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大为说:“你放心,我也会三缄其口。但你也要受点委屈,我不能公开嘉奖你。”
“那是小事。哈哈,哈哈。”
“用鸬鹚衔刀割网,你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邬爷仰天又是一串哈哈,说:“请到堂屋去喝茶、说话。婆婆子,煮茶呵——”
屋里马上回应:“好——嘞!”
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点面结合描述洞庭湖休渔期渔民们的生活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中以“鸬鹚邬”作为标题,仅是因为他是驯养鸬鹚的高手,调教了很多鸬鹚,且家中蓄养着很多鸬鹚。
C.小说中渔民们和惠大为向邬海蛟请教鸬鹚驯养方面的问题,都被他搪塞过去:留白艺术的使用恰到好处。
D.小说语言清新优美,如邬海蛟的鸬鹚“威风凛凛,翅羽如铁,嘴曲如弯刀”,比喻形象生动,如在眼前。
7.下列对小说中设置大鱼围筑成城以保护小鱼与乌帅大破“鱼阵”这一情节的意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大鱼们保护小鱼的“壮举”,凸显了扶弱济困的社会风尚。
b.以大鱼与鸬鹚“交战”的故事,为小说内容增添了传奇色彩。
C.以鸬鹚王“乌帅”的神勇表现,印证了邬家鸬鹚的优良基因。
D.以大鱼们筑城保护小鱼的行为,凸显了物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8.小说中,镇长惠大为对邬海蛟的情感与态度随着情节的展开而有所变化。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主旨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屈到嗜芰①,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②,宗老将荐芰,屈建③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节选自《国语》)材料二: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
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
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④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
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
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篑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
节选自苏轼《屈到嗜芰论》)[注]①芰:菱角。②祥:丧祭名,此处指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国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该家族成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父没A而不能读父之书b母没C而不能执母之器D皆人E子之情自然也F岂待G父母之命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同“嘱”,指嘱咐,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两者用法相同。
b.差,指美味佳肴,与《行路难》“玉盘珍差直万钱”中的“羞”词义相同。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正卿,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的执政大臣兼军事最高指挥官,上卿兼执政卿于一身,权力仅次于国君。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祭祀父亲的时候,屈建没有使用菱角,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祭祀的法典。
b.在柳宗元看来,屈建没有使用菱角去祭祀父亲一事,是不符合孝道的要求的。
C.苏轼认为,曾子、孟僖子、齐桓公等人,临死时都是重视大义而不偏爱自己。
D.苏轼认为,比起违背父亲的遗命,让父亲留下浅陋名声是屈建更不忍心做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4分)2)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4分)14.苏轼用以批驳柳宗元的依据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长相思
袁正真①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图画中。
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
[注]①袁正真:南宋宫女。1276年,元军攻人临安,南宋灭亡。元军便将南宋帝后大臣遗往大都,1288年,诗人汪元量经忽必烈赐准返回江南。本词正是为汪元量饯行而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起笔通俗、简洁,以两座山峰的名字领起,巧妙入词。
b.“淡浓”二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出南北高峰烟笼雾绕的变幻之境。
C.“采芙蓉,赏芙蓉”不仅有山水花草之美,更有情感美、生活美。
D.本词以乐景写哀情,把相思无处说的情感融于湖山图画的美景之中。
16.有人认为本词表现出对家国故土的相思之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连接不断,遮蔽天日。2)《六国论》在批评诸侯国对待土地的态度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子孙对待土地不珍惜,“,”,父辈祖先却要披荆斩棘才能获得。3)通过一些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某些地名,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或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茶艺之中,更能显示人力功效的是“汤候”,也就是煮茶时的火候。这在唐宋的煎茶风尚中尤为重要。有人说,茶之妙,全在火候,言之有理,这从陆羽《茶经》中所描述的煮茶技巧就能①。陆羽认为,燃料最好用炭,其次用干烈的木材,因为它们发火猛烈而无烟,不至于影响茶的正味;煮茶时要疾风烈火,煮至三沸,方可食用,但这些讲究在今天来说,已经没有②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煮茶,并非单纯烧水,而是乐在其中,享受烹茶的乐趣。烧水烟熏火燎,有何乐趣?烹茶之乐,恰恰就是由此开启的。
如果身处这一文化现场,煮茶也是融声、色一体的审美体验,也就是“生活美学”的活生生的过程。从听觉上说,从水将沸时细微的气泡浮出的声音,再到第二沸时的泉涌珠蹦,最后到了第三沸,茶器中竟也能翻江倒海、腾波涌浪!从视觉上说,茶末被滚烫激起,在水面上环游盘旋,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又如“若绿钱浮于水渭”“菊英堕于尊俎之中”,真是③,妙不可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找到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抓住一个即将擦肩而过的机会,事业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发现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情趣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适时地恭让对手,谦逊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乐观地帮助别人,爱心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一扇门后面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不仅可以愉悦你的心灵,也会最终引领你抵达生活的彼岸。
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没有水手征服不了的江河。同样,生活中,也不会有你无法赢取的目标。实际上,从你开始追求理想的那一刻起,一扇门就已经等在了你前行的路上。它不会背离你,也不会丢弃你,它坚贞不渝地等着你,只不过,有时候需要你付出一些耐心和艰辛罢了。这一点,谁都知晓。
只要你对生活的希望没有泯灭,只要你的心门没有关上,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扇门会为你而开。
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这一点,谁都知晓”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一玩起手机游戏,谁都不理睬。
b.小王,谁在敲门?
C.我就说了一句话,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
21.画波浪线部分为一组排比句,请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分)
22.某些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不同文体中可以通用。画横线部分颇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首章)之妙。试用古代诗歌理论分析画横线部分的语言特色。(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于是,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V……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宁静。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b项强加因果。由材料一可知,问题式写作和忽略了现实主义的广阔性是现实题材创作存在的不同问题,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2.D(D项说法错误。由材料二倒数第二段“故事情节可以是虚构的,但是矛盾和感情,是要真挚的”可知“必须要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这一说法太过绝对。)
3.C(A.b、D三个选项都是关于现实题材创作要熟悉生活的,符合材料二观点“能把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写好,熟悉生活肯定是第一位的”,而C项郭沫若的话语是关于文学与现实的相互影响,相较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