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是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玉石村的高三学生,父亲是盲人,母亲在她年幼时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奶奶年迈且有残疾,她12岁就承担了家庭重担。如今,她忙于准备高考,没时间干农活,家里断了收入。
不久前,她的困境被“大学生村官”在新华博客报道后,深受感动的重庆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人赶到石柱县,沿着蜿蜒的山路走到玉石村,与王莎莎“结穷亲”,送去了崭新的被子、电饭锅、大米、油、脐橙等慰问品和1000元慰问金。
如今,“结穷亲”在重庆市已蔚然成风。一手抓“结穷亲”,一手抓“民生财政”,成为重庆做大“民生蛋糕”的两个着力点。
十万干部“结穷亲”“三进三同”解民忧
“结穷亲”始于重庆市去年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三进三同”活动。“三进三同”就是“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重庆市委组织部明确要求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三进三同”时必须吃农家饭、睡农家床、干农家活,不给基层和农民增加负担,每天交纳25元生活费,自带生活必需品。干部必须了解民情,排解民难,每人至少撰写一份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形成一篇村情民意调研报告和发展建议,结对帮扶一户农村困难群众。
截至目前,重庆市共有10.1万名党员干部深入8750个村,与29.3万户群众“结穷亲”,筹集帮扶资金2.8亿元,解决突出问题29.1万个,直接受益群众430.7万人。
重庆九龙坡区委书记刘光全说,一些机关干部抱怨津贴少、加班久、待遇低,他们下基层“结穷亲”后,才知道有那么多老百姓需要帮助,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民生,更改善了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边财政减收压力大一边民生支出创纪录
在“结穷亲”的同时,重庆致力于增加民生支出。今年1月,重庆开展了“送温暖惠民生”活动,覆盖范围之广、慰问标准之高、慰问投入之多,均为历年之最。据介绍,今年重庆“送温暖”资金总额达6亿元左右,比上年翻一番,实现了城市低保户、农村特困户、受灾群众、农村“五保”和城镇“三孤”人员、企业建档困难职工、困难党员、机关在岗和退休困难干部、市属国企军转干部“八个全覆盖”,惠及5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人。
去年1月,由于税源减少和政策性减收,重庆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改此前连续34个月20%以上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比下降20.1%。尽管12月份收入已恢复到21%的增幅,但增收压力依然巨大。而在同时,重庆“保民生”却取得空前成就:在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1%的前提下,教育支出增长26.7%,社保支出增长33.5%,稳定就业支出增长23.3%,公共卫生支出增长48.8%,扶贫帮困支出增长36%。
民生支出的增加,推动重庆初步建立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原征地农转非和城镇用人单位超龄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全部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重庆还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医疗救助、“五保”供养、优待抚恤水平,在西部率先建立城乡一体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改革创新成就“民生财政”
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任务重、发展压力大的背景下,重庆如何打造“民生财政”?近几年来,重庆在国企改革中组建了交通、水务、能源等领域的8个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不仅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通过上缴国资收益,成为“第三财政”,为政府增加公共服务腾出了财力空间。
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介绍,很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政府财政的硬性投入,而重庆通过“八大投”近6年内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13亿元,确保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挤占民生投入,并且通过国资收益上缴,还进一步充实了财政资金。
与此同时,重庆不断创新财政资金筹措方式、拓宽筹措渠道,探索将基金和非税收入等用于民生。2009年,重庆市全面解决近百万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缺失问题。重庆市财政局总会计师祝轻舟说:“经测算,征地农转非人员全部参保,需财政补贴124亿元,按中央‘每年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6%’的政策,筹集这笔资金至少需要20年。鉴于此,重庆市政府决定额外开征‘征地统筹费’,预计5到8年就能够把这部分资金筹集到位。”
在财政资金的补助下,重庆已有90万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33万人已开始领取养老保险。
重庆还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开支,坚持实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零增长”。加强市级统筹,增强区县财力,对区县按照不同比例分类扶持。
经过改革、创新、节支和调整,重庆市2009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51.7%,创历史最高纪录。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