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北京市 > 正文

2024学年北京市新高三入学定位语文试题及答案

日期:2024/3/26 8:55:01 浏览:

清晰,语言简洁。

(3)请以“挥一挥手”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题目自拟。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说到“从头来”这三个字,可能是在回顾一段历史,也可能是要遵循某种程序,还可能是告别某场败局……如何认识与面对“从头来”,关乎品格,关乎气度,也关乎智慧……

请以“话说‘从头来’”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寒冷天气里,人们会利用热能使身体变暖。其实,期待变暖的不仅仅是身体。每一种取暖,都是一种需求;每一次取暖,也都会有一段故事。

请以“取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D(根据材料一第1自然段,“数字极简主义”和“网络隐居”二者是理念和实践的关系,在前者的影响下后者逐渐出现。)

2.(3分)b(根据材料二第一自然段,“数字仓鼠”是“自称”而非外界戏称。)

3.(3分)C(A项:根据材料一第3自然段,个体“网络隐居”也会给互联网环境带来切实可感的变化。b项:根据材料二,“数字囤积”行为也可能是无意之中作出的。D项: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没有“数字囤积”能“杜绝信息遗失”的表述;“从而”连接的因果关系也不存在;材料二中只提到了“错失焦虑”,而不是泛化了的“工作焦虑”。)

4.(示例)①用户要用自己的日常实践和行动向政策制定者、互联网科技企业发出诉求。②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领域的行政规章,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③企业应注意保护用户隐私,充分尊重用户的主体性和人格尊严。【评分参考】本题3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一)我更倾向于选择“数字隐居”。因为:“数字隐居”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网络空间的依赖;保护自己免于争论或非议;阻止各类能够被数据化的个人信息和特征收集,从而能够自主控制所见、所闻,以防掉入数字牢笼。(结合材料说明原因,每点1分,任选2点即可)我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使用网络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出现的相关问题或成功的经验做法皆可,2分;扣住“数字隐居”简析生活中相关做法的益处或价值,2分)。

(示例二)我更倾向于选择“数字囤积”。因为:“数字囤积”可以将一时间来不及处理的内容交给体外设备保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脑的负担;所囤积的数字物往往承载着回忆和情绪,可满足情感的需要;从中可获得一种合理利用碎片时间的快慰,并在飞速疾驰的信息中获得一丝安全感和对日常生活的掌控感。(结合材料说明原因,每点1分,任选2点即可)我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使用网络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出现的相关问题或成功的经验做法皆可,2分;扣住“数字囤积”简析生活中相关做法的益处或价值,2分)。

【评分参考】本题6分。结合材料说明原因2分;联系学习生活说明原因4分。特别需要指出:题干中的“由此”,提示考生要由试题材料所述原因迁移开去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即由生活证材料,而不是另起炉灶生发出与材料无关的其他原因。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6.(3分)C(“游”:交往。)(可参见《归去来兮辞》“请息交以绝游”。)

7.(3分)C(C项两个“之”的作用都是“取消独立性”。A项:①“以”,介词,“把……(当做)”;②“以”,介词,“在”。b项:①“虽”,连词,“即使”;②“虽”,连词,“虽然”。D项:①“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②“其”,代词,“他的”。)

8.(3分)A(本文中“与之居,久而不厌”中的“厌”是“厌烦”的意思;《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暴秦之欲无厌”的“厌”字是“满足”的意思。)

9.(3分)C(余将出塞,趣之归:我将要出塞,就催促他回(南方)去。)

10.(示例)①有真才实学,知识渊博,笔力非凡;②人际交往有真性,所交虽少,却与相投者一见如故;③为人仗义有真情,对陷入困境危局的朋友关心情切,后多年相随;④治学观与生命观真实相合,喜好老庄之学,从而追求亲近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甚至终老之境。

【评分参考】本题6分,每点2分(“真”的总结1分,文中人物特点分析1分),答够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作答,视合理程度酌情赋分。

【参考译文】

左未生姓左,名待,字未生,桐城人,是明赠太子少保左忠毅公的小孙子。

年轻时喜好《老子》《庄子》,他治学把超然物外、恬然自适作为宗旨,他的文章精微优美的同时又恢弘奔放,(常常让人)不知道他是从哪里迸发出来(这样的灵感)。(他)生性害怕世俗交际,不是至亲眷属,即使是问病吊唁这样的事情也不能使他出门。他出门的时候就沿着城墙行走,不想看见街上店铺里的人。只有宋潜虚、刘北固(这两个人)仰慕他的才华和他关系比较亲近。清康熙三十四、三十五年间,潜虚、北固两个人客居京城,未生后来也跟随他们来到了京城,他与我一见如故。我和他谈话,内容涉及各种事物并且都能作由此及彼的类推,(我们)每天的谈话内容都有新鲜感并且觉得可谈的东西很多。(我日常)与他一起坐谈,时间再长也不厌倦,然而终究也还是不能窥探到他(知识)的边界。未生虽然与社会相抵触(或:不善于与人交际),但是却极其看重与自己意气相投的人,又善于鉴别人事。(他)常常夸赞同乡胡嘉和他的哥哥子廉,此后这两个人的学问品行果然不同于普通人。

我(因戴名世《南山集》受牵连)被逮捕入狱的时候,左未生正好从燕南搭漕船南下。(他)到达淮阴的时候遇到了盗匪,折断了两颗牙齿,衣服行李全都丢了。到郡城的时候,才知道我已经被逮捕北上,(他)拍着胸脯大声呼喊。回到家里,常常心怀怨恨地自己对自己说:“我如果不去看望一下方先生,天下的君子会怎样评价我呢?”(他)己亥年四月到京城,于是就跟随(被发配的)我一起去了塞上。同年秋七月(他)回南方,取道京城,被宜兴人储六雅给留下了。一时间(京城的)少年才俊都仰慕他并争相与他交往,于是他就留了一年多。今年四月,我将出塞,就催促他回(南方)去。左未生说:“先生担心我老了吗?我赶着我的驽马走几十里,腰背跟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已经接近炎热的天气,秋风起了,我就回家。我要在白云山和浮渡山之间建房,亲手种下千株松、万竿竹。再过一年就是壬寅年,我就年满七十岁了,我会再来看你。这之后回去就等着终老而尽。”

自从我来到塞上,每个月必定(与左未生)通信。入秋之后一直没有收到未生的消息,(我)心里估计未生已经回家了,但(这时)未生的死讯忽然传来。唉!记得未生曾经说过,死在家里,和死在朋友那里是一样的!(恐怕)只有我才会从为人处世的规范上,(如此)内疚且暗暗悔恨。仅就朋友而言,对我有恩德的人虽然多,但让我从心里感到愧疚的人也很少。现在未生却为了我羁留在外最终去世,令我内心留下一大憾恨,这难道不是我的命吗?

未生死在八月二十六日,我在九月十五日后一天听到这消息,而他的遗体已随着漕船南下去了。唉!未生又有什么要对我说呢?(我)哭着写了这篇墓志铭送给了他的遗孤。铭文说:

生如暂起,死乃休眠,我的朋友您当坚信。浮渡山的南面,这是您的长眠之所。归去吧,归去吧!永远与天地融为一体。

11.(10分)

(1)(示例)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小心;主动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去匡正自己。

【评分参考】本题4分,“敏于事”“慎于言”“就”“正”4个点,每点1分,全句大意正确即可。)

(2)(示例)“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意思是不对外在物质生活有太多欲望(1分),第②则中孔子认为贫穷却快乐、富足而追求礼比贫穷却不谄媚、富足却不傲慢更好(1分),就是因为孔子更看中人内在精神的满足与追求(1分);从第③则可以看出孔子肯定颜回的正是他物质生活虽匮乏,精神生活却很快乐富足(1分),真正的好学者正是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内心的充实和丰富的人(1分)。因此,如果一个人对吃饭睡觉有着过多的追求,那么在面对学习的困难时,就会勉强克制自己的欲望去学习(1分),这算不上真正的好学者。因此,真正的好学者更注重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所得,而不会在乎外在物质条件的高低(1分)。

【评分参考】本题6分。对“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解释,1分;第②则分析,2分;第③则分析,2分;总结1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3分)C(并非“写韦济”,而是写诗人自己)

13.(3分)C(并非“用夸张手法”,“蒙韦济厚遇而徘徊无措”亦不确)

14.(示例)①这两句是说千里马虽老但仍有千里之志(1分),饥饿的猎鹰期待了解自己的人呼唤自己(1分)。②诗人以老骥、饥鹰自比(1分),形象且含蓄地写出了自己年纪渐长、前途无着、仕途无望的处境(1分)。③通过这两个比喻,诗人渴望出身名门、学问精深、位居高位的韦济能够提携自己(1分),使自己得以发挥自身才华,实现为国出力的远大志向(1分)。【评分参考】本题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评分参考】本题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3分)D(A项“意兴阑珊”是“兴致已失”“没有余味”的意思。b项“疑团”、C项“模糊”,均为“不明白”“不清晰”之义,不符合原文“留有余地”“引发余兴”等意味。)

17.(3分)A(“一次颇为满足的游历”不合文意)18.(示例)文章第二段作者写了扬州瘦西湖一览无遗游览方式带来的乏味感受(1分)及游览绍兴镜湖留有空白、充满期待的感受(1分)。两种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不尽游的好处(1分),为下文引出“五岳还留一岳思”的观点做铺垫。(2分)(或答使文章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自然过渡。)

【评分参考】本题6分。两处游历,各1分;形成对比,1分;意图目的,1分;与全文关系,2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涵义:①指清初郑南谿,只游了泰、华、恒、嵩四岳,有意识地留下南岳衡山未去作为余生梦想的做法(1分)。②作者受到关于游览名胜不必尽游的启发(1分)。③引申为文绘画要留有余地的创作主张(1分)。④指“不到顶点”的普遍艺术规律(1分)。效果:①虚实结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②凸显文章的文采。(1分)

【评分参考】本题6分。涵义4分,每点1分。效果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且能自圆其说者可酌情赋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共6分)

(1)(3分)C。(A选项四字成语应为“一语成谶”,表示不吉利的预言、戏谑之言竟然成了真实的。b选项两个“而”字,一个表示顺承,一个表示转折。C选项“甚至”和“直至”不能互换:“甚至”表示由浅入深程度更强,“直至”表示事物发展过程。D选项画线句需要调整语序,总起句与分说句的顺序应该一一对应;从逻辑顺序来看,也应先介绍经典型,再介绍特殊的劳力型。)

(2)(示例)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既往健康却具有感冒发热、腹泻、肥胖超重、睡眠不足等易感因素的年轻人。【评分参考】本题3分,两个要素“易感人群为既往健康人”“易感因素为感冒发烧、超重或者睡眠不足等”各1分,单句1分。

21.(10分)

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