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汉武帝喜爱《离骚》,(让)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刘安)认为:“《国风》好写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兼有二者的特点。”但班固却认为:“屈原夸耀自己的才华,以至忿懑怨恨,自投汨罗沉江而死;他在作品中讲到后羿、浇和有虞国王两个女儿二姚的故事,都和《左传》的有关记载不相符合;然而他的文辞瑰丽雅正,是词赋的创始者,所以屈原虽然算不上贤明的人,但也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人才。”王逸认为:“《离骚》的文字,多是根据经书来写的。后代名儒所写的辞赋,没有不模拟《离骚》之形式的,可以说‘形式和内容像金玉一样都完美,历代没有能和它匹敌的’。”扬雄讽诵玩味后,也说(它的)“体制风貌同于《诗经》的‘雅’”。(刘安等)四家都拿《离骚》与经书比较,然而班固认为不符合《左传》。他们的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实际,都可以说是赏鉴却不够精当,欣赏玩味(《离骚》)却未加以认真考查。
15.C16.①首联写二月山城春风不至、山花不开,写出了山城的荒凉、偏僻,也流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意,表明其被贬冷落之地的失意。②“夜闻归雁生乡思”一句借景抒情,以归雁的鸣叫声渲染凄凉气氛,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病入新年感物华”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新年美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凉。③“曾是洛阳花下客”一句以回忆的方式虚写自己曾在洛阳见过花开胜景,与如今的凄凉之境形成对比,带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和对当下落寞的无奈之意。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一派肃杀”错,颔联描写残雪压枝仍有柑橘可见,春雷震动催促新笋抽芽,可见生机的萌发和孕育,并非“肃杀”之景。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意为: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不然已是二月这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春风疑不到天涯”,暗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郁郁不得志。夷陵地处偏远,初春时春风不至、山花不开,景色荒凉,朝廷的关怀不再远到天涯这小城,自然和政治环境都恶劣,流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意,表明其被贬的郁闷与山居的寂寥、失意之情。
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意为: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前句借景抒情,借夜晚听到归雁的叫声,渲染凄凉气氛,写出诗人远谪他乡后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抱病无为而时光流逝之叹。后句以乐景衬哀情,以新年美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凉。
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意为: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前句以回忆的方式虚写自己曾在洛阳见过花开胜景,与如今的凄凉之境形成对比,带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和对当下落寞的无奈之意。
17.猿猱欲度愁攀援风急天高猿啸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猱、援、啸、羁、渊、觅、凭。
18.①跌宕起伏②不同凡响③交相辉映19.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20.A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下文“从进谏下狱,龙场悟道,再到远征戡乱,平定叛贼”,此处是说王阳明的一生经历颇为坎坷曲折,应用“跌宕起伏”。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②上文写王阳明与从不同的人生经历,此处应是说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也同他的人生经历一样的卓越不凡,应用“不同凡响”。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③这里形容事功同哲理相互映照,应用“交相辉映”。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搭配不当,“建立……地位”动宾不搭配,改为“具有……地位”;
二是语序不当,“对世界乃至中国”递进短语语序不当,改为“对中国乃至世界”。
故句子应改为: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的“顿悟的药方”运用了此喻,用“药方”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
A.运用了比喻,把山顶的白云比作棉帽子,把初升的太阳比作铜钲。
b.“朱门”运用了借代,用“朱门”借代富贵人家。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说“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青天”,运用了对偶、夸张。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运用了通感,“云气湿”把视觉转换成了触觉,“鸟声香”把听觉转化成了嗅觉。
故选A。
21.bDA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性,具体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整个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把握句式和句意,根据这些进行拟写。本题已经提供了四个句子,考生只要分析语境,找到与这些句子之间的相关点即可。
第一处,前面说“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这里要抓住“世界”“前所未有”“大变局”这些信息,因为是前所未有的,且是大变局时代,所以需要“全方位研判”,需要“高标准筹划”,要“破解突出矛盾”,所以确定是b;
第二处,前面说“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这里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这一信息,因为是“新一轮”,且是“前夜”,所以需要“聚焦前沿”,需要“瞄准核心技术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所以确定D。
第三处,前面说“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这里要抓住“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因为是“决战决胜时期”,所以需要“强势崛起”,故确定A。
第四处,前面说“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这里要抓住“拼杀时刻”这一关键信息,可见是极为关键的时刻,需要的是“速度”,是“冲锋”,所以确定C。
22.①“安静”表现在地坛远离尘世喧嚣,但地坛是有声的,因为写了雨燕、蜂蝶、草虫等自然生命的声音。安静与有声并不矛盾。②用看似矛盾的句子写出了地坛生机勃勃,远离尘嚣,安顿了作者的心灵。23.①运用两个“一……便……”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凸显出两件事接连发生,表现出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②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表现出史铁生踏进地坛的欣喜与激动,地坛给予了他生命的慰藉。③用悠远、浑厚等词语凸显史铁生对地坛的独特感受,地坛的温厚让他绝望的心灵变得沉静圆融。④运用“界线”一词,把地坛与外界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体现了地坛对史铁生的重要意义。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句“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中“安静”与“无声”看似矛盾,需要结合语境分析。
由“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可知,“安静”表现在地坛远离尘世喧嚣;由“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可知,地坛是有声的,因为写了雨燕、蜂蝶、草虫等自然生命的声音。
这样看来,安静与有声并不矛盾,正是处在远离尘世喧嚣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的声音。作者用看似矛盾的句子写出了地坛生机勃勃,远离尘嚣,安顿了作者的心灵。
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中“一进园门,心便安稳”“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运用两个“一……便……”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凸显出两件事接连发生,联系紧密,而前者“进园门”“迈过它”指向的都是地坛,表现出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
从句式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多用短句,句式简短明快,节奏感强,表现出史铁生踏进地坛的欣喜与激动,地坛给予了他生命的慰藉;
句中的“悠远”“浑厚”等词语,形容的是地坛的清纯之气,凸显史铁生对地坛的独特感受,地坛的温厚让他绝望的心灵变得沉静圆融;
由“有一条界线似的”可知,句子运用“界线”一词,把地坛与外界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跨过界限,清纯之气扑来,体现了地坛对史铁生的重要意义。
24.例文:
在责任与自由中前行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春华秋实,松涛柳韵,这是追求自然的自由;见贤思齐,少立大志,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这是完善社会的责任。历史不会偏废其中,责任与自由在历史的缝合点滚滚而来。
以天下为己任,是被老祖宗翻来覆去的话题。漫漫五千年,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社会责任总伴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回肠荡气,发聩于历史的风口浪尖。
追求个人自由,是无数青衫追求向往的目标。飞回流转五千年,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个人自由总伴随着超然物外,逍遥自得,闲静幽雅,流淌于历史的松涛竹林之中。
责任与自由,两条平行于历史长河的精神线索,却是惊人地相似。同样是战国,同样是战火纷飞。孟子带着“黎民不饥不寒”的王道,在战争中辗转,担起社会的责任;而庄子带着“宁曳尾于污泥”的超然,驾着大鹏追求个人的自由。同样是明清交界之际,同样是满汉的矛盾,袁崇焕在中原的北疆驰骋万里,精忠报国;王夫之面对山河沦陷,隐入石船山,感悟自然,体悟动静,诗文相伴,发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关系。责任与自由,在相同的时代,以相同的背景,相同地影响着后世,推动着发展。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那生命的重量呢?无可非议,便是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纵使我们无法成为拿破仑,踏平欧洲;纵使我们无法成为商鞅,推动社会转型,但至少能为自己加一点重量,而不至于成为波涛中的浮萍,飘零的鸿雁。一次弯腰,整齐一方土地;一次行礼,温暖他人心房。
人也应该追求个人自由,但不是放浪,而应是放逸。柳本依依,藤本妖蔓,荷本高挺,这是自然的自由。泼墨山水两三笔的放逸勾勒出的却是飘逸的景致。追求自我,认识自我是个人的完善。
社会责任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枷锁,个人自由更不是社会责任的洪水猛兽。苏轼的社会责任铸就了其个人独特的秉性,而正是这种秉性让他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为官一方,受人赞誉。
在城市中生长的我们和用机器浇铸的人们,应想到凡尔赛宫的大气俨然,秩序紧凑,也应看到江南古镇因势而建,曲径通幽。寻求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点,在重量和完美中前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寓言材料类作文题。
审读该则寓言故事,应抓住寒暑计的独白与心理来揣摩其深刻内涵。开始,寒暑计之所以被人们称赞是一个好的工具,是因为它遵守了天冷水银下降而天暖水银上升的规则,从而有效实行了自己预示温度变化的职责。但后来,当寒暑计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