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可以从人物形象特点,从人物具体的心理、态度、行为,或者从作品的主题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只要符合“两难”的基本特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离骚》示例一:诗人对君主的态度存在“两难”。一方面“恐美人之迟暮”,诗人渴望“乘骐骥以驰骋兮”,表现出忠君、报君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怨灵修之浩荡兮”,体现出“怨君”的态度。示例二:诗人的“进”与“退”体现了“两难”。一方面,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渴望“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另一方面,残酷的现实让他“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而即便选择了“退”,他改变楚国现实的理想也一直都在。超然客公众号
《红楼梦》示例一:贾宝玉“正邪两赋”的形象特点就体现了“两难”。贾宝玉在一些人看来,是情痴情种,他聪明灵秀、文采风流;而在另一些人看来,是不肖子孙,他乖僻邪谬、不学无术。示例二:王熙凤的人物特点也体现了两难:一方面,她精明能干,八面玲珑,将贾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另一方面,她专权敛财,严苛待下,心狠手辣,“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些特点让读者很难对王熙凤的形象特点形成统一的结论。(指出“两难”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满分4分;没有指出“两难”或对“两难”理解有误,只是从作品中找到两个相反的方面进行分析,最多得2分)
5.【解析】首先,文章列举了戏剧、小说、音乐、美术等领域的例子,来论证这些领域的伟大作品都存在两难
结构,重点分析的是《伽利略传》《老人与海》两个作品。其次,文章在第⑤段援引黑格尔的“二律背反”理论,为论述伟大作品中的两难结构找到了哲学依据。此外,文章还论述了“两难”的对立面———“两难的调解方案”,评论家的调解方案歪曲、窄化了原作的艺术思想,而创作者的“解”看似“洞察一切”,实则把伟大作品降格为优秀作品。这一点也间接证明,伟大的作品一定是有“两难”的。
答案:①运用举例论证,获得直接证据。②援引黑格尔的研究成果,从哲学层面找到根本依据。③通过分析“两难的调解方案”让大量有可能问鼎伟大的作品与伟大无缘,从反面(间接)加以论证。(每点2分,满分6分。考生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
6.C“早日对周子兴执行枪决”错误,二人的报告主要是提醒省府关押周子兴需要承担巨大风险,没有涉及如何处理的问题。
7.b“主要为了突出敌人外强中干的真面目”错误,本段中人物的行为表现,主要是“畏惧这位威名赫赫的人中豪杰”,这里补充的两个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周子兴的人物形象。
8.【解析】小说以对今日宾至的描写开端,接着转入对宾至革命历史的回溯,并引出本文主人公周子兴。在讲述周子兴故事的过程中,还穿插了“我”查阅《宾至县志》和《商洛市志》的情节,在记述周子兴被杀害的过程中,又插入了对蟒山公园的介绍。小说在叙述完主要故事后,还写了“我”与友人一起去了周子兴的
墓地的故事。整个小说以“现实”切入,以“现实”作结,中间部分叙述历史故事,而在历史故事的叙述中又插入了对“现实”的叙写,可谓“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
答案:①小说中“我”到宾至走访是一个发生在当代的“现实”故事,这个故事与周子兴的英雄事迹交织在一起;②小说在叙述周子兴的历史中,多次穿插了对今天宾至的描写。
9.【解析】“故事的力量”这个题目有两个关键词———“故事”和“力量”,因此,写作文学短评,考生需要指出小说讲了什么故事,还要分析故事充满了或者说给读者怎样的力量。此外,题目本身是一个偏正短语,表意重心在“力量”上,因此,考生需要结合文本多维度挖掘故事的“力量”。比如,从故事主人公的伟大品格维度,从故事启示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的维度,从敌人的凶残与革命斗争的残酷的维度,从敬畏英雄、传承红色精神的维度等,只要言之有据,不对文本做错误的、过度的解读即可。超然客公众号
答案:(1)故事:①小说主要写了游击支队副队长周子兴受伤被俘后,经受了敌人的审讯,最终被残忍杀害的故事;②简单交代了“我”与友人一起去了周子兴的墓地的故事。(2)力量:①周子兴的故事表现了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充满着感人肺腑的力量;②祭拜周子兴墓的故事表现了烈士在今天受到应有的尊敬和礼赞,革命精神传承不息,充满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故事①②各1分,力量①②各2分,满分6分。关键词“故事”,考生只需要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即可;关键词“力量”,考生可以自选角度,只要能说出是什么样的力量并能从文本中找到力量的来源、依据,即可酌情赋分)
10.【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以威”作“振”的状语,后置,在“以威”后应断开;“毋格其言”与“勿振以威”对举,“其言”后应该断开;“其辞”作“博采”的宾语,“其辞”后应断开。原句标点: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答案:bDG
11.D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苏洵《六国论》中“或未易量”中的“或”是“或者,也许”的意思。
12.A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综合归纳、分析判断的能力。A项“伯禽不同意他的观点,拜了两拜后拒绝了”错误,应该是伯禽向成王拜了两拜,接受封命后辞别而去。
13.【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1)“当封(应当受封,应当被封赏)”“言于王(状语后置,向成王说)”“成(促成)”各1分,句意1分。(2)“且(而且)”“自克(克制自己,约束自己)”“号(名分)”各1分,句意1分。
答案:(1)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2)而且同为一家人的父子,尚且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约束自己,何况名分上有君臣之别的人啊!
1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的观点态度及筛选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刘向对周公进行了赞美;材料二中,柳宗元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体现了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柳宗元论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辩证思维的区间,然后找到辩证的两个方面:(1)应该受封;(2)不应该受封。
答案:(1)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明(不要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2)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不能促成这个玩笑,不能把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成王分封伯禽为鲁公,召见他并告诫说:“你知道做人主的道理吗?凡是身居高位的人,一定要恭敬地对待下属,听从有德行的人的正言劝诫,必须大开毫不隐讳地进谏的大门,克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平静,使下属感到有所凭仗。对于进谏的人,不要用威势震慑他们,也不要抗拒他们的进言,应广泛地吸收他们的意见,然后从中选择值得采纳的。作为人主,如果只懂文治而无武功,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威慑臣民;如果只有武功而不懂文治,臣民就会害怕而不亲近你。文治武功并用,威信与德政才会建立。威信和德政建立以后,臣民就会亲近你和服从你,正派高尚的人就会顺利升迁上来,奸猾谄媚的人就会贬逐在下,劝谏人主的人就能得到举荐,忠直诚信的人也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伯禽向成王拜了两拜,接受封命后辞别而去。
成王退朝后与他的弟弟唐叔虞在一起玩耍,成王剪了一片梧桐叶当作玉圭信符授给唐叔虞说:“我用这来封赠你。”唐叔虞听了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旦。周公旦因此请求拜见成王说:“天子您封了唐叔虞吗?”成王说:“那完全是我与唐叔虞开的玩笑。”周公旦对成王说:“我听说,天子没有戏言。说出话来,史官要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宣扬它。”于是,成王就封唐叔虞在晋地。周公旦可称得上是善于进言的人了,他一说就使成王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谈,既表明了爱弟的心意,又巩固了王室的根本。
材料二: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用梧桐叶跟年幼的弟弟(唐叔虞)开玩笑,说:“用它封赠你。”周公进来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竟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年幼的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并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用梧桐叶跟妇人和宦官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如果恰当)就不能使它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
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于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而且同为一家人的父子,尚且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约束自己,何况名分上有君臣之别的人啊!这只是庸俗识短的人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有的史书说:封唐叔的事,是太史尹佚促成的。
15.C“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错,应该是赞扬王侍郎愿意青睐晚辈,借自己的翅膀以帮助举子青云直上。
16.【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意象。注意题干要求中的“手法”和“用意”,刘诗中的“桃李”运用的是比喻,陶诗中则是实写,展现的是田园景象。两首诗的“桃李”意象都是为表达诗歌的主题准备的。据此概括答案即可。超然客公众号
答案:①陶诗中的“桃李”是实写,指屋前种植的桃树和李树,意在表现归隐田园之乐;②刘诗中的“桃李”运用虚写,比喻科举中第的举子,意在赞扬王侍郎善于选拔人才的功绩。(每点3分)
17.(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示例一: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诗经·无衣》)示例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示例三:挥戈出武帐荷笔入文昌(骆宾王《畴昔篇》)
18.【解析】本题考查填写成语及补写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A.从前面“并不……”以及“而是……”可知,该句为转折关系复句,因此横线处句子的意思是与“对立”相反的,又由于限定填成语,因此可以填写“相辅相成”。b.根据“既有……”和“又有……”可知,该句为并列关系复句。全段是对“生活”相关知识的讨论,所以横线处可以填写“深入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经验”“切实的生活经验”等。
答案(示例):A.相辅相成b.深入的生活经验
19.【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得体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推理,要做到简洁无语病。从①中“固然……”以及②中“更为……”等可知,两句为转折关系,而非并列或递进关系,因此②中“也”应改为“但”。③“真切感受”与②“认识深刻”应为并列关系,同为主谓结构,故③应为“感受真切”。由下文“才能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生活素养”可知,没有在广度基础上加上“深度和密度”,就既不“立体”,也不“完整”,因此只能局限于“平面”的层次;而“侧面”显然和“正面”对应,前后都缺乏与“侧面”对应的词语,故⑥可修改为“广度仅仅是一个平面”,与“立体”相对应。
答案:②可修改为:但更为本质的是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