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201内蒙古农业大学功能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推广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陈忠军,孙子羽,张保军,满都拉,李正英,文靓,郭春生,任振平,刘瑾,柴颖,马莉,郑海武,田数,王帅,董晶内蒙古农业大学,牙克石市野老大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蒙特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等奖微生物资源是具有国家战略性的生物资源之一,与食品行业关系密切。分离评价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对开发新型发酵食品及提升发酵食品品质意义重大。本项目在分离保存地区特色微生物资源基础上,通过功能评价筛选具有特殊功能微生物菌株,在新产品开发和现有生产工艺改进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1)项目已收集内蒙古各类发酵食品500余份,从中分离保存了包括酵母菌(Yeast)、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芽孢杆菌(bacillus)及噬菌体(phage)等在内的功能微生物2000余株,建立了以功能为主导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授权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2)依托功能微生物资源库,通过诱变筛选获得的耐酒精、耐高糖、耐酸酵母能够发酵pH极低的野生蓝莓来生产高花青素蓝莓果酒,得到的果酒果香浓郁、口感醇厚,花青素含量达368.5mg/L。进一步通过研发果酒澄清技术,研发建立一套适合内蒙古本土特色果酒生产技术,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8篇。该技术与内蒙古牙克石市野老大饮品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蒙特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的野生蓝莓果酒、发酵蓝莓汁及海红果酒等产品在2019-2021实现销售额37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当地野生蓝莓和海红果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3)四甲基吡嗪和香兰素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风味物质。通过评价分别获得一株能以葡萄糖为底物产生香兰素的枯草芽孢杆菌b2-12和一株产四甲基吡嗪的枯草芽孢杆菌1-13。经过系统优化,发酵液中香兰素含量可达3.6mg/L,四甲基吡嗪含量可达166.19mg/L。菌株及其发酵工艺与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的冬虫夏草“奶甜香”和“酱甜香”发酵料液制备技术已成功应用。2020-2021年实现节支500余万元,实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的目的。上述成果形成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3篇。综上,项目以功能微生物菌种为基础,通过定向筛选及系统优化将微生物应用于实际生产,为自治区特色野果深加工、特色地方产品降本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203内蒙古农业大学功能性肉羊复合菌培养物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动物营养学刘大程,陈灰,胡红莲,刘世雄,李冬芳,李松建,郝凌魁,于春微,张立明,杜瑞平,宋利文,高民,王丽芳,张兴夫,卢德勋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西雅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等奖1、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肉羊养殖生产中羔羊腹泻和育肥羊瘤胃酸中毒是困扰产业发展的两个棘手问题。由于断奶和长途运输等因素使羔羊腹泻发病率达10%~20%,死淘率达3%~7%,经济损失巨大。抗生素治疗虽然有效,但由于药物残留等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是目前科研攻关的热点和难点。另外,在肉羊育肥中后期,精料饲喂过多导致瘤胃酸中毒等代谢性疾病频发,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和增强瘤胃壁对酸性物质的吸收能力是缓解瘤胃酸中毒的重要措施。课题组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功能性肉羊复合菌培养物,对减少羔羊腹泻和缓解瘤胃酸中毒具有明显的功效。2、主要技术创新点(1)复合菌培养物作用机制明显异于传统微生态制剂,后者作用位点在小肠,而前者作用位点主要在瘤胃,通过给瘤胃微生物提供特殊的营养活性物质,刺激瘤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使瘤胃壁明显增厚,瘤胃乳头也明显增宽增长,促进了养分的吸收;同时营养活性物质能够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增殖和瘤胃上皮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从而达到在高精料条件下缓解瘤胃酸中毒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2)复合菌培养物能提高肉羊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从而使羔羊腹泻发病率和死淘率降低,且其功效明显优于其它同类产品。传统微生态产品强调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而复合菌培养物功效的发挥依赖于其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并不强调益生菌的活性。该制剂中多种成分发挥协同作用,以“营养活性物质组学”的新理念解释其调控功能。(3)课题组筛选到的2株高活性酵母菌(1株酿酒酵母和1株产朊假丝酵母)是我们特有的资源优势,而液态富集培养、固态发酵产生代谢产物和酵母细胞破壁等独特的发酵工艺是本项目重要的核心技术。3、成果产生的价值近几年,复合菌培养物在多个肉羊养殖基地进行大量的动物饲喂试验,涉及肉羊逾80万只,该成果的突出功效是羔羊死淘率下降到1%~2%,并有效缓解高精料条件下育肥羊瘤胃酸中毒。该制剂使肉羊日采食量提高5%~8%,平均日增重提高7%~9%,每只羊多获利85~105元,6家企业新增总经济效益7462.5万元。发表研究性论文15篇(SCI1篇),地方标准3项。本成果的应用可以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增加农民收入,新增就业60余人,培养研究生10名,本成果的推广为肉羊养殖生产提供绿色、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实现了以高科技产品为我区肉羊养殖服务的目标。211内蒙古农业大学基于生防机制的马铃薯枯黄萎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有害生物生物防治周洪友,赵明敏,王东,吕文霞,东保柱,孟焕文,张笑宇,梁东超,许秀梅,邱廷艳,王真,李燕,王玉凤,王振,曲仁山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大有生物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喀喇沁旗农牧局,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一等奖马铃薯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区常年连作造成连作障碍,导致马铃薯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由于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农田污染、土壤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针对这些难题,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时15年系统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阐明了内蒙古马铃薯枯黄萎病病原及遗传多样性,首创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选育抗病材料8个,选育抗病品种2个;明确重要生防菌的防病机制,创制生防菌剂(肥)新产品4个;获得专利(植物新品种权)7件,发表论文25篇。创新构建了基于生防菌剂为核心的马铃薯枯黄萎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1套,并进行了产业化和推广,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巨大。(1)首次明确了马铃薯枯黄萎病的病原及其多样性,构建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颁布了地方标准2项,选育出高抗黄萎病马铃薯材料7个,抗枯萎病材料1个,育成抗病品种2份和获批品种权1个。(2)率先开展马铃薯枯黄萎病生防菌株定向筛选并建立2万余株生防菌资源库1个,筛选出能产业化实施的高效生防菌株10株。(3)揭示了重要生防菌的防病机制,为创制高效生防菌剂提供了理论基础。阐明了phlG基因和Ropz基因在生防菌株荧光假单胞菌2p24的2,4-DApG抗生素生物合成表达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明确了棘孢木霉pT-29通过竞争、拮抗作用抑制菌丝生长;发现枯草芽胞杆菌S-16产挥发性物质2-甲基苯并噻唑通过抑制聚酮合酶活性从而抑制菌丝和菌核形成;证明棘孢木霉pT-29和枯草芽胞杆菌S-16在防治中具有协同作用。(4)基于生防机制创制了防治马铃薯枯黄萎病的生防菌剂产品4个,防病效果高达65.3%,挽回产量15.0%以上;通过国家登记生物有机肥产品2个,并通过企业实施实现了产业化。(5)创新构建基于生防菌剂为核心的马铃薯枯黄萎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国家战略提供了新技术体系。集成生防菌剂改良土壤、种薯拌种,合理轮作、农业栽培措施等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新型农民为主体、智慧种植指导、技术模式示范、专家全程服务”示范推广模式,示范推广总面积401万亩,经济效益153679.27万元。项目为马铃薯生产区脱贫攻坚、区域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本成果丰富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科内容,在企业实现了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中减用了化学农药,马铃薯技术应用田产量平均提高519.81kg/亩以上,切实保障了食品和环境安全。在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时期,该成果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经查新,创新点国内外未见报道。经专家组鉴定成果整体水平国际先进。212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春玉米培肥抗逆丰产增效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规模化应用作物栽培学高聚林,于晓芳,王志刚,马达灵,孙继颖,胡树平,青格尔,屈佳伟,苏治军,韩升才,包海柱,刘景秀,廉博,李健民,张永胜内蒙古农业大学,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6个净调出省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玉米种植面积在630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三位。但作为我国典型的半干旱和温凉区,内蒙古玉米产量和资源效率协同提升受低温、干旱和土壤贫瘠等多重因素影响,内蒙古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70%,全区每年平均有792万亩玉米因得不到有效灌溉而减产20%-30%,有110万亩玉米因低温冷害减产10%-20%,有60%的玉米受“寒、旱、坡、瘠、沙”的影响而使产量和效率协同提升受到明显制约。本项目针对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及积温不足对玉米丰产增效的限制,立足于热量、降水资源区域差异,以培肥地力为核心,提升玉米群体抗逆性和水热资源利用能力;重点研究以秸秆还田改土培肥为核心,以水肥一体抗旱增效和热量资源高效利用为保障的关键技术,并针对4大生态类型区特点进行技术模式集成创新与示范。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适宜东北西部灌溉区、雨养区秸秆还田耕层培肥关键技术并明确了其丰产增效技术原理,配套研发了适宜寒旱区水热特征的秸秆低温降解菌剂及秸秆还田装备,为东北西部玉米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2.研发了平原灌溉区无膜滴灌无底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和配套装备,提出了无膜滴灌硝化抑制剂减排增效技术策略;研发了丘陵旱作区半膜沟播减膜集雨技术,为玉米绿色节水抗旱提供了技术支撑。3.构建了内蒙古粒收玉米评鉴指标体系和品种区划并鉴选推荐了一批粒收品种,建立了粒收品种“两提两早”热量高效群体构建技术;明确了补偿性和预防性抗低温化控减损途径并研发了拌种剂及化控剂配方,为东北西部粒收玉米热量资源高效利用和抗低温减损提供了技术支撑。4.构建了内蒙古4大生态类型区玉米培肥抗逆规模化丰产增效技术模式,集成了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了“一田三区”示范推广体系和“五位一体”技术服务模式,通过建档立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示范,累计推广3110.3万亩,实现平均增产15.7%,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8.6%,肥料生产效率提高23.8%,光热利用效率提高16%以上,生产效率提升23.9%,亩节本增效179.7元,累计为项目区增加经济效益56.7111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5.项目共获批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3项、保藏菌种3个,制定发布地方标准15项,编制出版技术挂图15幅,发表高水平论文17篇;项目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为内蒙古玉米产业技术进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56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亚麻优异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与应用作物育种学高凤云,周宇,贾霄云,斯钦巴特尔,李强,伊六喜,张立华,张辉,贾海滨,王占贤,陈明哲,金晓蕾,何瑞超,王雪娇,曹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一等奖亚麻(俗称胡麻)是我国华北、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亚麻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为100万亩左右,居第二,约占全国的23%,总产量占全国的25%左右。亚麻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点,适应自治区较为严酷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区旱地农业中不可取代的抗旱作物之一,也是自治区特色油料作物,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亚麻籽营养成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