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杨添财喜欢和忘年交何守鑫爷爷打电话,聊得差不多了,杨添财“斗胆”多提了一个要求:“何爷爷,我以后能不叫您何爷爷吗?”
“你想啷个叫?”
“想跟全县人民一样,叫您何大爷!”
小杨口中的何大爷,尽管身体健硕,从不用拐棍,可是在全县人眼中,他却是个“爱玩拐棍”的人。
何守鑫近照。李明政摄
拐棍倒起杵
还在政协当主席的时候,一头白发的何守鑫因为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就像邻居家大爷一样,被大家尊称为“何大爷”。
2003年,何守鑫从成都市蒲江县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
一开始他做的事,在人们眼里颇有些“本末倒置”,都道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何守鑫首先关心的却是“老同志”。
为了抓好队伍建设,何守鑫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广泛宣传动员,号召广大退休同志都加入到关工委工作中来,有些老同志对关工委工作有所了解,知道这是为了更好地“关心下一代”,是做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抹不过何大爷的“面子”,且来“试一试”。也不乏像王松全老人这样的,他退休后,不会打牌,不搓麻将,不爱旅游,不跳坝坝舞,成天在家闷得快要生病,儿女担心得不得了,四处打听,哪有让老爸“散散心”的好地方,打听到何守鑫这儿,大爷一锤定音:“快让老王来,跟着大家一起做工作,好耍!”
何守鑫“不拘一格降人才”,广泛“招兵买马”,让有爱心有余力的退休老人都成为关工委的一份子,仅正科级退休干部就有三十多人。但当时浦江县关工委是什么景象呢?何守鑫刚刚接手工作,才晓得关工委全年办公经费只有四千元。何守鑫看这种境况,并没打退堂鼓,生了一副犟脾气的他想,当初共产党干革命,“小米加步枪”都能打胜仗,未必现在还能退缩?
何守鑫以人格魅力,团结了一大批老同志,经济上不宽裕,他就从精神上做文章。许多老同志是从县委县政府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要让他们一上手就干具体工作,可能效果差强人意,说不定还要落下埋怨。何守鑫一开始没有给老同志压担子,而是采取“交流会”的方式,定期开会,大家在会上能学习新知识,了解时事,增长见识,让大家多给关工委的工作提意见、出点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老人们在思想上达到真正的交流和认识,感情上更为融合。县里竟有一些年迈的老人,不顾高龄,坚持要来开会。何守鑫担心老人年岁大了,出门会有安全隐患,“90后老人”还不高兴,说我难道不是关工委的一份子?既然你承认是,那就该来和大家一起工作。
老人们在关工委,找到了年轻时的豪迈与激情,凝聚力日复一日地增长,像是有一块磁铁,将大伙的心都牢牢吸在这里,他们带动着更多的亲朋好友加入进来,因为干工作“又好耍,又有意思”。
老人们在一起也爱较真,那时队伍刚刚组建,大家想法很多,但目标尚不明确,开会时,就数老年大学的最为“出风头”,站起来发言,动辄是“我们老年大学今年又做了什么什么”。别的老人听了,难免有些不服气,心想就你们平台好,我们还不是想要做事,真做事也不会比哪个差!何守鑫通过带大家出去学习,又请进专家来讲先进经验,他创新地提出,要实行关工委、老年人协会、老年大学、老体协“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五老的主体作用,老年人的队伍建设好了,同样是能打硬仗的“钢铁之师”。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既然组建了这么好的一支队伍,何守鑫心里有了底,他开始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和交流,争取办公经费。政府有个工作人员,曾开何守鑫玩笑,说何大爷,也只有您敢半夜三更还给书记发短信,汇报工作!从每年捉襟见肘的4千元,2012年,争取到县关工委年办公经费4万元,再到如今的20万元,这哪里是简单的数字跳跃呢?经费背后,有县委、县政府的关心,省、市关工委的支持,还有一支能打硬仗和胜仗的“资深队伍”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奉献,“何大爷”是毫无疑义的领军人。
在何守鑫的带领之下,蒲江县关工委不是一个干巴巴的组织团体,而是一个充满人情之美的温馨大家庭,他发自内心地关心老同志、老干部,哪位老同志生病了,关工委要亲自去慰问,即使老同志的家属生病,也享受“同等待遇”。感动得家属们都说:“何大爷,你们关公委把老干局的饭碗都抢了!”
关怀问候如春暖,在一个有爱的集体中,每个人不仅找到了“退休后的好归宿”,还找到了与同志团结一致的奋进感,发光发热的个人价值感,以及彼此关爱互相温暖的家庭感。老同志的心热乎乎的,更有劲头来好好工作了。
蒲江县公安交警大队,许久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找不到合适的交通义务劝导员。一开始,交警大队招来老百姓做劝导员,有些老百姓做几天就撂担子,缺乏持久性。无奈之下,交警大队又请各单位出人,轮流换着做劝导员,有的单位好说话,有的却牢骚满腹,还怪怨交警大队干扰了人家的正常工作秩序。县里领导为此事颇感头疼,看何守鑫将关工委队伍组建得有声有色,便试着和他商量,看能不能请他筹建一支劝导员队伍呢?
何守鑫认真思考一番,从县城交通情况看来,亟需义务交通劝导员的十字路口,因农民搬家进城、外来人口迁入,车、人流量颇大,只靠交警指挥,十分吃力,的确存在着不小的交通隐患。更重要的是,这些路口都邻近学校,娃娃上学放学,过马路时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再从人的层面考虑,让六十多岁的老人去做劝导员,他们有事做,排遣了退休后的无聊生活,重新找到“上班的乐趣”,对于心态也是很好的改善和调整。
想清楚了,何守鑫开始找老年志愿者,组建义务交通劝导员队伍,通过交警培训,正式上岗,老人们积极配合交警疏导交通,劝导人们不闯红灯,行人走斑马线,看着学生们朝气蓬勃的小脸蛋,像是护送自家的孙儿孙女上学放学,内心也获得了愉悦感与成就感。
何守鑫并不是将队伍组建起就完事了,他始终关心和爱护着这支老年劝导员队伍,通过爱心企业的捐助,劝导员上班时有了能遮风挡雨的太阳伞,穿上了统一制服,精神面貌骤然一新。虽然一小时十元的补助微乎其微,但他们不在于钱多钱少,而是心中是否装着老年人,信任老年人。劝导员们年初开会、年中开会、每天考勤,将内部管理抓到了实处,打造成了一支极具向心力的“铁军”。五年来,这三十多位交通义务劝导员,分布在蒲江七个十字路口,不管刮风下雨都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在他们和交警的共同努力下,这些路口从未发生一桩交通问题。
之前谁去当几天交通劝导员便怨声载道,如今情形完全反转过来,想要加入队伍的同志不在少数,还有不少人将“后门”走到了何守鑫这里,打电话哀求,说想要当劝导员,能不能通融一下?何守鑫抱歉地告诉人家,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坑中都有萝卜”,想要当劝导员,除非原队伍中有人申请退出。劝导员老同志们越干越欢,已经形成了蒲江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县上市上都认可,党和政府满意,老百姓高兴,学生娃笑得眉眼弯弯。
之前笑何大爷“拐棍倒起杵”的人,如今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何守鑫将“老和小”的辩证关系,从一开始就理顺了,“看似在慰老,其实还是为小。”关心和爱护老同志,老同志又将爱洒向下一代,这是人间最美的春风,最暖的循环。如今,全蒲江县有各级关工委组织200多个,近万名五老,从事着关心下一代工作。
尽管县关工委的五老们时常“抱怨”:“跟着何大爷干,有做不完的活路。”但大家“抱怨”完后,还是继续干。蒲江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亚莉对此总结道,“何主任特别善于发动老同志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让大家团结在关工委这面旗帜下。”
何守鑫在十佳五老颁奖典礼上。李明政摄
拐棍两头杵
一个人心中,总会有一个最柔软的地方,装着他最想呵护的,在何守鑫心中,装的永远是孩子。
有一次,何守鑫在一个荤豆花小馆子吃饭,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本该是上课的时间,却在帮着端蘸水碟子打杂。何守鑫半开玩笑地问老板娘:“你们还敢请童工嗦?”老板娘赶紧解释,哪里是童工呢,是自家儿子。何守鑫把孩子叫到跟前来,和颜悦色地问他为啥不上学?孩子回答说下午老师有事,放半天假,不上课。老板娘有点紧张地补充,儿子是将作业全都做完了,主动来店里帮忙的。何守鑫没说话,出于“职业习惯”他拿出手机,马上打电话向学校核实,结果孩子说的都是真的,老师的确放了他们半天假,而且老师还说这孩子在班上成绩很好,品学兼优。
何守鑫这才放了心,不仅放心,他还赶到孩子所在的学校,与之交流,如何以这个学生在课余帮助家庭做事为例,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切实的“爱劳动教育”。这个小学生,后来站在全校师生面前,了他自己的劳动故事,他说父母起早贪黑地劳动,他很想为他们分忧,自己做完了功课,将玩耍的时间用在劳动上,感觉更有意义。这个例子激励了学生们真真切切地爱劳动,思想素质得以提升,至今,这所学校在“三教结合”“三爱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有的工作还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嘉奖。
在何守鑫眼里,时时都能看到孩子是否得到呵护茁壮成长,只要经了他的眼,绝不会落下一个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掉队,没有谁被忽视。
2017年的一天,一位雅安名山县的老朋友忽然打电话给何守鑫,开门见山问,你们那儿的娃娃,在我们县上要饭,该不该你们关工委管?何守鑫先觉得不敢置信,名山县的老朋友说千真万确,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五六岁姓但的小姑娘,自称是蒲江大塘镇人,白天祖孙俩就在名山县沿街乞讨,晚上也不知她们在哪里歇身。
何守鑫一听,赶紧和大塘镇关工委简荣昌主任联系,问大塘镇是否有姓但的小女孩?但姓并不常见,简荣昌很快就查到了,在大塘镇有个叫但某婷的小姑娘,今年满6岁。接下来简荣昌汇报的情况,让何守鑫一颗心被狠狠揪了起来。
何守鑫与孩子们在一起。李明政摄
但某婷的奶奶彭某霞,因为左手天生缺失,是镇上纳入低保帮扶的对象,还专门为她家修好了新房,解决了住房之忧。彭某霞是个苦命的女人,自己是残疾人,生下一个好手好脚的儿子,千辛万苦地养大,没想到儿子不成器。儿子和媳妇感情不好,两人离婚,媳妇带着孙子远走高飞。儿子到处游荡,又认识了一个西昌的女人,很快两人打得火热。那个女人与小但在没有办理合法结婚手续的情况下,生下一个女儿但某婷。彭某霞在西昌女还未怀孕时,就不太喜欢这个女人,但她的意见儿子从来不听,即使感觉这女人“来路不太对头”,老人也无法制止他俩在一起。
彭某霞的预感没有错,成日呵欠连天的西昌女,并不是天生睡不够瞌睡,而是身染毒瘾。在她的“带动”下,小但很快也吸上了毒,变成一个瘾君子。两人吸毒,犹如在烧人民币,彭某霞一点压箱底的钱都被他们搜刮一空,买成毒品。家里实在没有钱了,小但先是卖掉了镇上给他们家修的新房,没过几天瘾,囊中空空,他铤而走险,行了贼道,被人抓获,判刑入狱。小但这一坐牢,但某婷的生母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