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周帮村中心小学始建于1976年9月,当时全校设四个年级,两名教师,共有60名学生。当时教学设施很简陋,老师们只能在借住村公所的办公处给孩子们上课。遇上雨天,教室里四处漏雨,老师就用脸盆将雨水接住。尽管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老师们仍然坚守岗位,向县城输送了一批批学生。
1987年县教育局拨款4.5万元,加上当地群众集资的0.65万元,共5.1万元,修建了石瓦结构一层的教室和校舍。1999年,县教育局再次拨款21万元,修建了三层楼的教学楼,占地面积396平方米,共9间教室。2006至2009年期间,该小学先后获得香港陪幼Cp7集团与西林县驮娘江加油站、南宁市盈欣工业有限公司等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逐渐完善了师生宿舍及浴室卫生间等基础设施。2009年至2012年港澳救世军、香港半岛酒业集团等爱心人士的大量物资支持,改善了孩子们在校的日常用品与学习用品。以上数据,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奉献爱心的“结晶”,使当地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真实写照。
“我渴望读书”
“我想读书,只要我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我就可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就可以改变我这个贫穷的家庭”。说这句话的孩子是西林县八达镇周帮村中心小学6年级的学生——杨文强。
杨文强家住周帮村马白屯,一家4口人,父亲患有智商障碍,家庭的生活重担全压在母亲的身上。每年仅靠种几亩地玉米维持生活,要是遇上自然灾害,玉米减产,只能靠政府的救济粮接济,日子过的很不容易。
每学期开学时便是他最痛苦的时候,虽然国家已实行“两免一补”,免去了学费和书费,并且每学期还给学生补贴生活费。但学杂费仍然成为他上学的一大难题。每学期的杂费都是靠亲戚们资助,农村的生活每家都过得不很宽裕。由于经济困难,他每学期都有缀学的念头。杨文强的思想变化没逃过班主任的眼睛,班主任经打听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及时向学校汇报了他的家庭情况。学校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用老师们的公务费来资助杨文强。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对杨文强作了一次家访,在家访中学校领导告诉杨文强这件意想不到的好事“你只管背着书包到学校读书就可以了,学校减免你的一切学杂费。”听了这话,杨文强一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向学校领导连说“谢谢校长,谢谢校长”。
生活的艰苦使杨文强格外珍惜上学的机会,重新回到学校,如鱼得水的他发誓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贫困生活。从此,课堂上多了一双专注、渴求知识的眼睛,下课后,教室里多了一抹温习功课的身影。老师们也经常给他一些零花钱,但他从不乱花一分钱,都将这些零花钱用于买课外书。
今年7月,杨文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林县中学。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对老师们说了一句简单又朴实的话,“谢谢各位老师,没有你们的帮助,学生就不会拿到西林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学生会继续努力,不会让老师们失望。”
“助学金圆了我的大学梦”
黄婉玉是西林县民族高中高三的学生,今年高考她以515分理科好成绩考上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她报答长期以来在学习以及生活上资助她的好心人最好的礼物。
黄婉玉的父亲是一家电力公司的职工,因公司效益不好,每月工资不到1000元。妈妈体弱多病,只能在家照顾年迈的爷爷,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那微薄的工资来维持。为了让她继续读书,家中已是负债累累,但黄婉玉没有因为家境的贫寒放弃学习。懂事的她从不与同学比穿衣、比伙食标准。
天旱遇上及时雨。2010年国家决定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上级与西林县共同设立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黄婉玉向学校递交了困难补助申请书,经过学校调查核实,她被批准为特困生,享受“两免一补”的待遇(免学费、杂费、毎学期给予生活补助500元)。她不再为上学费用而发愁,这个贫困的女孩终于可以把全部精力都入到学习中。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