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①,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颙卒,亮垂泣三日。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
材料二:
杨颙之谏诸葛公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大哉言矣!公谢之,其没也哀之,而不能从,亦必有故矣。公之言曰:“宁静可以致远。”则非好为烦苛以竞长而自敝者也。
先主之初微矣,虽有英雄之姿,而无袁、曹之权藉,屡挫屡奔,而客处于荆州,望不隆而士之归之也寡。及其分荆据益,曹氏之势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尽其才,人争归之,蜀所得收罗以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轻,蜀之士躁,虽若费祎、蒋琬之誉动当时,而能如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者,亡有也。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任李严而严乱其纪,任马谡而谖败其功;公不得已而察察于纤微以为訏谟大猷之累岂得已乎?
夫大有为于天下者,必下有人而上有君。而公之托身先主也,非信先主之可为少康②、光武也,耻与荀彧、郭嘉见役于曹氏,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③,义所可从而依之也。上非再造之君,下无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焉耳。向令庞统、法正不即于溘亡,徐庶、崔州平未成乖散,先主推心置腹,使关羽之傲、李严之险,无得间焉,领袖群才,各效其用,公亦何用此营营为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
【注】①丙吉、陈平:西汉丞相,都不亲理细务。②少康:夏代中兴之主。③衣带之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不得已A而b察察C于纤微D以为訏谟E大猷F之累G岂得已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爨,煮饭、做饭,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爨”意思相同。
b.劳,使……劳累,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
C.微,卑微,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不同。
D.“见役于曹氏”中的“见”与《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的“见”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颙认为,凡事亲力亲为的人,把自己弄得神形疲惫,不是因为才智比不上奴婢和鸡狗,而是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
b.诸葛亮认为,心境平稳沉静,专心致志,才能高瞻远瞩,可见他并不是喜欢以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来逞强,使自己疲劳困乏的人。
C.刘备分得荆州、占据益州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了,再加上曹操知人善任。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士人争相投奔他。
D.江湘和巴蜀的士人都有缺点,虽有像费祎、蒋琬等名人,但像钟繇、杜畿这样的人太少,以致蜀国在政治、财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
(2)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义所可从而依之也。
14.对于杨颙的谏言,诸葛亮为何“谢之”但又“不能从”?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10.ADG11.b12.D
13.(1)如今您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簿册,终日汗流浃背,岂不是太劳累了吗!
(2)(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接受献帝的衣带诏,从大义上讲可以追随,因此才依附于他。
14.①“谢之”,感谢是因为杨颙劝谏诸葛亮不要陷入琐碎事务而过于劳累。
②“不能从”,不能听从是因为虽然诸葛亮知道不应亲自处理琐碎事务,但是主上非中兴之主,属下无分忧之人,只好亲力亲为。
【解析】
两则材料通过杨颙谏言和王夫之的评论,展现了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的困境与无奈。杨颙劝谏诸葛亮不要事必躬亲,强调分工的重要性;而王夫之则从历史背景和人事角度分析了诸葛亮不得不亲力亲为的原因,指出蜀国人才匮乏、刘备信任不足等问题。两者共同揭示了诸葛亮虽有治国之才,但受制于环境和人事,难以施展抱负的现实。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亲自明察各类琐碎事务,因而妨害了远大宏伟的谋划和治理国家的大道,这难道是他甘愿如此吗?
根据句意,“公不得已”句子结构完整,所以A处断开;
“而”用在句子开头,承接后句,“于纤微”作“察察”的后置状语,单独成句,所以D处断开;
“岂……乎”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所以在G处断开。
故选AD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婢女烧饭。/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开做饭。
b.错误。劳,使……劳累,使动用法。句意:使自己的身体劳累。
侣,“以……为伴侣”,意动用法。句意:以鱼虾作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C.正确。卑微;/如果没有。句意:起初,刘备地位卑微不为人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正确。表被动;/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句意:被曹操所役使。/官吏(代指焦仲卿)再三嘱咐我。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像钟繇、杜畿这样的人太少”错,原文是“亡有也”,即没有这类人。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躬自”,亲自,自己;“流汗终日”倒装句,应为“终日流汗”;“不亦……乎”,不是……吗。
(2)“方”,刚刚;“义”,名词作状语,从大义上。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杨颙认为诸葛亮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簿册,终日汗流浃背,非常劳累,所以对诸葛亮进行劝谏,诸葛亮因此感谢他。
根据“公之言曰:‘宁静可以致远。’则非好为烦苛以竞长而自敝者也”“上非再造之君,下无分猷之士,孤行其志焉耳”可知,诸葛亮并不是喜欢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以逞强,而使自己疲劳困乏,但是在上的君主不是能再造乾坤的君王,在下又没有能为自己分担谋略的人才,因此他只能孤独地为实现抱负而奋斗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诸葛亮曾经亲自查对文书簿册,主簿杨颙径直入内,劝谏他说:“治理国家自有体例,上司和下级的职责不能混淆。请您允许我用治家打个比方:现在有一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报晓,狗叫防盗,以牛拉车,以马代步;家中事务无一旷废,要求的东西都可得到满足,悠闲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忽然有一天,他想对所有事务都亲力亲为,不再交付任务,结果劳损了自己的身体,陷身于琐碎事务之中,弄得体力疲惫,精神萎靡,最终一事无成。难道是他的才智比不上奴婢和鸡狗吗?(不是的),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自去做事的人是士大夫。’因此,丙吉不过问路上死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是因为时令节气失调而)喘息;陈平不去了解国家的钱粮收入,而说‘自有具体负责的人知道’,他们确实都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如今您处理国家政务,却亲自校对文书薄册,终日汗流浃背,岂不是太劳累了吗!”诸葛亮向他道谢。等到杨颙去世,诸葛亮无声哭泣了三天。
材料二:
杨颙劝谏诸葛亮说:“治理国家自有体例,上司和下级的职责不能混淆。”这话说得真有道理啊!诸葛亮向他道谢,在他去世时深为悲哀,却不能听从他的意见,也必定是有缘故的。诸葛亮说过:“心境平稳沉静,专心致志,才能高瞻远瞩,有所作为。”可见他并不是喜欢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以逞强,而使自己疲劳困乏的人。
起初,刘备地位卑微不为人知,虽然有英雄之姿,却没有袁绍、曹操那样的权势,他屡遭挫折,屡次奔逃,在荆州寄居,声望不高因而归附他的士人很少。等到他分得了荆州一部,又占据了益州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很强盛了,曹操又善于用人,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士人争相归附他,蜀汉所能收罗的、为己所用的人才,只有江湘流域和巴蜀地区的士人罢了。楚地的士人轻浮,蜀地的士人浮躁,虽然也有像费祎、蒋琬这样名动一时的人物,但能像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这样出色的人才,却是没有的。军队无人统率,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统率;民众无人治理,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治理;政治不平衡,只能由诸葛亮来使其平衡;财用不足,只能由诸葛亮自己来理财富国;任用李严而李严却扰乱其法纪,任用马谡而马谡却因战败而使北伐不能成功;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亲自明察各类琐碎事务,因而妨害了远大宏伟的谋划和治理国家的大道,这难道是他甘愿如此吗?
想要在天下大有一番作为的人,必须下有人才辅佐而上有明君支持。诸葛亮托身于刘备,并不是相信刘备可以成为少康、光武那样的中兴之主,只是耻于像荀彧、郭嘉那样被曹操所役使,因为刘备刚刚接受献帝的秘密诏书,从大义上讲可以追随,因此才依附于他。在上的君主不是能再造乾坤的君王,在下又没有能为自己分担谋略的人才,因此他只能孤独地为实现抱负而奋斗了。假使庞统、法正没有突然去世,徐庶、崔州平并未与他离散,刘备能对他推心置腹,使得关羽的傲慢、李严的阴险,都不能阻挠他的事业,由他统率众多人才,使其各尽其用,诸葛亮又何必亲自处理各种琐碎事务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野五首·其二
杜甫
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衰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
秋风吹几杖,不厌北山薇①。
【注】①薇:采薇,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议论,指出人生道理容易识得,任何事物都不能违背一定的规律。
b.诗人通过“鱼”“鸟”的意象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当下快乐自由的生活状态。
C.衰老的诗人甘于过贫病交加的日子,也不会去追求与是非相伴的荣华富贵。
D.尾联借典故表达对先贤的仰慕,还写出诗人现在只能采薇而食的生活状况。
16.诗题“秋野”二字在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5.D
16.①颔联两句写田野中的景物,一句写水中之鱼,一句写林中之鸟,展现“秋野”风貌;
②尾联中写诗人在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