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嵋通讯员吴征才
“40年前,正上初一,曾在此处砸过碎砖为大楼奠基。”2月22日,如东县马塘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葛家梅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这样感慨。当天,还在同样的地方,作为“大家长”的她和同事们一起为学校的新大楼奠基。
“我12岁就在马塘中学上学,20岁回到这里当历史老师,到如今51岁了,我在马塘中学已达37年。”37年里,扎根讲台31年,葛家梅以仁与正育人,以真与善教学,以勤与仁管理,带着思想教育、带着责任教学、带着理念管理,为学生终身发展、为教师和谐发展、为学校持续发展,执著地追求、不懈地努力……
丹心若雪,守望乡村教育的那一方土
1991年,品学兼优的葛家梅谢绝了大学老师的留校挽留,怀揣振兴乡村教育的梦想毅然回到母校——如东县马塘中学,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工作。31年来,她守望在这里,以苦为乐,从青涩模样到榜样力量,以奉献精神把农村教育写成诗意华章。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学校从南通市重点中学到江苏省重点中学,再到江苏省四星高中,每一次升格都有葛家梅的全情付出。而她自己,也走过了从一名大专生到硕士研究生,从教学新手到获得江苏省高中历史优秀课评比一等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南通市党代表,从一名教学徒弟成长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的奋斗历程,桃李满天下。很多次的高薪诱惑她都婉然拒绝,因为她知道,她的心在这里,这里是她的母校,根之所系,魂之所依,她深情于这片土地,她热爱她的学生。
2018年1月,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葛家梅工作的母亲被发现晚期肺癌,多处骨转移,每个月都要到上海化疗。分管教学的她深知教学的黄金期来不得半点懈怠,高三师生的状态引领更为重要。于是,她跟医生商量好,每次一大早开车去上海,化疗好就出院回家,只要一天。母亲忍着不适来回奔波,以坚强的姿态支持女儿。每次回校后,她把痛苦埋在心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或许对癌症患者来说,精神的力量远胜于医药,她母亲的病日渐好转。
推己及人,播撒爱与责任的精神火种
31年教育生涯,葛家梅一直以“爱与责任”作为座右铭。小施是个胖乎乎的可爱女生,可因为胖,同学们总笑话她。她开始敏感多疑,一到教室,就觉得身边的同学在笑话她,老师批评其他学生,她也觉得在批评她,结果神经衰弱,晚上总是睡不着,成绩一落千丈。葛家梅到小施班上任课后,每课喊小施回答一个问题,或表扬或鼓励,培养她的自信心。办公室的聊天、操场上的散步、饭桌上的夹菜,日子久了,小施打开了心扉,心理逐渐强大,性格逐渐开朗,高考考上了师范。大学里,小施一直和葛家梅保持联系,经常就学习、生活、社团等与她交流。在“葛妈妈”的鼓励下,小施越来越优秀,参加了社团,拿了奖学金,人也瘦了,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走上岗位后,在她的鼓励下,小施做了班主任,带领班级取得好成绩,小施又叫她“葛姐”了。葛家梅用耐心和关爱帮小施度过了难熬的心理困难期,她把这些经验介绍给其他老师,使学校不少心理问题学生渡过难关。
她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她工作认真,她总是帮助别人,她教会我们做人……2020年南通市高三一模作文题目是写身边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很多学生写了葛家梅。“爱与责任”使她收获了爱戴和友谊,而这样的正能量也影响了学生后续的发展,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后,有了困难还找她指点迷津。在很多学生心中,她已经不仅仅是一名老师或是一名校长,俨然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
“爱与责任”也被葛家梅延伸到历史教学中。她提出“真善历史”的教学主张,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她认为求真向善是历史教学的两个维度。历史是一门科学,所以历史教与学要探究历史的真相,并教会学生求真的方法,要呼唤学生内心的“善”,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2018年11月,她教授《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时就以“人民的胜利”这一价值立意获得江苏省历史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她被评为南通市历史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南通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南通市“1115”培养工程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她先后指导校内外青年教师26人,其中和徐文彬老师被评为如东县“青蓝工程”优秀师徒。
劳模垂范,带领一群人奔跑在幸福路上
葛家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她在工作室里既是领头人又是传承者。
劳模工作室一共15人,最年长的杨光源老师已经81岁,是葛家梅的初中班主任。杨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关心贫困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在成长路上掉队”的思想和行动让他获得“中国好人”等荣誉。葛家梅把这样的精神传承下来,在她的支持和帮助下,2007年成立的夕阳红助学基金会15年来共筹集并发放资金150万元,被评为第八届“感动南通·教育群体”、“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奉献奖”。她和伙伴们寒假期间慰问贫困学生活动已坚持10年,为身处困境的学生送去物质温暖与精神祝福。2022年寒假期间,她在慰问贫困学生时,发现学生晓磊家没有电视机,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立即买了电视机送去。晓磊很开心,家长非常感动,发了很多条感谢短信给她。
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的学用红刊活动开始于2015年,7年来,师生共写出2700多篇读后感,《大江南北》专门出了马塘中学专刊,承办了南通市红刊进校园现场会,红刊阅读的经验在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推广。
2021年4月,葛家梅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9月获“南通市园丁奖”。她觉得,这些荣誉不仅是肯定与鼓励,更是希望与鞭策,是身边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她常常和工作室的同志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帮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得到内心的欢喜。
冰心如磐,扛起弘扬晓塘文化的大旗
葛家梅的成长始终与学校文化血脉相连,她是晓塘文化的受益者、提炼者、推广者、继承者、发展者。晓塘文化成为学校的文化标识,学校因此成为南通市特色学校。
同事们和葛家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可以拼搏,不要拼命”,但她总是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辛苦努力,必有回响。晓塘文化浸染下的学校日益规范、人文、温暖、高质,这几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南通市党建示范点”“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特色学校等荣誉,成为江苏省物理课程基地、南通市课改样板培育学校、南通市数学学科基地、南通市学科育人基地……一项项殊荣,一块块奖牌,一次次获得,都凝聚着葛家梅的精力和心血。
当一个人一所学校结下37年的情缘,目送上万的孩子奔赴远方,见证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她就无法分清家和学校,学校早就是家,也就无法排列家人、同事和学生的位置,或许他们同样重要,唯有自己常常是被遗忘的人。正如葛家梅所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退休以后,走在这片校园里,能得到热情的招呼和尊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