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低粘度酸性稳定体系的构建。为满足细腻顺滑的口感,加工时要经历两次高压均质和加热杀菌,需适量添加多糖类胶体进行蛋白保护,而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结冷胶等会不同程度地抑制乳酸菌发酵,造成产酸不稳定、黏度差异大、稳定性差等问题。用水化料再与发酵乳进行二次混料,则无法满足100%牛奶参与发酵的法规要求。本项目从发酵菌株筛选和工艺技术改进两方面着手克服难点,取得技术突破。设计了同步双发酵工艺,按比例将原料乳分成两部分分别发酵,混合后再进行巴氏杀菌。主发酵部分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提供有机酸、香气成分、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副发酵部分由植物乳杆菌MNCW-1发酵,除溶解稳定剂外也起到一定的产酸、产香作用。植物乳酸菌MNCW-1是筛选获得的在高浓度多糖体系中稳定的菌株,是专为生产长保质期饮用型发酵乳而开发的菌株。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6项。发表论文12篇。项目成果于2019年1月完成转化。应用于特仑苏梦幻盖系列产品,2019-2021年累计销售额达125.52亿,新增利润19.85亿。应用于纯甄小蛮腰系列产品,2019-2021年累计销售额达43.76亿元,新增利润4.48亿。该成果于2022年8月完成科技查新,具有新颖性。于2022年8月完成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127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乳与乳制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食品检验学李洪亮,翟齐啸,戴传超,王海鸣,钱文涛,杨畅,史玉东,王孟辉,胡鹏丽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一等奖该项目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乳与乳制品加工靶向物质危害控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研究领域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以实现乳与乳制品的安全质量全程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为目标,以降低热处理伤害、降低食物源危害物质和保护乳制品中生物活性物质为核心,开发低热处理技术、乳制品品质评价技术以及全程在线监控技术,为建立乳与乳制品安全全程控制的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主要研究了(1)乳与乳制品中微生物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及快速检测技术开发——开发了基于嗜冷菌的高分辨靶基因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到相关菌种427个,单次满足近百个样品的平行分析;(2)乳与乳品中化学性污染可视化在线监控技术研究与开发——通过采用新型荧光分析技术,可实现4类抗生素的快速检测,头孢氨苄检测限为0.24μg/ml,四环素检测限为16.2nM,链霉素快检只需要30min,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测限低至1-4μg/kg;此外,开发了新型荧光铕材料以及标记双抗体和bio-sa质控系统,可同时检测乳品中AFM1和OTA,检测限分别为0.018ng/ml和0.036ng/ml,DON和ZEN检测限分别为0.017ng/ml和0.054ng/ml;(3)乳与乳制品质量控制技术开发及示范——开发了1套热加工副产物定量预测及评价模型,指导UHT产品热加工工艺及设备的改造优化,实现了糠氨酸(80-130mg/100g)及乳果糖(200-350mg/L)的定量控制;(4)乳品监测大数据分析系统的产业化示范——开发了国内首个交互式乳制品大数据分析平台,可用于乳品真菌毒素数据可视化及风险评估,目前已完成330次风险评估运算。该项目成果发表论文14篇(SCI10篇),申请专利17件(已授权2件),制定标准规程5项,建立安全质量全程控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生产线1条;相关成果应用于20家企业连续化生产,近三年成果创产值79.64亿元,利润12.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8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再制马苏里拉奶酪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乳加工技术宗学醒,闫清泉,李志国,崔利敏,赵中华,司阔林,李玲玉,边燕飞,赵悦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奶酪有限责任公司一等奖3.1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2021年我国奶酪消费量约27.5万吨,其中进口17.6万吨,进口额8.13亿美元,其中马苏里拉奶酪进口超过8万吨,占餐饮渠道奶酪消费量的60%,马苏里拉奶酪主要应用于披萨、烘焙面包、焗饭等场景,由西餐发展而来,与中餐快速融合。由于奶源价格高,且乳清无法处理,天然奶酪在中国规模化还不现实,主要依赖进口,大疫情时代下,国际供应链受阻,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本项目通过再制的工艺生产马苏里拉奶酪,内容物成本降低至1.5万元/吨,具有与进口5万元/吨的天然奶酪具有相似的烘焙功能性。满足国标微生物限量要求,具有较强可加工性。项目技术的方法论可应用于各类再制奶酪产品中。本项目是对2018年国务院奶业振兴政策、九部委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政策以及2022年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方案的贯彻落实,能够带动中国乳制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平衡。3.2主要技术创新点项目通过配方工艺优化,使原料充分水合受热,具有较好热穿透性,满足全球微生物最严苛再制干酪国标Gb25192的要求,降低损失,提高运营效率;通过筛选和配比关键物料乳化盐,实现乳化精准控制,创建最合适乳化曲线,将产品精准控制在乳化曲线小范围内,兼顾稳定性和烘焙功能性的平衡,提升产品品质;通过将部分脂肪和乳化盐二次配料的方式,将酪蛋白乳化结构分层次化,最外层结合部分非稳定态脂肪,在高温烘焙条件下脂肪快速析出,游离在融化奶酪表面,避免高温烘焙条件水分过度干燥导致的表面硬壳,显著提高终端店面使用效率;通过变性淀粉的筛选和配比,改善奶酪质构,提高擦丝可操作性,提高产品完整度,降低生产损耗,提高出成率。3.3成果产生的价值该项目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项目技术应用于蒙牛奶酪工厂,投资1条年产能5000吨的生产线,产品上市至今共生产产品1.1万吨,销售收入5.5亿元,成为乳制品行业转型新的增长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奶业振兴政策,推动奶酪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国内自产,对由国际国内双循环转变为国内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肩负着中国乳业振兴的重任,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方案鼓励奶酪等干乳制品和特色奶酪等高端乳制品发展,本项目响应自治区产业政策,落实奶业振兴方案,率先推动乳制品新的细分品类发展,推动自治区奶业全面振兴。130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沙棘叶多酚提取与沙棘茶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食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吕兆林,张志刚,赵航,马素清,董久霞,乌仁斯庆,邢国良,王捷,王尚义,张柏林,袁玮琼,孟德豪,李长春,张久红,闻茂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林业大学二等奖沙棘作为水土保持的经济林树种,不仅具有荒山绿化、土壤改良等生态价值,因其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又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我国沙棘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和甘肃等中西部地区,沙棘资源在这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对于沙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沙棘果实上,作为废弃物的沙棘叶中同样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何合理利用生物量丰富的沙棘叶资源,变废为宝,促进无废料沙棘资源的开发,成为了沙棘行业的重大课题。自2016年以来,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开始了沙棘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获得发明专利两项(一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沙棘叶多酚的方法,授权公告号:201810312022X;发酵型沙棘叶茶的制法,授权公告号:201310602835X)、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研究论文。沙棘叶富含多酚类活性物质,该项目研究了多样化的沙棘叶多酚制备工艺,综合评价了沙棘叶多酚提取物活性,创制了绿色的、安全的、高活性沙棘叶多酚专利产品,开发了工业化多功能连续提取制备沙棘叶多酚的新型工艺设备以及可推广应用的大孔树脂吸附精制技术,建立了沙棘叶多酚提取物产品质量标准;基于沙棘叶多酚提取物的基础研究,研制了沙棘番茄茶多酚软胶囊、代餐粉、钙果颗粒、沙棘果粉、果皮微粉等衍生产品。采用引入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菌种作为发酵因子的低温发酵工艺制备沙棘红茶,首创了沙棘叶脱蜡技术及沙棘果汁辅助沙棘红茶的发酵工艺,提高了沙棘茶叶色、香、味品质,建立了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沙棘发酵茶技术体系,开发了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及市场竞争力的沙棘茶叶。项目的实施,提升沙棘生态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9-2021年累计销售金额1346.60万元,其中沙棘发酵茶21750盒(90g/盒)、营养代餐粉1786盒(750g/盒)、钙果颗粒19000盒(180g/盒)、沙棘果粉12091公斤、沙棘番茄茶多酚软胶囊4654公斤、果皮微粉39005公斤,新增产值1230.19万元,新增利润269.32万元。其中沙棘果皮微粉、沙棘果粉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项目对沙棘叶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沙棘叶相关新产品,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建立了产品标准,利于沙棘行业整体发展及生产的良性循环,项目成功地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内蒙地区沙棘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134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预防兽医学刘国英,郎洪武,吴华伟,赵丽霞,高金源,范秀丽,郝雪斌,李玉和,陈晓春,陈坚,郝鹏,邓永,李俊平,范娟,陈建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扬州优邦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洛阳现代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等奖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畜牧业大区,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众多问题,尤其是疫病防控。近10年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已然成为危害养牛业最主要的疫病之一。据统计,该两种疾病在我国牛群的阳性率可达到85%以上,除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其感染牛后可产生持续性感染,导致病牛机体免疫机能损害,甚至终身带毒、散毒,成为养牛业的”隐形炸弹“严重威胁养牛业的安全。精准诊断和疫苗免疫是防控该两种疾病的主要手段。本项目聚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科研成果卓著,获得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1个,提交发明专利4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定国家标准和技术标准2项,发表论文5篇。研究内容为:1、建立了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bVD与IbR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为了解国内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周边地区疫病流行情况提供检测试剂支撑。2、制修订《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规范》国家标准1项,新增了实时荧光RT-pCR方法和临床诊断方法,已于2019年发布施行,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牛病毒性腹泻诊断提供了标准支持。3、通过全面鉴定筛选出与国内流行毒株高度匹配的免疫原性好的bVDV/NMG株和IbRV/LY株并成功研制国内首个二联灭活疫苗,填补国内空白。4、推进bVD和IbR生物安全、疫苗免疫与精准诊断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综合防控技术路线,最终实现疫病净化的目标。5、通过政府、行业、牧场及企业的多方努力,结合公司多年来与养殖场(户)共同防疫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疫病监测、疫苗免疫防控程序、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剔除净化的疫病综合防控体系。疫苗上市5年来,累计销售收入已达到1.1亿元。通过公司病原平台2019-2021年的病原学监测数据显示,bVD检出率为2.42%、4.08%、3.85%,IbR的检出率为1.63%、3.44%、0.89%,较先前文献报道的bVD与IbR感染率在85%以上有了显著下降,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越来越多的牛场重视bVD与IbR防疫工作,上述企业成功的防控经验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牛病毒性腹泻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疫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积极推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的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自治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自治区打造成优质绿色畜产品生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