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昭觉县 > 正文

凉山地区乡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日期:2023/7/10 14:46:18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07-18

“我上小学的时候已经10岁了,但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有些同学已经25岁了,孩子都有4个了。”在讲到十几年前上小学的经历时,来自凉山越西县的木可先生感慨道。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曾经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在2015年脱贫攻坚初期,四川最穷的10个县中,凉山包含了8个;全州17个县市中,11个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昭觉县

经济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过去,与经济发展情况相似,凉山地区的乡村教育也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凉山州教委统计,2009年,凉山州每4个小学生就有1个辍学昭觉县。即便到了2015年,每10个小学生也只有6个能读到初中毕业。昭觉县

昭觉县

凉山州的小学图源_视觉中国

乡村教育曾经面临的挑战

凉山乡村教育曾经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教育质量低、贫困及交通不便导致的上学困难等。

首先,过去由于学校数量少、基础建设差以及教师资质偏低等问题,凉山乡村的教育水平质量普遍低下。

“那时候很少村子里有幼儿园,而且几乎没有正规小学。”家住越西县某村的木可先生说。一位来自昭觉县某村庄的妇女也说:“村子里过去没有学校。我们去最近的一所学校上学要步行4小时。”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两千零几年,年代并不算久远。

另外,木可先生还提到,当时村里的学校建设得非常差。“村子里唯一的‘大队学校’设立在村子一个废弃的粮仓里。我们用水泥做成黑板,把在河里捡来的白色石头当作粉笔。放到现在来看,这根本算不上一个学校。”

除此之外,当时教师的资质也普遍偏低。

木可先生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是一个年仅12岁,同样还在读书的孩子。据另一位女士贾加的描述,当时她的学校里只有两三个教师,老师也都只有初中或中职的学历。孩子们能够学习的科目仅有语文和数学。

即便到了2010年左右,这种情况也依然存在。“凉山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集中表现为‘层层抽剥’,州府西昌市的老师往外地流动,县上的老师往州上流动,乡镇老师往县上流动,乡镇就只剩下了代课老师。而这些代课老师的资质也是参差不齐,有些自己都是初中刚毕业就来教小学生。”凉山普格县中学校长叶华无奈地说道。

其次,凉山乡村的大多家庭难以负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导致孩子上不起学。

在学费方面,根据《四川统计年鉴》凉山州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2003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0元,而其中贫困地区的农户收入更是极为微薄昭觉县

根据木可先生表示,根据木可先生的说法,“当时一学期学费120元,但家里一整年的收入只有四百元。为了让木可我上学,他我父母卖了300斤的玉米才筹齐了学费。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当时,400至500元的收入在全村范围内已经是中等偏上水平。

匮乏的经济条件与彝族每家通常不少于三个孩子的情况,使多数孩子上学几乎无望。“我们家有8个孩子,我是老大。小学还没毕业我就辍学帮家里干活了。没办法,家里孩子多,又穷,没有一个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毕业的。我们都是半路辍学出来打工。”29岁的出租车司机呷什先生告诉我们表示。

[1]

从事体力劳动的凉山乡村妇女图源_台海网

再者,凉山乡村偏远崎岖的地理环境也让许多家庭对上学望而却步。

在未进行易地搬迁之前,凉山州一些偏远的村寨交通不便。

在走访凉山州某异地搬迁社区之后,我们了解到,在2000年左右,除去极个别住处紧邻学校的家庭,绝大多数孩子上学来回要花费4小时以上,。有些甚至单程超过10小时。再加上因为过于贫困而无法支付足够的食物,孩子们经常在这段漫长的求学之路上忍饥挨饿。

[2]

古路村的孩子们每天上学经过的悬崖路图源_天涯社区

“我们用点燃的玉米秸秆来照亮上学的路。有时候实在饿得走不动了,就在路边摘野果子吃或者喝水撑饱肚子。很多时候为了上学,我们凌晨三点就出发了。”这都是当地居民曾经艰辛上学路的真实写照。

即便在近几年,仍有部分孩子因为过于漫长崎岖的路途而被迫辍学。

“村里没有学校,学生就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上学。然而山路险峻,雨季时更是非常泥泞,有时连马、羊等家畜都会跌落山崖摔死,家长们便不愿让孩子冒险上学。”现于美姑县尼勒觉学校执教的老师表示,班级里部分学生因为家长不放心走山路而中途辍学。

国家政策解决教育问题

为了有效改善凉山乡村教育的状况,国家对此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一村一幼”政策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2015年10月,凉山州开始执行该政策,以建制村为单位,一个村设立一个幼儿教学点,让孩子们不用翻山越岭,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与此同时,政策在学前教育中普及双语教育,并减免在园幼儿学前3年保教费。在此教育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上幼儿园。昭觉县

据统计,2014年凉山仅有3所公办村级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0.73%。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后,截至2021年底,全州共有3704所幼儿园和幼教点,在园幼儿28.03万人,幼儿教师和辅导员1.5万名。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02%。[6]

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表示:“一村一幼政策不仅帮助孩子获得语言上的进步,生活习惯上的改善,更让孩子的思维产生了正向的改变。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通过幼儿园的教育逐步地适应外界的社会生活。”[7]

[3]

凉山州小孩在“一村一幼”政策下的快乐童年展现图源_甘孜日报

此外,“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制定让更多家庭不用支付高额学费就能供孩子上学,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

政策规定,在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凉山州政府逐步免除3年学前教育保教费和3年普通高中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大学

[4]

凉山州的孩子们在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下的学习状况图源_酷学中国网

四川省人大代表阿来格史表示,这个举措对凉山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意味着凉山的孩子将获得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全阶段免费教育。[9]

在昭觉县民族中学就读的高三学生小英就是“十五年免费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小英有两个弟弟,以前每年开学时,父母总是为三个孩子的学费发愁。在沉重的家庭经济问题的压力之下,小英曾想过放弃上学。而“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后,姐弟三人上学一事给家里带来的经济压力小了很多,小英自己也坚定了考[8]的决心。她说,自己的普通话、彝语和英语都学得不错,考上大学能进一步增强本领,以后回来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10]

社会组织填补师资缺口

在政府实施各项政策后,凉山乡村教育已得到较大改善。“从总体上看,如今的凉山,因贫失学问题基本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实现。”凉山州教育局副局长包晓华说。

然而,仍有一部分区域存在着缺少教师资源的问题。

2015年,凉山州教育局局长谢宁发言称,凉山州中小学教师缺口近6000,缺少学前教育教师约1.8万名[11]。到了2019年,根据凉山州学生规划,该州教师缺口大约在3000多名。虽然已有大幅的缩减,但3000名教师仍是较大的缺口。[12]

对此,许多社会组织也在积极开展项目,尝试填补这一缺口。

例如,在凉山教育基金会开展的三峡烛光行动中,400名左右的支教老师在2018至2020年间参与到凉山州教育建设中来[13]。该项目的支教老师主要负责在支教地区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需要完成音、体、美、阅读课、德育课的辅助教学,并协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9年9月5日,凉山州西昌市西乡乡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课前,孩子们既兴奋又期待,他们早就听说,新学期会有一名新的音乐老师给他们上课。这名新的音乐老师正是“三峡烛光行动”中的支教老师彭薇。彭老师上的课有声有色,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西乡乡中心小学的校长对此感慨地说到:“由于教师资源匮乏,以前的音乐课都是由数学老师代上,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彭老师的到来让学校的音乐课变了一个新模样。”

[5]

三峡烛光行动的支教老师和学生们图源_搜狐网

此外,根据人民网的报道,2019年,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江苏高考落下帷幕拼过就很了不起!07-10

    来源时间为:2023-06-092023年江苏高考今天落下帷幕。三天的紧张考试之后,是对过去12年求学的一种告别,也是一段崭新人生的开启。“我是妈妈……

  • 我市举行高三生物教学研讨会07-10

    12月6至7日,金华市高三生物教学研讨会在东阳外国语学校召开。来自全市普通高中的130多名高三生物教师、各县(市)生物教研员及生物高考研究小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 4月18日起广州中小学幼儿园暂缓返校高三除白云区复课07-10

    来源时间为:2022-04-164月18日起,全市高三年级(白云区除外)有序恢复线下教学,中小学其他学段暂缓恢复线下教学,幼儿园暂缓幼儿入园,校外培训机构暂缓线……

  • 多地陆续复学,校园重开要注意啥?多地陆续复学,校园重开要注意啥?07-10

    多地陆续复学,校园重开要注意啥?人民网联合报道组2020年03月22日11:17_来源:人民网小字号“请教职工从教工测温通道走,学生从学生通道过,大家注意拉开间……

  • 汉彝一家亲,再续兄弟情汉彝一家亲,再续兄弟情07-10

    汉彝一家亲,再续兄弟情——德阳中学越西支教记2021年11月01日13:46:40来源:四川新闻网编辑:王飞四川新闻网消息10月28日,经过八个多小时长途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