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三网 > 内蒙古自治区 > 正文

食品领域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形式审查合格的被提名人和被提名项目公示

2023/7/6 21:24:44 点击:
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a-亚麻酸(ALA)、亚油酸(LA)和木酚素,具有降血脂、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健脑明目、抗癌和稳定雌激素等保健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亚麻籽的营养保健功能逐渐被挖掘。亚麻属于自花授粉作物,限制了遗传变异的扩大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优异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难以培育出突破性品种;2)品种抗病性、抗旱性差,缺乏适宜我区旱地栽培特点的突破性品种;3)单产偏低,缺乏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4)缺乏加工企业所需的加工专用品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基金、内蒙古自然基金、内蒙古财政支持农牧业科技推广示范等项目的资助下,育种目标由单一产量主导型向营养品质及保健型并重转变为育种目标,开展特优种质创制及育种方法创新研究。以拥有国内外首次发现的核不育亚麻为母本,通过回交转育创制出高亚麻酸(61.46%)、高木酚素(17.67mg/g)、抗枯萎病的特优种质;选育出(粗脂肪45.10%、亚麻酸61.82%)不同类型抗枯萎病的优质加工专用型高代品系材料,通过轮回选择法选育出“内亚九号”“内亚十号”加工专用亚麻新品种,从育种方法到品种的产量(国内第一)、含油率(44.60%)、亚麻酸(57.30%)等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9篇,颁布地方标准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0项。新品种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效益显著,2013-2017年,在自治区累计推广421.2万亩,新增产值23003.71万元,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2019-2021年,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及山西沂州、河北张家口、甘肃定西和平凉等16个旗县进行示范推广,累计推广239.86万亩,新增产值27323.626万元。油脂加工企业以“内亚九号”“内亚十号”为原料生产热榨、冷榨胡麻油,累计增收3584.51万元。新品种及新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覆盖率达85%以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入选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和农牧业主推技术。257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马铃薯养分需求与病害发生规律及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植物营养学徐利敏,胡俊,赵远征,梁俊梅,张子义,刘广晶,巩秀峰,赵玉平,萨其仍贵,贾瑞芳,张俊,郭建晗,贺有权,郭海英,张晓虹,韩胜利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乌兰察布市植保植检站,乌兰察布市种业工作站一等奖马铃薯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全国种植管理水平最高的地区,为了追求高产过量施肥和施药现象比较普遍,肥药利用率低,肥料农药浪费严重,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而且影响马铃薯品质和食用安全。针对马铃薯产区盲目过量施肥施药和不平衡施肥等突出问题,以提高肥药利用效率、减量增效为目标,以关键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核心,经多学科联合攻关,重点突破了马铃薯养分吸收利用特征、推荐施肥、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和集成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研究明确了马铃薯养分需求特征。通过在主产区进行的大量田间试验,明确了生产吨马铃薯吸收N、p2O5、K2O分别为5.02kg、1.44kg、7.14kg,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为32.3%、14.9%、41.3%,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产量反应和相对产量等参数。2、参与构建了基于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马铃薯养分专家推荐施肥系统。以大量的多年多点田间肥料试验数据为支撑,依据土壤供肥能力、马铃薯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及其相关关系,构建了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马铃薯推荐施肥决策系统,把复杂的施肥原理变成适合用户使用的推荐施肥养分专家系统。示范验证化肥减少25.5%,减少化肥投入106元。3、研究明确了马铃薯黑痣病、枯萎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和发病规律。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出了黑痣病、枯萎病病原菌种类,阐明了几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摸清了病害的发病规律。首次利用mCherry标记法对尖孢镰刀菌(F.oM4)侵染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4、依据《马铃薯枯萎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马铃薯疮痂病田间抗性鉴定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利用人工接种方法进行马铃薯品种抗性鉴定,筛选出中加2号,中加28号自育品种和4个抗性较强的品种。5、研究明确了有机肥与生物菌剂配合防控土传病害的叠加效应。利用晚疫病预警系统,结合品种和栽培模式等田间实际,进行晚疫病科学施药,用药次数减少2~3次,每次减药量15%~20%,总用药量减少40.1%,节约农药50~70元/亩。6、集成了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包括抗病脱毒种薯、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有机替代配合生物菌剂、新型肥料、晚疫病监测预警、化学农药高效精准减量施用等技术的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上就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示范推广598.3万亩,实现收益11.33亿元,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自育品种“中加2号”3年销售19149吨,实现利润2252.22万元。7、本项目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2项,登记品种2个,登记成果2项,实用新型专利25件,制定标准1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科技论文21篇。258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食用向日葵高产高效养分管理及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作物栽培学李素萍,段玉,赵举,郭树春,菅志亮,于海峰,张君,王志强,安昊,张勇,任龙梅,尹春艳,张晓蒙,张婷婷,冯小慧,聂惠,牟英男,邵盈,梁晨,李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大博金田机械有限公司,杭锦后旗长盛机械有限公司一等奖食用向日葵在我区年种植面积达600余万亩,占全国80%以上。项目针对我区食用向日葵全生育期养分管理粗放、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等瓶颈问题;明确了食用向日葵养分需求规律,构建了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集成了其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并研发与改进相关机具;形成高产、高效养分管理及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与农业主管部门共同进行示范推广。项目相关技术2021年被自治区列为主推技术(附件40)、2022年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项目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国内率先明确了食用向日葵养分需求规律系统研究了向日葵养分吸收特征,明确了地上部N、p2O5和K2O养分吸收特征。研究了施肥的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及其关系,明晰了食用向日葵施用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和养分回收率;研究了养分利用特征参数,明确了产量反应与土壤供肥能力和农学效率相关关系;为推荐施肥提供基础。2、首次构建了向日葵养分专家推荐施肥决策系统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采用“4R养分管理原则”平衡施肥,包括上季养分残效计算,产量反应确定,氮磷钾肥施用量确定,中微量元素推荐,基追比例及施肥次数确定等要素。系统磷钾肥推荐考虑了归还目标产量下的地上部养分移走量、上季残效和秸秆还田情况等,更加科学。系统可通过微信与专家互动,可达到专家现场指导的效果。3、构建了食用向日葵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项目形成涵盖地块规划整理、底肥撒施、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清选七个环节31个节点的机械化技术方案;综合考量农艺生产要求、农机装备配套、信息化技术等要素,将施肥决策系统与机械化作业技术有机结合,制定了《食葵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规程》等操作规程,构建了向日葵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并形成技术规范以农业行业标准发布。4、食用向日葵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研发与改进项目率先引入北斗导航自动驾驶装备,改进传统播种机电吸风系统,实现了单粒取种;首次提出水膜覆沙点播技术,解决了盐碱地保苗难问题。调节中耕除草机转速,旋耕刀数量配比,解决了中耕大块土破碎问题并提升了除草净度。优化收获机脱粒系统与清选系统,降低籽粒破损率和撒籽率。种子清选环节引入了了磁力式选别和色选技术,解决了虫眼籽清选问题。5、首创了向日葵养分管理及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模式,强化艺机一体化应用以食用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技术参数为基础。经多年试验、示范,集成出向日葵养分管理及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并联合企业、合作社推广、应用。26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绒毛用羊高效繁殖营养及畜产品品质调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动物营养学孙海洲,李胜利,金鹿,张春华,桑丹,张微,张崇志,王莉,斯登丹巴,周俊文,娜美日嘎,额尔德尼布拉格,徐惠娟,姚苗苗,王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乌审旗农牧局,赤峰市罕山白绒山羊种羊场,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一等奖本项目以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以及赤峰市等绒毛用羊主产区为依托,针对母羊繁成率不高、羔羊出栏周期长、饲料资源利用率不高、绒肉调控技术落后等问题,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集成以提高母羊繁殖率、羔羊生长与发育为目标的营养调控一体化关键技术,建立以促进毛囊发育及绒毛生长为目标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揭示以改善肉品质与风味为目标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开展分部位抓绒和绒毛分级整理等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进行四大关键技术配套饲料的开发以及相关技术和饲料产品的应用推广示范。依据政府协调、企业拉动、科技支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突出做好内蒙古绒毛用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和科技支撑示范,着力突破制约我区草食家畜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瓶颈,推动农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通过本项目5年的实施,获国家专利10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收录4篇),发布ISO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15项,建立1套日粮适合度检验方法,制定12套补饲日粮配方,研发2种瘤胃调控剂产品,培训技术人员及农牧民6000人以上,培养职称晋升人员及博硕士15人。在项目区示范推广绒毛用羊333.2万只,共计为农牧民创造新增产值7.82亿元,新增纯收入5.96亿元。全面提高羊的终生生产效益,促进羊产业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达到羊提质增效和草原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促进牧民增收,保护草原生态,取得非常广泛的效果,为我区西部牧区羊健康养殖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6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蒙古高原放牧绵羊高效养殖关键技术及应用动物营养学薛树媛,李长青,田丰,郭天龙,李九月,王利,张海鹰,王菊花,王莉梅,刘学文,王超,樊金富,乌日勒格,李康,皇甫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全药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瑞蒙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蒙泰大地生物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三阳牧业有限公司,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蒙鑫羊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内蒙古旭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乌拉特中旗绿色产业发展中心一等奖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南端,是全国重要的肉库、奶罐、绒都、粮仓,肉羊饲养量和羊肉产量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羊肉供给基地,放牧饲养是当地主要的生产方式,发展羊产业对于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北部边疆稳定、提高当地牧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聚焦地方良种饲养标准缺失、营养摄入不平衡、饲草料缺乏、现有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不足,设施设备不完善,饲养管理粗放、生态压力大、效益低等制约放牧羊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以营养均衡调控、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以肉羊营养需要量、标准化养殖、放牧羊营养监测与调控、母子一体化养殖等关键技术研究为突破点,以“牧草产草量-家畜采食量-营养需要量-营养调控”精准养殖技术体系为创新主线的总体思路,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和大生态理论的思维和研究方法,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协同攻关,开展了蒙古高原放牧绵羊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系统的研究了肉羊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制定了2个地方良种的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徐州沛县湖西职业教育园呈现新气象
2023年云南高考分数线出炉
甘肃公布2023高考分数线
最新图文
德阳中学:暖心慰问显关怀鼓舞士气振人心
三亚高三学生举牌抗议菜价贵学校要求食堂整改
衡鄯两地,有一种美好叫民族团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