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湛江市 > 正文

广东省湛江市2024届高三10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日期:2024/3/25 15:37:21 浏览:

60分)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根”和“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并在其指导下”说法错误,文中强调“不被理论所支配”,而且理论也可能存在偏见。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深刻把握了中国社会的本质”说法错误,文中只是指出“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并不是“突出了调查对象在调查中的重要性”,而是指明吴文藻与费孝通两者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

4.①“朴素经验主义”的优点是能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缺点是缺少分析辨别。②“抽象经验主义”的优点是具有理论的指导,能在田野现场中发挥作用;缺点是容易用理论“裁剪”现实。(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答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第三自然段,注意提取关键信息。

5.①要以人民为目的,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②要有反思意识,对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能加以分析辨别;③用“心”去感觉、感受调查对象的思想言行,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思路:先从材料中找出成功的“调查者”是如何做的,然后结合实际,归纳成为合格的调查者的基本要素。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流露出了他内心的失落”说法错误,他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还去把躲起来的莽古斯的头砍了。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二人形成对比”说法错误,他们父子俩都是本巴的瞭望人、守护人,文中并无对比之意。

8.①是指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没有忧愁,没有灾祸,永远停留在美好的童年;②是指人们可以做最美的梦,可以实现最期待的理想。(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含意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含意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其潜在的意蕴。

9.①极具“天真”的想象,这里的人们可以永远25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永葆青春。②极具“梦幻”色彩,这里的人们可以在梦中轻松地复仇,在梦里成长。③具有哲理思辨,启示人类要在时间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回到人类的本真状态。(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小说特色的能力。答题时抓住“以‘天真·梦幻·哲思’为关键词”的要求,结合小说选文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10.bD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且夫为人臣,见主非而不诤,以陷主于危亡,罪之大者也。

11.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箴谏不可不熟”中的“熟”意思是仔细考虑,“熟视无睹”中的“熟”意思是熟悉。

12.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不进谏的危害”说法错误,原文“不虑不谏之危亡”意思是不是没有考虑到不进谏的危害。

13.(1)喜怒哀乐的表达不可超过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有损于道义。(得分点:“过”“节”“毁”各1分,句意1分)

2)宣王如果没有春居,几乎要被天下人耻笑了。(得分点:“微”“为”“笑”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

14.①会让百姓手足无措,无法适应。(国内的人民将会背叛)②会让士人远走他乡。③会招致国家灭亡。(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概括相关内容要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本题的主要信息为“民多犯法,以法之重……四方之士不至,此乃亡国之道”。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齐宣公准备实行车裂刑罚,群臣苦谏不听。子高觐见齐宣公,说:“听说您要实行车裂之刑,这可是没有人道的酷刑,您却要付诸实施,我个人认为这是您的臣下的过错。”齐宣公说:“是我自己要这么做的。百姓犯法的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刑罚太轻了。”子高说:“您说得对,加重刑罚使百姓不敢犯法确实是您的好意。人人都具有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伦常本性,也都有喜怒哀乐之情。喜怒哀乐的表达不可超过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有损于道义。犯法的百姓之所以越来越多,是因为刑罚过重,百姓不明白该怎么做。如今天下动荡不安,士人居无定所,君主若有德,士人就会留下效力,君主若无德,士人就会远走他乡。对于想要谋求霸王大业的君主来说,最难得的就是百姓与国家同心同德。而您却要用酷刑来威吓国内外的士人,如此一来,不但国内的百姓会背叛您,就连各方的士人也不肯前来为您效力了,这实在是亡国之道。您的臣下之所以不敢把这个道理告诉您,只是因为他们担心违逆您的旨意,不是没有考虑到不进谏的危害。他们的顾虑戒惧还是小事,但因此不敢进谏而给国家造成损失可就是大事了,所以我说这是您臣下的过错。在我看来,他们的过错还不仅仅在于不劝谏而已。他们心知肚明,知道劝谏君主改变主意是不可能的,却又唯恐将来自己被责难,于是就说:‘君主是因为痛恨百姓犯法才这样做的,如果我诤言相谏,一定会像龙逢、比干那样被杀头。’这就把他自己置于虚忠之地,却不知不觉地把君主等同于桀和纣了。作为君主的臣子,面对君主的过失却不谏诤,反而使君主陷于危亡之境,这就是最大的罪过。而君主如果痛恨大臣忠心辅佐自己并厌恶他,反而使臣子成为和箕子、比干

文本二:

齐宣王修建大宫室,规模之大超过了一百亩,堂上设置三百座门。凭着齐国选样的大国,修建了三年还没有能修建成。臣子们没有人敢劝阻齐王。春居向宣王说:“楚王抛弃了先王的礼乐,音乐因此变得轻浮了,请问楚国算是有贤明君主吗?”宣王说;“没有贤明君主。”春居说:“所谓的贤臣数以千计,却没有人敢劝谏,请问楚国算有贤臣吗?”宣王说:“没有贤臣。”春居说:“如争您修建大富室,富室之大超过了一百亩,堂上设置三百座门。凭着齐国这样的大国,修建了三年仍不能够修建成。臣子们没有人敢劝阻,请问您算是有贤臣吗?”宣王说;“没有贤臣。”春居说:“我请您允许我离开吧!”说完就快步走出去。宣壬说;“春子!春子!回来,为什么这么晚才劝阻我呢?”赶紧召来记事的官员说,“写上,我不贤德,喜欢修建大官室。春子阻止了我。”对于劝谏,不可不认真考虑。不敢劝谏的人,并不是不想劝谏。春居想要做的跟别人相同,而他采用的劝谏的方法跟别人不一样。宣王如果没有春居,几乎要被天下人耻笑了。由此说来,亡国的君主,大都象宣王一样,然而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春居那样的臣子。所以那些敢于劝谏的忠臣,也应顺势加以劝谏,这是不可不慎重对待的。这是成败的根本啊。

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冷寂”理解错误,应是“空旷开阔”。

16.(1)情感:①欧阳诗的后四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感;(2分)②杜诗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病漂泊、孤舟为伴的悲伤,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1分)(意思答对即可)

2)抒情方式:①欧阳诗的后四句借景抒情,月洒清辉,轻舟晚归,歌声传来,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诗人久久凝视,思归之情寄寓其中;(2分)②杜诗的后四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羁旅漂泊,年老多病,孤舟为伴,亲朋故旧杳无音讯;而诗人还关注着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忧思国家安危。(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情感和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通读两首诗歌,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内容,分析两首诗后四句表达情感和情感抒发方式的不同之处;最后组织答案,概述作答。

17.(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2)灭六国者六国也弊在赂秦

3)示例:①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第(3)小题符合语境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如第(1)句,需关注“写出了金陵晚秋江水澄澈、群峰林立的山川胜景”这一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

18.A因形状酷似马头b可阻断火势蔓延(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给的提示语;最后根据要求,概括答案。

19.①在“石板”前面添加“用”;④将“充满”改为“感到”;⑦删去“最出名的”,或者将“以”改为“是”并删去“最为著名”。(每处错误修改正确得2分。如有其他修改方式,修改后无语病且不改变原意的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成分残缺,这里残缺了介词“用”。④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充满清凉和闲适”承前省略主语“人们”,应是“人们感到清凉和闲适”。⑦结构混乱(成分赘余),“最出名的是……”与“以……最为著名”两种句式杂糅。

20.①举不胜举②息息相关(每处填入的成语恰当且书写无误得1分,不恰当或书写有误该空不得分;如有其他成语,符合语境亦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填写成语一般可以从语境角度入手,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

21.我把世人大体分成像刚才所说的看一枚梧桐落叶就能产生审美愉悦的不花钱即能获得快乐的聪明的人和像花很多钱打高尔夫、开好车等的花钱换取快乐的不怎么聪明的人两大类。(3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句式变换要注意句式的要求。

22.①摆出社会上出现的不合理的现象并发出疑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②引用苏轼的话加以解答,照应了上文对于聪明人的论述,引出下文“真正的内心快乐,深切的内在激情,都不是花钱能买来的”,使文段结构紧凑,浑然一体。③表达了作者认为快乐和文学、文学审美有关的思想。(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处所起的具体作用,同时要注意此类修辞手法的常见的表达效果。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了两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阐述的是“根”和“魂”的问题。首先,要准确把握“根”与“魂”的内涵,在现代汉语里,“根”与“魂”是经常用到的两个词,前者比喻事物的本源,后者比喻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其次,要把握材料的重点,第一则材料表明了什么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讲的是培“根”筑“魂”;材料二强调的是不要丢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个“根”和“魂”,讲的是要守住自己“根”筑“魂”。写作时可侧重其一,亦可两者兼顾。

参考立意:

①培“根”筑“魂”;

②了解自己的“根”和“魂”,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③守住我们文化的“根”和“魂”;等等。

文章

上一页  [1] [2] [3]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