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三网 > 信阳市 > 正文

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日期:2024/3/26 12:00:32 浏览:

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进入白露之后,真正的“天凉好个秋”也就来了,正所谓“白露至,秋凉始”。①,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特别是大雁,已准备着向南飞迁。白露中的“三候”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白露节气,②。在太湖地区,这是祭禹王(大禹)的日子,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的白露时节,这里都会举行大约一周多的盛大香会,寄寓着对于大禹的缅怀。在福州素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客等多种功效,而白露时节的龙眼甜度最高,口感最好。南京人会在这个时节喝白露茶,在苏浙的一些地方则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伊始,气候上虽有些寒凉,却也一如早春之清朗,虽有落叶秋黄之萧瑟,③。有的花颜色甚至比春夏时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开在田边沟旁的荻花,恰似一排排随风起舞的紫衣女子,舞出了秋日里最柔美曼妙的一道风景。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0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北京成立;历时一年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是波澜壮阔的历史……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历时两年,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经历六十多年的建设,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脱贫攻坚全部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入新时期……

学史以明理,学史要力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C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和生活情趣”错误,扩大了范围,根据原文第三段“将耕田与读书看作理想生活方式加以追求,奠定了中华文明中淡泊明志、清廉高洁的生活情趣”可知,遗漏了“生活方式”“淡泊明志、清廉高洁”等词语的限制,使所表达的内容范围扩大。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目的在于强调教子要相机而教,而且需早教,不要失良机”错误,文中讲述田稷母亲教子的故事不仅是要“强调教子要相机而教,而且需早教,不要失良机”这一论点,还为了论证“‘廉’‘忠’优先于‘孝’传统家教的原则非常鲜明”这一观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知识文化教育处于次要地位”错误,文中是“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教育、以‘勤俭’为核心的品德教育及以‘耕读’为主体的处世教育构成了传统家教的主要规范”,并没有说“知识文化教育处于次要地位”,于文无据。

b.“从孝亲到忠贞再到清廉,家教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大”曲解文意,原文只说“如清廉在次序上优先于孝亲”“‘廉’‘忠’优先于‘孝’”,并没有对“忠”“廉”进行排序。

C.“是认同鲁迅对教育的功德的认可,鲁迅认为教育的功德,可以在大禹治水的功德之上”错误,曲解文意,文中摘录鲁迅书中的话,重点是认同鲁迅“熏陶”一词的内涵,且鲁迅认为“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的人的功德“当不在禹下”,而不是“教育的功德”。

故选D。

4.D5.b6.发展趋势: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原因:①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②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③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④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分析错误。材料三最后一段的表述为“相比传统生物液体燃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文中是将传统生物液体燃料与先进生物液体燃料进行比较,而不是将生物液体燃料与其他燃料比较。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生物质生长和生物质燃料生产的过程都没有碳排放”表述错误。材料一中表述为“作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并没有说生物质燃料生产的碳排放问题。

C.“促进产业结构最优化”于文无据。材料三第二段只提到“并间接带动秸秆收储、运输、农机制造等协同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并没有说促进产业结构最优化。

D.“生物质液态燃料的前景要好于生物质气体燃料”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相比传统生物液体燃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前景广阔。在国际能源署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大部分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来自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其在生物液体燃料中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不足1%跃升至2030年的近45%和2050年的90%”可知,国际能源署2050净零排放情景只能说是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好于传统生物液体燃料。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关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前景,从材料一“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材料二最后一段“生物质气体燃料,可以填补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缺口,并且可以支撑今后的持续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材料三最后一段“在国际能源署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大部分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来自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其在生物液体燃料中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不足1%跃升至2030年的近45%和2050年的90%”等内容可知,生物质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对于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从材料一“它们的特点是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可以总结出,生物质能源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

从材料一“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可知,生物质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从材料一“生物质能源可以以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气化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知,生物质能源形态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材料三第二段“发展生物液体燃料一方面可显著降低秸秆焚烧量,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可拉动就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间接带动秸秆收储、运输、农机制造等协同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可知,生物质能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7.D8.①运用拟人手法。“烟花”指未来盛开的花海以及丰硕的果实。“藏着”烟花与下文芍药花“轰然绽放,一朵又一朵,此起彼伏,接二连三”的盛开过程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芍药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农人对丰收以及美好生活的期待。

②运用拟人手法,芍药“睡”得认真,写出在万物归寂的冬日,芍药并未沉寂,而是依然认真蓄势待发,期待下一次收获。与开头照应,形成完整的结构,也暗示了芍药年复一年,生生不息的生长情况。9.①本文运用明暗线结合的手法去写芍药,明线是芍药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暗线是劳动人民种芍药的劳动过程。②运用两条线索写作,在突出芍药的美好与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在种植芍药过程中的艰辛,这是对芍药生命的赞歌,也是对劳动的赞歌。③运用两条线索写作,人与芍药互动,成就丰收的景象与美丽的风景,暗示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之美。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D.“突出了芍药独特的品质”说法不当。文中写玉米、大豆、红薯、菊花、大白菜等作物,只是要体现“田野并不安静”。或客观陈述同一时令存在的作物,不是为了突出芍药“独特的品质”。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芍药睡得还是那么。

①用“心里”“藏着”来摹写芍药,赋予其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手法。藏着“烟花”指,现在还没呈现,将来会呈现的美好:“五月芍药盛开。一片花的海洋”“芍药雪白的身躯,很是好看”。即未来盛开的花海以及丰硕的果实。“藏着”的烟花,必然会有绽放的一天,此处暗含期待,与下文芍药花“轰然绽放,一朵又一朵,此起彼伏,接二连三”的盛开过程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芍药盛放的绚烂与美丽,凸显其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农人对丰收以及美好生活的期待。

②一“睡得认真”描写芍药,赋予芍药以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手法。芍药“睡”,也即冬眠,芍药是在积蓄力量;“认真”,是在全力准备,为生命的美丽,也是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在万物归寂的冬日,依然认真蓄势待发,期待下一次收获。结构上与开头“芍药的宿根在土层下酣眠。二月融雪。涔涔的雪水渗进了土层,芍药的根须打了个寒战,继续睡……芍药的心里,藏着另一簇烟花”照应,由冬藏到春萌到夏荣到秋收再到冬藏,形成完整的结构,暗示了芍药年复一年,生生不息的生长情况。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特点及作用的能力。

本文运用明暗线结合的手法去写芍药,明线,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芍药由冬藏到春萌到夏荣到秋收再到冬藏的完整过程,写了芍药一年四季的生长;暗线,“有锄头,一下又一下……除了杂草,施了肥……七月拔草。天光云影下,汗流浃背……八月出芍药。翻天覆地,热火朝天……用镰刀把花棵割掉……一口大铁锅……田,需要重新翻耕一造,再用瓜铲拢起来,成田垄。墒情正好,切好的花芽子重新被埋在田垄内”,是劳动人民种芍药、收芍药的劳动过程。

既写芍药的成长,也细腻呈现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运用两条线索写作,在突出芍药的美好与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在种植芍药过程中的艰辛,赞美芍药,亦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

运用两条线索写作,人与芍药互动,芍药通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成就自身的美丽价值,“五月芍药盛开。一片花的海洋”“用镰刀把花棵割掉,然后顺着田垄,用抓口(一种刨根的工具)把芍药连根拔起”“新翻出来的芍药,根茎直溜匀称,根须发达,带着泥土的腥香……芍药雪白的身躯,很是好看”;“干透了,装包,今年的药市上,能有个好价钱”,芍药的价值就是劳动的价值,人类成就了芍药,芍药亦凸显了人类劳动的价值,二者共同成就丰收的景象与美丽的风景,暗示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和谐之美。

10.C11.C12.b13.(1)虞翻回到会稽以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