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青川县 > 正文

【历史文化】“吕不韦戈”与“成都”之由来

日期:2023/7/10 14:01:2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9-23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吕不韦戈”与“成都”之由来

吕不韦戈,1987年9月出土于四川省青川县白水区,国家一级文物。戈内部两面的铭文,共23字。正面为刻铭: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金东工守文居戈三成都;背面铸文:蜀东工。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秦惠王时期。

吕不韦戈

公元前387年,开明王朝某一世蜀王在其领地北端的山谷中打猎,不期而遇他的敌手秦惠王。秦惠王送给蜀王一竹箱金子,蜀王也回赠了一些珍宝器物。回到秦国,这些宝物变成了泥土,惠王非常气愤,群臣却向他道贺说:“这是上天赐给秦国的礼物啊,大王将得到蜀国的土地!”秦王转怒为喜。

他准备攻下蜀国,但是蜀地向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时竟找不到入蜀之路。不过他知道蜀人尚武,又崇拜大石,便令人制作了五头大石牛,每天早上在牛屁股后边放一块金子,对外宣称石牛会屙金屎,称作“牛便金”,并专门派上百人来供养这些石牛。蜀王听说后,兴奋极了,很想据为己有,便派使者到秦国。这正中秦国的下怀,惠王爽快地答应了蜀王请求。蜀王派五丁去迎接石牛,回到成都后,牛却不拉金子。蜀王大怒,又令五丁将石牛原路送还给秦国,并嘲笑秦人是“东方放牛娃”。

殊不知,五丁来回拖运石牛,已拖出了一条秦蜀通道,后称“石牛道”,又叫“金牛道”。秦王奸计得逞,暗自得意,对蜀人的嘲讽只是抱以浅浅一笑,说:“我们虽然是放牛的,但一定会得到蜀的土地。”

吕不韦戈

几十年后,蜀王愈来愈昏庸腐败,不啻如此,他还与紧邻的兄弟国家巴国失和开火。巴蜀攻战之时,正是他人得益之机,公元前316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便率大军从石牛道伐蜀:先从古南郑(汉中)经勉县西南烈金坝,旋即又入宁强东北的五丁峡(又称“金牛峡”),然后再经七盘关、龙门阁和明月峡的古栈道抵达葭萌。

刻于秦蜀古道交界处第一雄关七盘关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情急之下,分兵乏术。开明十二世只好亲自率部从成都赶到葭萌,以期挡退秦军,结果惨败。开明十二世逃到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北),被秦军追上击毙。蜀王的相国、太傅以及太子等一干人马退至逢乡,在白鹿山(今四川彭州市北白鹿乡)全军覆没。

秦军长驱直入,乘胜追击,经剑门关、柳池驿、武连驿、梓潼送险亭、五妇冢山(又称“五妇岭”)、石牛铺,一举夺下成都。同年冬十月,蜀地平定,司马错等顺势攻取了巴国,史称“秦并巴蜀”。此举不仅支持了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也为西南广大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统治创造了条件。

秦惠王画像

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其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国,又设置巴、蜀二郡,任命张若为第一代蜀郡郡守。为维持战果、稳定局面,秦国移民一万余户至蜀地。从此,蜀地结束了相对封闭的自我发展时期,成都翻开了新的篇章。

秦惠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311年,张仪协助郡守张若,修建成都城。城周长12里,相当于今天的4.9418千米,城墙高7丈,相当于今天的17.1米,史称“秦大城”,为蜀侯、蜀相、蜀守的治所。但有资料显示,后来的汉代长安城、唐代西京宫城均高三丈五尺,东京宫城高不过四丈八尺,成都罗城砖墙仅高二丈六尺,相形之下,秦大城显然高得有点离谱了,史书记载的数据保不齐是错误的。

与秦大城同时修筑的还有郫城(位于今郫都区)、临邛城(位于今邛崃市)。三城在东西二百里间,大体成为“品”字形,有鼎足之势,可互为犄角,以镇慑成都西、南两面古蜀王数次建都所在地区,即今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邛崃市、都江堰市及成都市中兴场一带。蜀国虽已灭亡,又有秦民移入,但蜀人仍大量存在,拥有武力者依旧不少,所以筑三城屯兵加以镇慑,就显得势所必然、理所当然了。

张若在城内大肆修建官衙府舍,设立了管理盐、铁、市场的机构和主管官员,修整了居民区,规范了市井街坊,使成都的城市格局与秦国都城咸阳(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两样。

“成都”这个城市名称是何时出现的呢?在《庄子》《吕氏春秋》等传世的战国文献之中,“成都”二字就已一再露面,但都是“成为都市”的意思,并不特指成都这个地方。

吕不韦戈

“成都”作为地名,则较早见于20世纪考古发掘的战国文献之中或战国文物之上。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内出土的竹简本《南郡守腾文书》中提及了两次“成都”,该文书作于公元前227年,说明在此之前,成都作为地名就已为众所知。

1985年,在四川雅安荥经县发现的战国晚期船棺葬一号墓内出土了一件铜矛,其上有“成都”二字铭文,我们在前面已有详细介绍,但无法确定它的具体年份。1987年,在广元市青川县白水区出土了一件战国铜戈,上有“九年相邦吕不韦造……成都”等铭文,因此被称为“吕不韦戈”。其准确年代为公元前238年,是目前“成都”作为地名最早的文字记录。

吕不韦戈

成都博物馆的简介称:吕不韦戈全长26.5厘米,内部两面都有铭文,一共23个字。跟“成都矛”一样,也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补充介绍一下吕不韦这个历史人物,他是战国末期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公元前249年,被秦庄襄王任命为相国,即戈上称的“相邦”。其门下有食客3000人,僮仆上万。如百科全书一般的《吕氏春秋》就由他主编,完成于公元前239年,比吕不韦戈早了一年。换而言之,《吕氏春秋》成书的第二年,吕不韦监造了这把戈——秦国兼并巴蜀、驻军成都的“铜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历史文化】“吕不韦戈”与“成都”之由来》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