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重庆市 > 正文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

日期:2024/3/26 9:57:14 浏览:

作者:于昌伟《讽刺与幽默》2021年7月9日第14版

请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使得民间节日往往带有迷信色彩”错,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

2.D【解析】A“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错,材料一第2自然段说“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不自觉”是指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动,与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恰恰相反。b“说明新文化具有包容性,并对旧文化有改造功能”错,于文无据。C“必然会折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错,不一定会折损,相反,还可能增加其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3.D【解析】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且选项内容主要表现假期旅游消费新形式。

4.b【解析】第③段主要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传统节日仪式的简化和转化,在论述上主要是“启下”的作用。

5.①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不能安于旧态,要作相应改动。②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③让传统节日依托数字技术,在内容互嵌的基础上创新转化为符合人们文化体验需要的新模式。(或:以文化创意、数字技术等不断赋能传统节日,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时代气息和新元素,让古老节日焕发全新魅力。)(答到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

6.C【解析】A.因果关系不成立。玛多水文人发呆不是因为待傻了,而变得木讷寡言,成为了他们下意识的习惯。b.并不是暗含作者的同情。从整篇文章看,写他们的待遇是为了凸显他们的纯粹崇高。D.称呼的改变并不是表明“我”对谢会贵的尊敬是从这时才开始。对谢会贵的尊敬赞美的情感是贯穿全文的。

7.A【解析】“交代”应为“暗示”。“境遇”应为“生活工作状况”。开头这两句话也不是铺垫。

8.①结构上,与文末“它的存在如同时空中的一个坐标,一个闭上眼睛也能看见的坐标……”相呼应,使全篇结构完整。②表达效果上,运用比喻,并把基层水文员与宏大的题目进行对比,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强化谢会贵的价值。③情感上,具有象征意义,讴歌主人公,也表现“我”受到的巨大触动,升华主旨。(①②两点,答对一点得1分,

答对两点得3分,第③点2分,共5分)

9.①典型性:谢会贵在最艰苦的基层水文站坚守三十余年,记录大量数据,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②人物精神:谢会贵热爱工作,不计得失,矢志不渝,质朴坚韧,敦厚谦逊的精神品格极具感染性。③作者立场态度:宏扬谢会贵崇高而伟大的奉献精神,唤起社会对这类人的关注。(一点2分,共6分)

10.bDF

11.b【解析】“不堪母驱使”中的“驱使”意为使唤,意思不同。

12.C【解析】陈叔达不是向唐太宗进谏,而是向太上皇李渊进谏。

13.

(1)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假托生病坚决拒绝。这种忠义操守,实在值得称赞。

(2)(我)怎能容许眼看车要倾覆,而不更改前进的路线呢?这正是我极力进谏的原因。(覆、前辙、所以各1分,句意1分)

14.①属于下忠。(1分)②元善达见群贼叛乱,到江都向隋炀帝进谏,炀帝大怒,派遣他到边塞征调军队,最后死在瘴疠横行的地方,符合荀子所说,用正确的意见来劝谏君主的错误而触怒他,是下等忠诚。(2分)

15.C【解析】“由近及远”错,诗歌首联描写远景,颔联为近景,应为“由远及近”。

16.①首联“凿破”“拍”等词,用词浅显,但极具表现力,写出了长江波浪滔天的磅礴气势,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②起笔用“谁凿破”直接发问,想落天外,大水从昆仑山上冲决而下,奔腾而来,具有震撼力。③语言风格直率明快,“万里昆仑”“无边波浪”,呈现了气势恢宏的长江入海画面。(每点2分,若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寻常”意为诗句内容浅显,用语普通,不露斧凿之痕。“奇崛”意为奇特突出、独特不凡的艺术效果。从炼字、句式、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扣住“寻常”中见“奇崛”即可。

17.

(1)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朝闻道夕死可矣

(每空1分)

18.②③使用有误(1分)

②枯木逢春改为返璞归真(洗尽铅华)(1分)

③高不可攀改为可望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望尘莫及)(1分)

【解析】②枯木逢春指经历挫折又重获生机,而这里对应的是前面“回归质朴”。所以改为“返璞归真”。③高不可攀指高得难以达到,也指人高高在上,使人难以接近。这里前面有“岁月的距离”的字眼,而并不指高度,所以换成“可望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望尘莫及”。可望而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形容看起来可以达到实际难以达到;望尘莫及:远远落后,赶不上。

19.(1)原文中每个偏正短语前有数量词,更特指了每个人心中城市、人物、情感,而不是只拘泥于小说中的人物事物。而且反复用数量词进行修饰限制,一是使内容得到强化,二是使音韵更和谐,节奏感更强。(2分)(2)原文是“人间情意”,包含了第一段中的爱情、兄弟情和亲情,与文章内容逻辑衔接更紧密、更周全。而改文中只有爱情,不能很好地概括前文意思。(2分)

20.C【解析】新赛道,名词,文中用的比喻义,形象生动,指新技术新模式新市场等。A名词,借代,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指那些死要面子的读书人。b名词,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语言简洁。C名词,比喻程度非常高,到顶了,几乎不能被超越。语言生动形象。D动词,表示一起努力,相互靠近。无修辞,用词准确生动。

21.①随年龄增长减少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③可能出现的多重弊端(每空2分,共6分)

【解析】第一空前面内容有“老年人羡慕”的内容,可见这一空中一定是有年龄的影响,后面说可以补充,所以说明这个时候身体里的胶原蛋白是不够的。所以填入“减少”这样的内容。第二空前面讲市场广阔,后面说有成长,可推测这里应填入“发展迅速”这类的字眼;后面有一个“也”字,那说明这里是一个并列关系,只要可以形成并列关系句式即可。第三空前面有“克服”的动词,后面是两种现象和“等”这样的字眼,所以应该是“很多弊端”这样的字眼,然后又就后面“风险”“不确定”等内容,说明这些现象不是一定出现的,所以应该填入“可能”这样的字眼。

22.

改法一:各种概念化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一知半解,导致社会上一直有购买重组胶原蛋白商品是否缴智商税的讨论。

改法二:各种概念化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一知半解,导致社会上一直有购买重组胶原蛋白商品是缴智商税的传言。

(改对一处得2分,两处全部改对得4分)

【解析】第一处分句语序不当,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顺承关系,应该调换前两个分句的位置“产品先层出不穷,消费者才一知半解”;第二处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讨论”的意思就是没有定论,而前面“是缴智商税”已经有了答案,所以要么将“是缴智商税”改为“是否缴智商税”,要么把“讨论”改为“传言”。

23.写作(略)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对侍臣们说:“忠臣烈士,哪一个朝代没有呢?你们知道隋朝谁是忠孝贞良的人?”王珪说:“我听说太常丞元善达留守京城,见群贼乘机叛乱,于是独自骑马远赴江都,向隋炀帝进谏,让他还师京城。炀帝不听劝告,元善达又哭着极力劝谏,炀帝大怒,于是派遣元善达到边塞征调军队,最后死在瘴疠横行的地方。”太宗说:“屈突通为隋将,在潼关与我军作战,他听说京城陷落,便领兵向东逃走。当我们的军队追到桃林的时候,我派遣他的家奴前去招安,他就杀掉他的家奴。后来我们又派遣他儿子去,他对儿子说:‘我蒙受隋朝任用,已经侍奉两代帝王。现在是我尽节而死的时候,你我过去是父子关系,现在我们是仇敌。’于是拿箭射他儿子,他的儿子避开逃走。最后他所带领的士兵全都溃散。只剩他一人,屈突通向东南方向大声痛哭着说:‘我承受国恩,担当统帅,智能与力量都用完了,导致今天的失败,不是我对国家不竭尽忠诚。’话刚说完,追兵就擒住了他。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假托生病坚决拒绝。这种忠义操守,实在值得称赞。”于是下令有关部门,查访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因敢于直谏而被诛杀的大臣之子孙,上奏朝廷。

贞观六年,唐太宗任命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对他说:“武德年间,你曾向太上

皇直言进谏,明说我有打败敌人平定疆土的功劳,不可以罢免我。我本性刚烈,如碰到挫折,恐怕承受不起忧愤之情,以致有患病终至死亡的危险。今天为了表彰你的忠心正直,所以将升迁你。”陈叔达回答:“我认为隋朝父子自相残害,是导致灭亡的原因,(我)怎能容许眼看车要倾覆,而不更改前进的路线呢?这正是我极力进谏的原因。”太宗说:“我知道你并不是为我一个人,而是为了整个国家大计。”

材料二:

有最大忠诚的人,有次等忠诚的人,有下等忠诚的人,有国家的敌人。用道德来覆盖君主而教化他,就是最大忠诚;用德行调教君主而辅助他,是次等忠诚;用正确的意见来劝谏君主的错误而触怒他,是下等忠诚;不理会君主的荣辱,不理会国家的好坏,苟且迎合君主,用来维持俸禄,结交党羽,就是国家的敌人。好像周公对待周成王,可说是最大忠诚;好像管仲对待齐桓公,可说是次等忠诚;好像伍子胥对待吴王夫差,可说是下等忠诚;好像曹触龙对待商纣,可说是国家的敌人了

上一页  [1] [2] [3]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