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年新春非比寻常,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民居家战疫,各级各类学校也延期开学,并实行网上教学。
在凉山州木里县,出现了这样一群“攀登者”:他们每天天不亮就收拾课本,给手机充足电,带上干粮,走到积雪凝霜春寒料峭的山顶,选择接收信号稍好的山顶,以山石为凳,双膝为桌,用心上网课,完成作业。通过无线网络与老师和同学求教交流,一直到下午才背着书包回家。这群“攀登者”是木里中学高三的学生,他们克服着天寒地冻、山高坡陡、话费超标等种种现实困难,神情专注地努力学习,不松懈一丝一毫,认真备战七月高考。
时光前推几年,当地的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如今的学生们还能有这样的学习冲劲与顽强拼搏精神。那时的木里中学,与如今仅几年之隔,却形神迥异有着天壤之别。
远眺木里中学。任飞扬摄
迷航
2013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成都市双流县棠湖中学校长刘凯,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第二故乡”木里。刘凯是典型的“支二代”,父母都是医务人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为支援老少边穷地区,自愿告别繁华城市,来到偏远之地木里。刘凯便出生在木里,直到十七岁高中毕业考上大学,才离开木里,作为一个木里人,他对于木里有着不同寻常的家乡情怀。
作为曾经的木里中学学生,刘凯此次回乡,抽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没想到母校的情形令他倒吸一口冷气:已经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地处贫困山区的木里中学,却是一副时光倒流的景象。铁门锈迹斑驳,教室简陋,黑板破旧,学生上课时伏在摇摇晃晃的课桌上听讲,课外活动便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跳跳绳。学校仅有教学楼、实验楼、食堂等基本配套设施。网络建设十分滞后,没有官方网站和信息发布平台,更没有校内教学、教研、备课资源共享平台和办公系统,教师还在运用几十年前的原始教学手段授课。
高三学子在山顶上抓紧时间学习。
木里中学的软硬件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这对当地教育造成了极大影响,教、学双方都抱着严重的敷衍态度。学生上课时睡得鼾声大作,老师在讲台上面无表情地照本宣科,双方麻木地达到一种“和谐”:你我互不干扰,谁也别找谁的麻烦,混到下课铃响,又结束了一堂课。
刘凯的心被紧紧揪成一团,这位从基层老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棠中校长,想起了自己在木里中学就读的日日夜夜。少年的他,若不奋发努力,积极向上,后来又怎么会考出大山实现人生的梦想?那时他从未虚度光阴,也不会因为身处偏僻山区便自暴自弃。在他心中,始终有一束小小的火苗,指引他坚持向前。如今,木里中学不仅基础条件差,校风、学风、教风还如此令人担忧,上至校领导和老师,下至家长与学生,仿佛都死气沉沉地捱着光阴,等待学生混张毕业证,也就谢天谢地了,很多学生甚至连毕业证都混不上,半途退学离校。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近十年的时间里,木里中学的生源问题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曾出现高一入学四十人都招不满,学校一度面临被取消办学资格的窘境。木里县有能力和眼光的家长,宁愿多花钱,将自己孩子送到外地读书,也不愿留在家乡培养,即便能在木里中学就读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和行为习惯都较差,家长甚而秉着“在学校关着至少不在街上惹祸”的心思,将孩子塞进校园,至于孩子是否成才,则是另一回事。
作为木里县唯一的一所高中,非但没能完成全县人民对教育的信任和重托,反而沦为大家的谈资和笑柄。一次,有位老师去理发,理发师语带讽刺地开玩笑:“你们木中的老师理啥发哦,干脆都剃光头得了。”理发师嘲笑的,是木里中学让人羞愧不已的高考本科上线率,始终在个位徘徊,不能让全县人民感受到“有刺激,有希望,有盼头”。老师们在校外受奚落,在校内面对的是一幅霜打茄子蔫样的学生,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他们教书育人的热情,早已消磨殆尽。有人随波逐流地沉沦,还有人干脆辞职转行,离开这丧失了尊严和自信的地方。
高三学子在山顶上利用智能手机学习。
当地政府部门,长期将“扶智”当作扶贫工作的重点在抓,也花了很多功夫,但因为整个县的长期投入不足,学校教学环境的改善程度,始终无法满足师生的学习生活需求。
怎么办?刘凯对家乡教育的落后现状,母校如今的混乱局面充满了忧虑,他迫切想要为木里教育奉献一份力,为家乡脱贫添加一块砖。刘凯主动找到县委、县政府,一番发自肺腑的深谈之后,刘凯搞清了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对于振兴木里教育、整顿木里中学的决心,与自己想改变家乡教育事业面貌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刘凯向木里县政府教育部门表态,愿意带领自己所在的双流棠湖中学,与木里中学结对子,助力木里教育。“大手拉小手,咱们共同走。”棠中牵手木中,这让迷雾中艰难航行的木里中学,看到了一线极为珍贵的曙光。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