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雷山县教育局发出《关于严禁参与“谢师宴”等宴请活动的通知》,禁止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谢师宴”、“升学宴”活动。据称,雷山县教育局将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对顶风违纪、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予以严肃处理。(7月1日《贵阳晚报》)
又到了毕业升学季,金榜题名时。随着高招、中招的陆续放榜,名目繁多的“谢师宴”、“升学宴”随之风生水起。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发文,明令禁止教师参与“谢师宴”等宴请活动,看似不近人情,实则不无维护教师形象、减轻家长负担、遏制攀比之风的廉政善意。
诚然,尊师重教、感恩报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生取得优秀考绩的确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培育和教导有方,以“谢师宴”方式表达感恩之情本当无可厚非。但随着宴请奢华的不断升级,“谢师宴”越来越偏离其话别、感恩和谢师的本意,成为求体面、慕虚荣。搞攀比的炫富平台,这不仅让纯洁的师生情蒙上了世俗的铜臭,也让“谢师宴”成了学生家长的不堪之重和众多老师的疲累负担。
事实上,许多地方早已对“谢师宴”明令取缔,但缘何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当不乏两方面因素:一是盛情难却。应该说,孩子三年的求学苦读,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辛勤栽培,教书育人的过程也让老师和学生建立了难以割舍的师徒情谊;家长与老师的长期沟通联系,也让双方有了一定的情感交流,面对爱徒的答谢和家长的盛邀,无论是从伦理还是从感情上,老师都难以拒绝。二是趋势难违。即使学生无心,家长无意,但面对大摆筵席的谢师风潮,别人请自己不好不请,别人规格高自己也不能太寒酸,这种相互攀比的请宴失控,让家长破费、老师受累、谢师变味,唯一获益的却是商家的渔翁得利。
不过,尽管谢师宴泛滥不无世俗和环境的助推,但教师的主观内因却是不可忽视的决定因素,是否敢于对“谢师宴”的邀请说不,考验着老师洁身自爱、廉洁从教的决心和素质。其实,只要有心,拒绝宴请并不难。有一位长期从事高三毕业班教学的老师坦言,在每届学生毕业前,他都会给自己所教学生的家长每人发一条谢绝“谢师宴”的短信,提前告知家长切莫请吃,否则,不但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也使本身纯洁的师生关系庸俗化。这种讲清利害、防患未然的主动拒请,值得肯定与借鉴。
禁止参与“谢师宴”,既是教育部门监管教师行为、遏制舌尖浪费的分内职责,也是对教师形象的一种关爱和维护。负有教书育人之责的人民教师,理应成为树道德正气、开社会良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如果你想吃请,“禁参令”警示你管住嘴;如果你无力拒绝,“禁参令”为你提供了拒请底气。“禁参令”能否为“谢师宴”有效降温,还有赖有规必遵、违规必究的务实践行,人们对此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