的嫌疑人玉某。黑暗之中,身负重伤的别立福与玉某展开殊死搏斗,他拼尽全力将玉某踹倒在地,紧紧拖住他防止他伤害其他搜捕队员,凶残的玉某又连续刺向别立福的胸部、颈部……
在听到对讲机呼叫后,民警和特勤队员迅速包围上来,继续与玉某激烈搏斗,夺下其手中的尖刀,将玉某擒获。搏斗中,民警刘伟、特勤队员庄文林受伤,而最先发现歹徒并与之展开搏斗的别立福再也撑不住了。
经抢救无效,1月19日凌晨1时50分,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漆黑的夜空中,寒星点点。别立福,一个英雄的生命,定格在这一刻。
▲别立福告别仪式现场。记者杨志文摄
23日上午9点30分,黄岛区殡仪馆。别立福的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到场的全体人员脱帽肃立,默哀1分钟。别立福生前的亲人、同事和好友在哀乐声中缓缓走进小小的告别厅,向这位将生命献给刑侦事业的民警致哀、敬献鲜花。牢记使命,黄海呜咽激荡英雄豪情万古存;不忘初心,珠山低首追忆忠魂浩气千秋在。挽联诉说着这名基层民警的一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别立福穿上了因为工作需要而不能经常穿的警服,身披党旗,静静地躺在那里,周围是满满的鲜花。和别立福同志一起战斗过的同事难掩内心悲痛,泣不成声,哽咽着喊出:“老别,一路走好。”市公安局黄岛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樊坤告诉记者:“我们都习惯了,他什么事儿都要第一个冲上去。现在想想,基本上每次,所有抓捕的事,只要他在的时候,都是他第一个冲上去。”
▲战友送别别立福。记者杨志文摄
别立福的战友也来了,从大连,从沈阳,从全国各地赶来,送别这位曾经的战友。1991年12月入伍,在部队服役12年半,曾任驻齐齐哈尔某部连长。2006年参加省厅大练兵治安巡逻民警“理论、体能、技能”比武获得总分第一名,两次受嘉奖,“百名训练小老虎”标兵、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在战友看来,别立福总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学习、训练样样都跑在最前面。“就像他生前最后一次出警,也是走在最前面。”
“遇到别立福就束手就擒吧,想跑也跑不了。”
2004年9月,别立福由解放军副营职转业到市公安局黄岛分局工作。他把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带到了警营,在他的办公室、宿舍里,每一样东西都摆放得井井有条,办公桌上,还整齐地摆放着出警前戴的头盔。衣柜里挂着警服,但由于工作原因,他总是要将自己隐藏在人群中,不能经常穿上这身笔挺的警服,多数时间陪伴他的是旁边几件已经洗得发白的便装。
整理遗物时,在别立福的办公桌上,同事发现了一张写好的假条。休假时间是1月22日至25日,为了兑现一个承诺:陪正在上高三的女儿去大连参加艺考。这也是他从警15年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申请休年假。可是,这张假条却再也不能兑现了。
“在他眼里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平时走在下班路上或者出门办事,他也紧盯着路上的情况。这附近的小偷扒手没有人能逃出他的手掌心。”别立福生前的好友、黄岛分局民警齐林新回忆道。“在老别的车里常年放着一双运动鞋。有一次,老别送女儿去上学的路上,突然发现了一名惯偷,他立刻停下车让女儿步行上学,自己则穿上运动鞋悄悄跟上嫌疑人,最后在这名惯偷作案时将其抓获。”
▲送别老战友,现场民警难掩内心悲痛流下眼泪。记者杨志文摄
从警15年,别立福长期奋斗在刑侦第一线,其中有一半的时间在从事反扒工作,多次荣获“反扒能手”称号。他根据多年工作积累,建立起“扒手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无论是本地的扒手,还是外来的扒手,只要有过扒窃前科,都会被入库。这个数据库从最初的60多人扩展到了200余人。随着“扒手数据库”的扩大,扒窃案件却在逐年降低。从警后,别立福先后破获扒窃及街面盗窃案件400余起,组织抓获各类盗窃犯罪嫌疑人150余名,其中扒手120余名。他是同事和群众眼里的“超级警察”。
“他每天要跑三到五公里。”老领导孙宏光回忆,派出所组织户外体能训练时,别立福经常跑在前面。也许正是因为不断的锻炼,才让他练就一身飞毛腿的功夫。别立福的身体很好,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他曾开玩笑说,抓个小偷什么的不在话下,因为还没人能跑得过他。“有一次我们在所里提起过,如果追捕嫌疑人时追车追出事故,要负责。老别突然问了一句,如果徒步把嫌疑人追得跑不动了怎么办?”孙宏光说起老别的事,眼睛里有了光。2010年12月底,老别与同事正在寻找一嫌疑人周某,周某正好从家里出来,看到民警撒腿就跑,在胡同里钻来钻去,后来跑进一条死胡同后,翻过两米半高的院墙继续逃跑。别立福纵身一跃翻身站到墙头上,发现周某正在一边跑还一边回头看。穿菜地、跃护栏、跳水沟,追出约1公里后,周某突然不动了,倚着墙两腿发软,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不敢跑了’。”
▲别立福告别仪式现场。记者杨志文摄
就在牺牲前一个月,别立福刚刚抓回了一名潜逃了16年的犯罪嫌疑人。2018年,公安机关通过研判发现,2002年的一起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潜逃至福建。别立福主动申请带队进行抓捕,他们在福建通过摸排发现,犯罪嫌疑人已经潜逃至西藏。别立福又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地赶到西藏,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他就这么拼,拼了十几年。”老同事李伟告诉记者,别立福在派出所工作时,所里有个“潜规则”:但凡别立福值班,必有战果。有一次,别立福和同事在调看监控时突然接到电话,说在一家商场门口有人在盗窃电动车。别立福立刻和同事们赶往现场,其中一个被当场抓获,同事们正在控制时,别立福去追另一个小偷了。
后来,那些被他抓过的惯偷都有了经验:遇到别立福就束手就擒吧,想跑也跑不了。
“如果他不说,谁也看不出他是个警察”
“如果他不说,谁也看不出他是个警察。”这是记者探访别立福生前好友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以前经常和他一起出去执勤,路上碰到周边的市民,老别都会和他们打个招呼、说几句话。有一年抓回了一个扒窃惯犯,别立福知道这名惯偷的家人已不和他来往,就自掏腰包买来挂面和食物,煮好面条端给他吃。”齐林新说。辖区里菜市场、商业街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老别都跑过许多次,不抓扒手的时候,就和摆摊的商贩说说话,教他们一些反扒常识,老别心慈,他不忍心看着人家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因为不注意被人偷了。
▲别立福告别仪式现场。记者杨志文摄
在亲朋好友的心中,别立福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人。他的爱好不多,没有案子的时候喜欢在家陪着妻子和孩子。住在他家对面十三四年的邻居柴方星时常看见他。“他是个特别随和的人,没有架子,哪怕是小偷他也愿意帮,邻居捡破烂的他也不嫌弃,对每个人都很客气。”柴方星怎么也不愿意相信,像别立福这样的大好人会以这种方式离开他们。“他的妻子多病,女儿正在上高中,好好的一个家就这么没了,”柴方星一个大男人哭了起来。“如果可以,我愿意替他上。可是就算时间倒流,我想他还是会第一个冲上去。”
孙海波的洗车行就在珠江路上,2013年的时候,一个挺憨厚的中年男人过来洗车,之后来得多了,孙海波知道了他叫别立福,是一名反扒民警。回忆起别立福,孙海波说:“他很低调,也很节俭,开着一辆破大众,好像还是二手的,除了每周给女儿送饭他很少开车出门,要是他不说,我怎么也看不出这竟然是个警察。”两个人的交流并不是很多,有时候来了,一个电话,又匆匆忙忙地走了。别立福偶尔会讲讲工作上的事,去哪里出差了,又抓了几个扒手,孙海波觉得危险,劝他注意安全,他也只是笑一笑,说自己身手不错,肯定没问题。
一天早晨上班前,同事突然告诉孙海波,那个总来店里洗车的警察昨晚牺牲了。孙海波坐在办公桌前,眼泪唰地一下流下来。“那么好的一个人,就这么突然没了。”说到这,孙海波的眼圈又红了。他的同事告诉记者,今天洗车行关门谢客,孙海波很早就来到灵柩车的必经之路上,想再见别警官最后一面,可是街上已经站满了人。孙海波不得不走出很远,站在那里默默凝望着车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