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四川省 > 正文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日期:2024/9/6 10:53:01 浏览:

两者不可比!

而今,当我重读孙犁的早期作品,并将孙犁还原为一个“战地记者”时,视角为之一变,再辅之以“时髦观念”,重新审视这篇名作,不禁豁然悟到:当年孙犁先生所写的,不是一篇典型的“沉浸式报道”吗?

(节选自侯军《“沉浸式”战地体验》)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有名的“地道战”场景,反映了人民军队保卫家园、保护群众的斗争精神。

b.“可好了,三槐来了”既体现了群众对三槐的信任,也从侧面表现出三槐是一个经过战争锤炼的英雄人物。

C.作者通过语言和肖像描写来刻画敌人“内线”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却神形兼备,对三槐形象起到衬托作用。

D.从文中来看,冀中的地道设计精巧,规模宏大,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

7.请简要概括三槐的形象特征。(6分)

8.文本二中所说的“沉浸式报道”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

材料二:

成王处襁褓之中,朝诸侯,周公用事也。武灵王五十而弑于沙丘,任李兑也。齐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为义主;失管仲,任竖刁,而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具施焉者,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而削地复;赵任蔺相如,而秦兵不敢出;由此观之,无贤佐俊士,能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之有也。是以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者。得民心而民往之,得贤者而贤者归之。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史蝤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不听。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暇,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死而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灵公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进之,召弥子瑕而退之。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卫国以治,史蝤之力也。夫生进贤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

纣杀王子比干,而箕子被发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以族徙。自是之后,殷并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与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自齐、魏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度地计众,不与齐均也,然而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故也。故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得贤者显昌,失贤者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节选自贾谊《新书·卷十》)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自鲁隐公A以至哀公b十有二C世D其所以得E之F所以失G之H其术一也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用来称呼已故的君王,也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及周文王、周武王等有名的帝王。

b.襁褓,意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泛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C.朝,使……朝拜,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每朝时”的“朝”字用法不同。

D.退,罢免,与《陈情表》中“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退”字用法和词义都相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不辞劳苦地求贤是因为贤人能使君王安宁、国家安定,虞国、吴国因为采纳了宫之奇、伍子胥的意见而幸存就是明证。

b.同一个君王,用人不同,所遭遇的荣辱也不相同,齐桓公因为任用贤才而成就大业,也因为任用奸佞而身死不葬,为人耻笑。

C.纣王杀死比干而失去了箕子,陈灵公杀死泄冶而失去了邓元,在这之后,殷商、陈国灭亡,说明失去贤才会导致国家危亡。

D.燕国的土地和人口不能与齐国相比,但它举兵伐齐,将齐闵王困在莒城,是因为得到了郭隗、邹衍、乐毅等贤才的帮助。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4分)

(2)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4分)

13.材料二中,贾谊为什么称赞史蝤“忠不衰矣”?请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

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4~15题。

咏雪

白朴

[大石调][青杏子]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宣晚。冻凝沼沚,寒侵帐暮,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14.下列选项中对于这组套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中大雪纷飞、寒凝大地的景象,暗示着元代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欺压,揭示了社会矛盾。

b.“疑在玉壶间”写出了夜雪澄净无瑕的特点,其中“疑”字写出了人物身置美境的恍惚之感。

C.风雪肆虐与宴饮欢歌的场景,与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讽刺辛辣。

D.本套曲由同一宫调的五支曲子组成,每支曲子单独押韵,曲调不同,但都围绕“咏雪”展开。

15.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白朴这组套曲是怎样“咏雪”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很多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即使跨越时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的名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与《逍遥游》中宋荣子“①,②”的做法是类似的;《论语》中孔子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和《离骚》中的“③,④”两句都强调了“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原则;《墨子尚同》中“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的注意赏罚的治政理念,在《出师表》中的“⑤,⑥”中也得到了很好体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过去一年,从淄博“赶考”到黔东南“村超”,从因电视剧《繁花》而引人打卡的上海,再到以冰雪和服务圈粉的哈尔滨,旅游城市频频“出圈”,引人注目。

①网红城市的“出圈”要靠“出招”,特色足够鲜明才能脱颖而出。②要么以融合创新意,把文、体、旅、商、农等多领域多要素有机结合;③要么以真心换真意,掏出“家底”诚心待客、宠客,给游客最好的体验;④要么向科技助力,充分运用VR、AR、数字孪生等科技手段赋能,拓展文旅边界……⑤网红也好,爆款也罢,旅游目的首先地要有热点,才能有亮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红不仅要靠“天帮忙”,(1),用心用情的筹备策划应该被看见、值得被肯定。

当然,网红只是第一步,把“流量”转成“留量”,才能将“头回客”转为“回头客”。做好文旅是长远账,不能只看短暂的热度和眼前的收益。(2),只靠一时噱头或单一景点远远不够,还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和体验,而这背后则是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整体社会氛围的打造。与此同时,还得深挖内涵,只有依托历史、文化的厚土,才能让文旅发展更为茁壮,不断打开新的可能,让游客再次“赶考”。

17.根据全文内容,解释文中“网红”一词的含义,并且简要指出它和你常见的“网红”之最大不同,均不超过20字。(4分)

18.文中第二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句有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淄博‘赶考’到黔东南‘村超’”,“赶考”和“村超”中引号的作用不同。

b.“才能将‘头回客’转为‘回头客’”,“头回客”和“回头客”中“回”的含义不同。

C.“只有依托历史、文化的厚土”中“厚土”的含义与“皇天后土”中“后土”的含义一样。

D.结尾“让游客再次‘赶考’”既呼应开篇,又委婉表达出让游客再次来该城市游览之意。

21.请你结合下面的新闻信息和图片信息,宣传成都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让成都“出圈”。100字以内。(6分)

新闻:

今年清明小长假中,普通的居民区成都武侯区玉林七巷里常见的一种健身器材“骑马机”引发了众多网友打卡。他们依次坐上它拍照或录制短视频留念,口中念念有词“谢天谢帝(“谢帝”为人名),diss(表达不满、批评)你”。此话出自一位四川说唱歌手。他在一档音乐综艺中被淘汰,而后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录制成MV。短片中他正是一边在此健身,一边唱出心声。四川方言里的“diss你”与“迪士尼”听起来很像,而“打卡者”们坐在健身器材上高声说唱的场面极具反差感,充满无厘头的趣味性,众多年轻人跟风追捧,使得成都“迪士尼”热度持续攀升。

原本安静的居民小区成为了网友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地”,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玉林街道为此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现场分流与疏导,并设置提示牌,倡导大家文明打卡。

图片:

图片所示“击鼓说唱俑”,属东汉时期文物,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其以活泼诙谐的生动形象,再现当年生活气息,被称为“汉代第一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可能融汇着无数的欢乐和幸福,也可能交织着不少的艰辛和劫难,然而却毫无例外地都潜伏着、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未知数。但正是有了这些未知数,我们才能不停地渴望和不断地追求,去渴望最完美的生活形式,去追求最圆满的生命结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4届(下)“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C(A.“最早出现在西方逻辑学的著作中,之后广泛出现于……”有误,由“‘谬误’一词在西方逻辑学的著作中出现也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逻辑学著作中便有所提及”可知,没有“最早”之说。b.“波亨斯基认为这是第一个关于谬误的学说”有误,由“当代瑞士哲学家波亨斯基认为亚里士多德《谬误篇》中提到的谬误理论是其第一个关于谬误的学说,其后亚里士多德又相继提出了其他关于谬误的观点”可知,原文有“《谬误篇》中提到的谬误理论”的限制。D.“只要能在逻辑论证过程中认真辨析前提是否真实可信,就不会产生逻辑谬误”表述绝对。原文是说“在逻辑论证过程中,不认真辨析前提是否真实可信。在这些情况下,逻辑谬误就会产生”。)

2.D(D.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