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越西县 > 正文

中飞院帮扶凉山州越西县脱贫纪实

日期:2023/7/3 16:55:0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11-27

近日,四川省脱贫攻坚工作传来捷报:包括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对口帮扶的越西县在内的四川省7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彝族红军之乡”越西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纵横的山川将越西与外界阻隔,使其位于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的深度贫困区中,是全国“脱贫攻坚、补齐短板”的重要区域。2017年12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正式开始对口帮扶越西县。

这3年,中飞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17次深入当地开展扶贫工作,陆续派出2名副教授、1名主治医师和1名工程师参与越西县扶贫工作,投入近400万元扶贫资金……在越西这片土地上,中飞院走出了一条教育、消费、产业与项目相辅相成的对口帮扶之路,让希望之花盛开在大凉山深处。

筑梦蓝天让更多人“飞”出大凉山

在越西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人学飞,三代脱贫。”2018年7月5日,首位越西籍民航飞行大学生郑璐廷以53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飞院。2019年,越西县第一位民航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和第一位民航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被中飞院录取;2020年,越西籍飞行考生初检合格5人,空乘空保面试合格3人。

帮助越西学子圆梦蓝天是中飞院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3年来,中飞院坚持以“三全育人”为指导,以“招进来、培养好、送出去”为目标,探索出贫困生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成才模式,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择业就业,保证彝乡学子在求学路上一个都不少。中飞院设立“飞”字系列“励耕奖”,用于表彰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和优秀学生;针对越西县高三学子组织飞行技术、空中乘务、航空安全保卫等专业的专场招生面试会;开通生活困难新生入学报到绿色通道,为贫困生提供发展平台;向家庭经济困难彝族学生发放助学金及生活补助,使贫困生受助面达到100%;推动彝族贫困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因人施策”,支持毕业生“双创”工作,支持凉山州用人单位到学校选聘人才;持续发放彝族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经费,帮助贫困生调整就业观念和就业定位,鼓励贫困家庭毕业生返乡就业,支援家乡经济建设。

2020年5月13日,一场飞机捐赠仪式在文星小学举行。中飞院捐赠的这架已退役的Tb200教练机在经过整体拆解翻新后,由学院派出技术团队跨越千里,从中飞院洛阳分院运输到越西重新安装,在该县文星小学最显著的位置展示。同时,该校也被建设成为民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越西县将充分展现飞行文化在爱国主义、航空教育方面的价值,努力实现‘参观一人,教育一人,带动一批,受益一片’的共同目标。”越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木色加甲表示。

多措并举找准路子出实招

3年里,学院不仅探索出了教育扶贫的中飞院道路,还致力于从产业、消费和项目等方面对越西县进行帮扶。

越西苹果以色泽鲜艳、口感好、甜度高而久负盛名。为推进扶贫点特色农业发展,2019年学院投入资金建起了苹果园,以苹果种植业带动彝乡同胞增产增收。这一举措在2020年9月14日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成为全国产业扶贫榜样。

为了拓展销售渠道,今年7月,由中飞院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主播团队进行了越西专场直播带货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为越西县包括苹果在内的多种农特产品打开销路。除此之外,学院还与越西县农合联(筹)签订“以购代捐”框架协议,从2018年开始每年落实采购越西县苹果、豆腐乳、豆豉等农特产品,累计签约额约90万元。

“暖冬慰问”项目是中飞院项目扶贫一大举措。从2018年至今,学院向竹洛村捐赠了大米、菜籽油、羽绒被和羽绒服等物资。2019年11月,中飞院党委书记李汉成带领工作组赴越西县实地走访调研学院教育扶贫工作情况。时值彝历新年,工作组来到拉吉乡竹洛村搬迁安置点,举办“庆佳节·送温暖”慰问活动,为贫困户送去新年的祝福、节日的慰问。彝族同胞们热情迎接,奉上美酒、端上“坨坨肉”表达感谢。贫困户马果付年过7旬的父亲马呷呷感叹道:“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总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中飞院卡莎莎。”

为改善扶贫点群众生活条件,学院在对竹洛村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还推出了各类细致入微的帮扶项目,其中包括“30万物资捐赠”项目、“一村一幼”项目、“村两委”“农民夜校”办公及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民航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

一线扶贫用汗水与热血书写答卷

“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力争更好地帮到点上、扶到根上”,这是2018年中飞院院长关立欣第一次到越西县时代表学院党委对扶贫工作提出的要求。为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学院先后派出4位干部常驻越西县开展扶贫工作。

王从江是中飞院的一名副教授,自2018年初至今,任越西县拉吉乡竹洛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负责完成学院的定点帮扶项目、扶贫政策宣传以及各类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曾获得四川省“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称号。

交通闭塞、语言不通是王从江初到竹洛村的最大感受。刚到竹洛村时,到县城有83公里,开车需要4个多小时。他坦言,到县城都需耗费半天的时间,更别提回家了。“这样可以让我更好地融入彝胞生活,做好扶贫点工作”。

如今,坚守竹洛村扶贫近3年的王从江,操着一口流利的彝族方言与村民们一起吃喝一起下田,同坐一条板凳唠嗑。见到如此场景,很少有人相信他是一名地道的山东人。“要与大家打成一片,首先要过语言关。”这是王从江刚到竹洛村时定下的目标。

为此,他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在走访的时候让村干部翻译,然后音译成汉语拼音记在本子上,一句句积累,反复背诵。不仅如此,他还利用网络资源、拜村里的孩子为老师进行学习。在他看来,语言通了,就可以讲村民想讲的话,想村民烦心的难题,做村民想做的事。

“嘴勤常说讲政策,腿勤常走融感情,手勤常记解民难。”这是王从江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对他而言,竹洛村村民的认可、单位领导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是他坚守的动力。

余宏也是学院一名副教授,先后担任竹洛村驻村工作队员、挂任越西县教科局副局长,协助分管教育扶贫工作,落实学院制定的教育帮扶项目。葛秀惠是学院一名从事安全运行保障工作的工程师,在越西县教体科局挂职教育股副股长兼学普办副主任,负责越西县“学龄前儿童学会普通话”专项行动的开展和督导,落实学院制订的教育帮扶项目……奋战在越西“战场”上的中飞院人肩负着国家赋予的使命,远离亲朋,将汗水和热血洒在扶贫一线,为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交出属于中飞院人的答卷。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扶教在真情、真情靠精准”,这是在多年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中飞院方案。学院将以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一心为民的情怀担当,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越西县实现新发展。(《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通讯员杜雨洲)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