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新源县 > 正文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

日期:2024/3/19 16:18:01 浏览:

#183;君道第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常A念b居C之D者E逸F作G之H者I劳J亿K兆L悦M以N子O来p群Q生R仰S而T遂U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鉴,指殷人灭夏,其后人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

b.居,指居住,与《论语》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居”的意思相同。

C.九州,古代将天下划分为兖州、冀州、青州等九个州,故以之作为中国的代称。

D.阿房,秦代最大规模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相传被项羽入咸阳后焚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自古以来每一位帝王承受天命统治天下,其实都希望德行与天地相配、功劳与日月齐辉,能将皇位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b.隋朝一统天下的时候,兵力强盛,三十多年来,风行万里,威震四海,最后却抛弃天下,殒命于普通人之手,子孙灭绝,让人痛惜。

C.魏征劝谏唐太宗应该乘天下危难之时,挽大厦于将倾,使远近安宁,并从以往的亡国事例中及时吸取教训,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

D.帝王如果没有让人信服的政绩,就必然招致人怨神怒,灾害祸乱也一定会随之而来,一旦祸乱发生,还能够保全身名的人就太少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

(2)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

14.魏征指出古代帝王败亡的原因在于“失其道也”,他说的“道”指治国之道,从文中看,“道”的具体内涵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FJp11.b12.C

13.(1)然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很少,失败灭亡的一个接着一个,那是什么原因呢?

2)倚仗他的富足强大,不忧虑以后的祸患,驱使天下来满足自身的欲望,耗尽所有财物来奉养自己。

14.①居安思危;②戒奢以俭;③与民休息。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时刻思量着为官者的安逸,劳作者的苦累。那么百姓高兴地归附,并仰仗君主得以顺应本性,

“逸”做“念”的宾语,其后断句;“作之者劳”与“居之者逸”句式一样,“劳”后断句;“群生”做“仰而遂性”的主语,前面断句。

故选FJp。

11.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居,指居住,……‘居’的意思相同”错误。文中“居”的意思使“占有”,“居无求安”的意思是“居住”。句意:全部占有。/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舒适。

1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魏征劝谏唐太宗应该乘天下危难之时,挽大厦于将倾”错误。唐太宗“乘天下危难之时,挽大厦于将倾,使远近安宁”是已成事实,不是魏征劝谏的内容。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克”,坚持;“鲜”,少;“相继”,一个接着一个;“故”,原因。

(2)“恃”,倚仗;“虞”,忧虑;“罄”,耗尽;“自奉”,宾语前置,应该为“奉自”;“奉”,奉养。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可知,居安思危;

结合“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可知,使天下来满足自身的欲望,耗尽所有财物来奉养自己。由此可知,戒奢以俭;

结合“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可知,装饰宫殿园林,高筑亭台楼阁,徭役随时都有,战争不断。由此可知,与民休息。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魏征上疏道:我观察自古以来帝王承受天命登基,面朝南方统治天下,都想和天地一样拥有深厚的德行,与日月一样明耀天下,能将皇位永久地传承下去。然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很少,失败灭亡的一个接着一个,那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追求永久统治的方法不符合为君之道啊。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并不久远,说一说。以前隋朝的时候,统一天下,兵力强盛,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风尚传播到万里之外,威势震动风俗不同的远方,忽然有一天把整个天下丢掉了,天下便全都被他人占有。那隋炀帝难道是讨厌天下太平,不想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施行夏桀一样的暴虐,然后走向灭亡的吗?倚仗他的富足强大,不忧虑以后的祸惑。驱使天下来满足自身的欲望,耗尽所有财物来奉养自己。装饰宫殿园林,高筑亭台楼阁,徭役随时都有,战争不断。朝外面临严峻形势,朝内众多阴险猜忌之人,谄媚阴险的人必然获得好处,忠诚正直的人连性命都难保全。朝廷上下相互蒙骗,君臣之间言路阻隔,百姓不能忍受沉重的负担,国家四分五裂。最终拥有天下最尊贵身份的隋炀帝,殒命于普通士兵之手,子孙灭绝,被天下人耻笑,难道不让人痛惜吗?

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乘此机遇,拯救处于危难艰困中的人民,国家支柱倾颓又恢复正统,道德准则松弛又重新确立。让远近安宁,没有超过一整年;以德化民,太平至治,也没有等待很长的时间,如今所有宫殿,全部占有;奇珍异物,全都收取;全天下的百姓,全都在统治之下。倘若能够借鉴隋炀帝失败的教训,思考清楚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一天比一天谨慎,虽受称许而不要沾沾自喜,烧掉商纣王鹿台所穿的那样珍贵的衣服,毁掉阿房宫那样广阔的宫殿,在高高的屋宇内就担心危险灭亡,处于简陋的宫室就想到天下安稳,那么神思造化就能暗中通达,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却使天下得到治理,这是上等的德行。如果已经建成的工程不毁弃,那就沿袭旧有的东西,除去那些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再减少,役使百姓要让其心悦诚服,不要竭尽他们的力量。时刻思量着为官者的安逸,劳作者的苦累。那么百姓高兴地归附,并仰仗君主得以顺应本性,这是为君之道的中等。如果作为君主不认真思考,不慎重考虑他的所作所为的后果,忘记了创业的艰难,认为天命可以倚靠,忽略俭朴的美德,追求雕饰华美的宫殿,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扩建,增加旧有的并加以装饰,不断增长对同类事物的追求,不知道满足。这样,人们看不到他的德行,只听到劳役百姓的命令,这是为君之道的下等。这种行为就像背着干柴去救火,用热汤去止住沸腾的水,用暴政代替混乱,其实和混乱是一样的,后果不堪设想,给后人看什么呢?如果帝王没有什么可看的政绩则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怨恨就会触怒神灵,神灵发怒那么灾害必然产生,灾害产生之后,那么祸乱就必然紧随而来。祸乱一旦产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全生命和名誉的人太少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洞庭玩月

韩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点明了地点和描写对象,“玩”字活泼灵动,增添了人与月的亲近之感。

b.首联中的“万顷”在表现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同时,也写出了月光普照的情景。

C.第五句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与“明月别枝惊鹊”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由眼前月写到瑶台月,使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

16.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题材相同,但写景的侧重与用意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5.C

16.①本诗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

②《念奴娇·过洞庭》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表达了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错误。“寒惊乌鹊离巢噪”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并非是因天气寒冷。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本诗写洞庭湖写景的侧重和用意:首二句描述秋夜月光下,辽阔的洞庭湖一派洁白景象,为总体概写,此下三、四两句即细写。第三句写明月如沉浸湖中潭底,乃写月之倒影,第四句刻画湖波银光闪烁之月景,乃写月光照射湖面之光耀景象。五、六两句以“乌鹊离巢噪”,“蛟龙换窟藏”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末二句则为联想之辞,以琼楼玉宇挹酒浆之仙宫情景,以写皎皎明月之美好。

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

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

《念奴娇·过洞庭》写景侧重和用意:“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开头三句即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静谧、开阔的画面,与其说是实写湖面的平静,还不如说是有意识地要展现其内心世界的恬宁。“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二句就隐约地暗示了这种物我“和谐”的快感,一个“着”字,表达了他如鱼归水般的无比欣喜,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而这种意识又在下文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表露得更加充分。

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碧粼粼的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此时的天穹地壤之间,一片空明澄澈——就连人的“表里”都被洞照得通体透亮。

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张孝祥此行,刚离谗言罗织的是非场不久,他有高洁的人格,有超旷的胸怀,跳出“小我”的圈子而悠然心会此间的妙处和出此潇洒超尘的词篇。他的“悠然”是在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援引盘庚迁都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盘庚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王实甫《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境迥异,但其中的“染”字都很传神。

(3)碣石,山名,古代诗词之中不乏它的影踪,除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外,写到“碣石”的诗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庚、染、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沙漠中的一片新绿03-19

    一路走来,穿越茫茫林海,走过满目青翠的天山谷地。当置身于美丽富饶的伊犁河畔,又能感受到大漠落日的雄浑。在这里——位于新疆伊犁霍城县三道河乡的图开沙漠,如此壮美的……

  • 疏附有群“雄狮少年”疏附有群“雄狮少年”03-19

    来源时间为:2022-01-24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银璐“马步扎到位,狮头举高,注意眼神,要有雄狮的威武劲儿,再来一遍…&hellip……

  • 回访母校丨筑梦青春,绽放生命03-19

    来源时间为:2023-01-29原标题:回访母校丨筑梦青春,绽放生命——西农赴喀什地区泽普二中回访队回访母校NEWS西农赴喀什泽普二中回访队1活动准备2023年……

  • 助力高考各级气象部门多渠道服务考生03-19

    2014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为更好地做好高考期间气象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制定了《2014年高考期间天气预报服务方案》。各级气象部门增设值班岗位,密切监测天气变化……

  •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第二次联合03-19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在其看来,中国的“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