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5月4日电河北保定市与新疆且末县,一个是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两座相距3300多公里的城市,因为一群可敬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2000年,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告别母校和家乡,奔赴新疆且末县教书育人,为祖国西部建设发展奉献青春。此后,保定学院每年都有毕业生背起行囊远赴西部。又逢五四青年节,让我们沿着他们的足迹,追寻他们的西部支教梦。
“从半个篮球场到现代化体育馆,我与这座小城共同成长”
“2000年,且末二中校长段军去保定学院招聘的时候说,学校的体育馆可好了,还有塑胶跑道。我和王伟江都是教体育的,怀着‘到西部去’的梦,就来了。”回忆起当年,且末二中体育教师王建超仍历历在目。
王建超(第二排右二)和孩子们在操场上合影(资料图片)。吴倩楠摄
当辗转5天4夜终于到达且末时,王建超却傻眼了,“漫天黄沙的土操场上,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架,顶多算半个篮球场。”
当她问体育馆在哪时,段军指着一张图纸说:“别着急,我们马上就要建。”
“想过要离开,可是当时太缺老师了,1000多个学生只有40多个老师,体育老师几乎没有,我一个人要带7个班。”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王建超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想法,“我要走了,这些孩子就真的没法上体育课了。”
就这样,孩子们的需要成为支撑她留下来的最坚韧的力量。那时候,他们住的宿舍是平房,门窗密封不好,每次沙尘暴袭来,宿舍里的锅碗瓢盆、床单被褥上都是厚厚的一层土。
恶劣的天气中,孩子们给了王建超很多温暖,“气候原因,且末的蔬菜很少,孩子们怕我吃不上菜,总会把家里的菜拿来给我,有时候敲敲宿舍门,放下就走,也不说是谁。”
回顾那段时光,王建超老师说,“从半个篮球场到现代化体育馆,我与这座小城共同成长。”
“我的学生也选择回到且末,站上了讲台”
在且末一中高三(6)班的思政课上,庞胜利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引得孩子们不时发出轻松的笑声。
庞胜利也是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当中的一员。当地学生们说,庞老师既幽默又负责,他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好老师。
庞胜利跟学生们交流互动。李慧英摄
据介绍,23年前,庞胜利从保定来到新疆且末县支教。“最初那些年,总是教育孩子们一定要走出沙漠,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看看。最近几年,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鼓励他们走出去长见识、练本领,然后回来建设家乡,因为且末的发展需要人才。”庞胜利俨然已经把且末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后来,庞胜利的学生杨芳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她毅然放弃更优越的就业机会,选择到且末二中任教,也成了一名思政课教师,理由很简单:“榜样的力量!”
那一刻,庞胜利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坚守,值了!
“听着师兄师姐们的故事上完大学,现在我来接力了”
“我是听着师兄师姐们的支教故事,在保定学院度过的四年大学生活。”“90后”孙彤彤说,她大学一毕业就选择成为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当中的一员。
据介绍,孙彤彤是2017年来到且末一中的。见到同门师姐侯朝茹的那一刻,她倍感亲切,“侯朝茹既是我的同门师姐,也是我教学上的师傅,我们都是历史老师,她倾囊相授,教我如何管理班级、备课、上课,这让我以最快时间积累了教学经验。”
孙彤彤给学生们上历史课。姚琳摄
初上讲台,孙彤彤发现,她带的初二班级之前一直采用双语教学,很多孩子的成绩卡在了语言关上。于是,她马上改变教学方案,课上多练习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融入历史学习方法,还创设情景让学生们便于记忆。很快,她所带的三个班在考试中位列年级前三名。
图尔迪·艾尼就很喜欢她的讲课方式:“历史有点难记,孙老师就给我们举很多例子,还讲很多历史故事,她做的ppT很精美,课下为我们辅导的时候也很耐心。”
“吾心安处是吾乡。”孙彤彤这样定义自己到西部的选择,她将青春的坐标稳稳扎在了这座西部小城。
不止且末,自2000年以来,保定学院300多名毕业生志愿奔赴新疆、西藏、广西、云南、甘肃等地。他们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袁志广、李慧英)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