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湖北省 > 正文

湖北省202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日期:2024/12/23 17:05:03 浏览:

是由食物中的过敏原引起的,是由抗体介导的不良反应。当食物中的蛋白质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小分子蛋白质形式穿过受损的肠道屏障(肠道通透性增大)进入血液时,这些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过敏原)被机体的免疫系统当作抗原物质,引起过敏反应,并释放抗体与过敏原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会识别抗原抗体复合物,将它固定住并清除掉。当抗原持续存在、机体不能及时清除时,这种免疫复合物就会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上,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和组织损伤,导致身体出现红疹、瘙痒和咳嗽等症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第二段结尾句运用设问句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下面是食物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将其补充完整。(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在劝告人们远离危险之地。而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道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前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文中,“物以情观”是说“物”感发情感之后作家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这里面有两个过程,首先要“物”感发情感,而后再以情感的态度去重新审视“物”,并非用直接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去审视)

2.D(A项,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原文说的是“作家只有在具备完善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修养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无功利的心态,才能‘感物兴情’”,并无主次之分;C项,“作家往往是被动感发的”说法错误,文中提及“作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这强调了作家的主动性)

3.b(b项先情后物,属于“托物寓情”)

4.①引用《文心雕龙》中以登高而“睹物兴情”,表明“感物兴情”是情感由“物”感发而生,凸显“感物兴情”与“物以情观”的区别,前者情由“物”生,后者先有感再审视物。②引用《世说新语》是为了表明作家深入体察生活,与万物心有灵犀,从而发生“感物兴情”,实现审美自律。(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要深入现实,体验生活,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尤其要涵养艺术发现的能力;②要以真诚为依托,保持无功利的心态,追求自然、自由的审美自律和审美境界;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审美修养和思想境界。(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相信李先生、李太太会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说法错误,从文中王紫瑛说“其实这事情我并不大注意,我早就知道人类是什么东西”可知这一说法不成立)

7.D(“也暗含了对人物的某种肯定”说法错误,从文中看,其实是对人物暗含了嘲讽)

8.①爱搬弄是非。沈太太把在街上看到王女士和一个男人走的事告诉了李太太,李太太又把这事告诉了李先生。②推卸责任。面对王女士的质问,李太太说“我们没有看见,我们是从沈太太那里听来的”,沈太太说“从那里面出来也不一定有不好的行为,也许是去吃饭”。(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成群的乌鸦正象征那些无聊、喜欢搬弄是非的闲人;②侧面反映了李太太等人在被人教训后烦躁的心境;③照应了文章标题“群鸦”;④以景寓意,既形象又语含讽刺之意,有利于强化主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DG[(原句标点)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11.A(“故贼人以利其身”中的“贼”意思是“损害”,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12.D(“没有辜负信陵君的信任,值得赞赏”说法错误,文中说侯生、如姬“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13.(1)公子却自己骄傲以为有功,我私下认为公子不应该这样。(得分点:“功”“窃”各1分,句意2分)

(2)如姬如果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趁魏王空闲时而日夜劝说他援救赵国。(得分点:“报”“曷”各1分,句意2分)

14.材料一中“客”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就不算忠臣;(2分)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并不是为了魏国,更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平原君。(3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存了赵国,就与平原君商议,用五座城封给公子。公子听说后,露出了自以为有功的神色。门客中有人劝公子说:“事物有不该忘记的,也有不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了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去救援赵国,这对赵国来说有功了,但对魏国则不算忠臣了。公子却自己骄傲以为有功,我私下认为公子不应该这样。”于是公子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迎接,用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到西边台阶。公子则侧行谦让,从东边的台阶上去。

材料二:

作史论者把偷盗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不足以成为怪罪信陵君的理由。然而信陵君果真没有罪过吗?我说:又不是这样。我所要指责的,是信陵君的私心啊。

信陵君不过是一个公子罢了,魏国本来是有君主的啊。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却恳切地向信陵君求救,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却不知道有魏王啊。平原君利用姻亲的关系去激发信陵君,而信陵君自己也是姻亲的缘故,才急于援救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姻亲关系,而不知道有魏王啊。他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只是为了赵国罢了;也不能说是为赵国,应该说只是为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是在别的国家,那么即使撤去了魏国的屏障,撤去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相救。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那么即使赵国灭亡了,信陵君也必定不会去相救。这是赵王和国家社稷的轻重,还抵不上一个平原公子;而魏国用以保卫国家的军队,也不过是供信陵君为自己的一个姻亲而使用。幸而打了胜仗,还算可以,如果不幸打了败仗,做了秦国的俘虏,这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社稷来给姻亲做殉葬品啊。我真不知道信陵君那时该拿什么向魏王谢罪?

窃取兵符的计策,是侯生提出,而由如姬完成的。侯生教信陵公子去窃取兵符,如姬在魏王的卧室里为信陵公子窃取了兵符;这两个人心中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认为信陵君替自己打算,不如用魏、赵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激切地向魏王进谏。如果魏王不听,就用他要跟秦军拼命的决心,死在魏王的面前,那么魏王一定会醒悟的。侯生替信陵君出谋划策,不如进见魏王,劝说他援救赵国。如果魏王不听,就用自己以死报效信陵君的决心,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会醒悟的。如姬如果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趁魏王空闲时而日夜劝说他援救赵国,如果魏王不听,就用自己以死报效信陵君的决心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会醒悟的。这样,信陵君不会有负于魏国,也不会有负于赵国;侯生和如姬两个人不会有负于魏王,也不会有负于信陵君。为什么不从这方面去想办法呢?信陵君只知道与自己有婚姻关系的赵国,不知道有魏王。在内的宠姬,在外的邻国,地位卑贱的夷门野人,又都只知道有公子,不知道有魏王。那么这魏国只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

15.D(“流露出了归隐的愿望”说法错误,从尾联“鹿门纵隐犹多事”来看,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16.①即使隐居鹿门又怎样,正值多事之秋,还是要卷入世间是非之中;诗人表明自己虽无意仕宦,但国家正值危亡之际,也就不顾一己安危,犯颜直谏;②表现了诗人不趋附权势、心系国家安危的节操。(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17.(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示例: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字、漏字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A不以为意b截然不同(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9.①,修改:据世界上30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③,修改: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可能导致过敏的因素,如食物、花粉等。(序号1分,修改1分,其他修改方法符合要求即可给分。句子①“据……显示”句式杂糅,可删除“据”或“显示”;句子③,不合逻辑,“导致过敏的因素”应包含“食物、花粉”,种属关系并列不当)

20.①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发读者对食物与过敏内在联系的关注。②引起读者对过敏原因的思考和阅读兴趣。(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甲:大部分过敏是由食物诱发的乙:而食物过敏则不同(每处2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给分)

22.(1)受损的肠道屏障(2)抗原物质(3)过敏反应(每空1分)

23.【写作提示】

材料中“君子不立于危墙”后半句是“智者不陷于覆巢”,原意是讲有才德的人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也不会陷入绝望的境地。材料后半部分“虽千万人,吾往矣”凸显的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担当。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可以统一,“不立于危墙”可以是巧妙地暂避矛盾,保存实力,蓄积力量,然后勇敢地面对迎接挑战,从而保证取得更大的胜利。“虽千万人,吾往矣”强调要敢于直面“危墙”,去挑战风险,去突破困境。如果大家都只是因为潜在的危险而退缩,那许多伟大的事业将无人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也会因此停滞不前。写作时对此可作辩证思考。参考立意:①巧避“危墙”,方为担当;②君子要勇于立“危墙”之下;③用智慧与勇气去化“危”为“安”;等等。

【题意评分解说】

上一页  [1] [2] [3]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