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地标性建筑中的突出代表,长城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长城曾是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历朝历代均修筑了长城,修建目的由诸侯国间的互相防御,转变为保护农耕地区,调整农耕政权与游牧势力之间的社会经济秩序。长城内外是故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
经国家文物局认定,截至2012年6月,中国历代长城遗迹总长共有21196.18千米。中国长城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1987年被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历史上修筑过的长城,都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的艰辛,持续地建筑和使用长城?修建长城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关。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定居农业形成初期的冲突,主要是不同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长城,属于这种性质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战国时期,有了秦、赵、燕三个诸侯国修建的长城,开始了农耕对游牧的防御。秦汉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万里长城,作用主要是在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协调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农业始终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从战国以来,长城一直肩负着这项使命。
长城由绵延伸展的一道或多道城墙,一重或多重城堡以及沿长城密布的烽燧、道路、各种附属设施,巧妙借助天然险阻而构成。长城防御体系以城墙为主线,以关隘为支撑点,点线结合、纵深相贯,每道长城都长达千里甚至更长。
说到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戍守坚固的城墙,是永不散去的烽火硝烟。其实严格地讲,长城沿线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没有打过仗,即便是打过仗的地方,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不打仗的。长城是预防战争的手段。
从农耕和游牧民族碰撞与融合的意义上说,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追求。人心所向,不想打仗。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战争的规模都大幅度地减少了。所以,我们说长城是和平的象征。
长城历史悠久,延绵万里,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进程。长城文化保留在各个时代的记忆、话语和行动中,是长城区域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先民共同创造并为后人世代继承发展的文化。
虽然历史上长城沿线地区的中华民族各成员之间曾发生过矛盾冲突,但这种矛盾和争战的最终解决,也为各民族共同生存及和谐发展提供了机遇。长城区域的稳定和统一,对中华民族的稳定统一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材料二: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长城文旅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山西境内明代以前的早期长城,整体保存需提档升级,保存状况较好的明长城,也面临着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诸多影响。山西长城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科学、全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亟待展开。保护和发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发展的基础是保护,保护的归宿是发展,保护是发展的基础性手段。
长城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但目前研究现状远不能满足保护和发展的需要。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系统化地推进和完成一批具有理论高度、学术深度、实践力度的重大长城文化研究项目。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当前快速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对于长城这样空间跨度大,存在环境复杂的文化遗产来说,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是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数字化保护同时为后续的开发利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长城不仅是一个点线相连的建筑群,更是一片大量军队驻扎屯垦的军事区,一片多元民族杂居共处的生活区,一片边贸交通发达、边贸商镇繁荣的经济区,是一片由多元社会功能有机构成的区域单元。长城是线性历史文化遗产,以长城文化遗产为中心建构“长城生态文化保护带”,在沿线各市县建设主题多样、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城市公园、生态绿地、公路景观等,依托“长城生态文化保护带”发展相关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推动长城文化的整体转型升级。
长城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多元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空间也非常广阔。长城文化可以深入山西的区域环境结构、人民的生产生活变迁,以及由此形塑和积淀的地域文化、民情风俗。将长城文旅产业与长城沿线区域乡村振兴与产业转型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相关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休闲农业、康养产业、文创产业、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社等领域的加速转型发展,以文旅产业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摘编自郝平《长城景观遗址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城因是中国地标建筑的突出代表且具有和平的象征意义而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b.中国古代长城的出现与定居农业的形成息息相关,为了相互防御,诸侯国开始修筑长城。
C.战国时期,修筑长城的目的已开始发生转变,长城不再具有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作用。
D.秦汉时期修筑的长城,主要在于化解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农耕和游牧民族的矛盾冲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梳理中国长城的修筑历史,阐明了长城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修建目的的演变,条理清晰。
b.材料一针对人们对长城的固有印象,在揭示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长城的独特见解,颇让人耳目一新。
C.材料二聚焦长城文旅产业的发展,立足于山西的历史和现状,目的是为了给山西长城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言。
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狭义上的长城仅仅是一个点线相连的建筑群,而广义上的长城则是一条生态文化保护带。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点段的长城因所处环境偏远,年久失修,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不适合继续保留在世界遗产行列里。
b.长城的修建与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南、西三面是山或海,只有北方的荒漠和草原,才便于修建长城。
C.长城防御体系点线结合、纵深相贯,每道长城都长达千里甚至更长,而且戍守坚固,所以能有效预防战争。
D.长城的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发展并不矛盾,只要坚持不过度商业化的原则,就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
4.有人说:“长城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战争服务,是战争的武器。”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
5.中国拥有丰富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长城作为典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开发对我国其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具有哪些重要借鉴意义?请结合材料二分析作答。(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山下的花环(节选)
李存葆
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岁了。穿一身自织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几处打着补丁。老人高高的个,背驼了,鬓发完全苍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额眼角、鼻翼,全镶满了密麻麻的皱纹。像是曾患过眼疾,老人的眼角红红的,眼窝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迟钝的柔光,里面象藏着许多苦涩的东西。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会相信这就是连长的母亲啊!
我连忙双手扶着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
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转脸对韩玉秀:“小韩,您也坐下。”
玉秀刚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转过身去给孩子喂奶,轻声哄着啥事还不知的孩子:“盼盼,好闺女,莫哭,莫哭……”
“大娘,听说你们上路十几天了。怎么才到……”
没待我说完,段雨国贴着我的耳根告诉我,大娘她们下了火车,是步行赶来连队的!
“啥?!”我心里打了个寒悸。
从火车站到连队驻地一百六十多华里,难道这祖孙三代是翻山越岭,一步一步挪来的?这时,我发现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昨天刚落过一场雨,路该是多难走哇!段雨国对梁大娘说:“大娘,下了火车站不远就是汽车站,汽车能直接开到我们连的山脚下。怎么?你们没打听着有长途汽车站?”
玉秀小声说:“打听着了。”
大娘接过话:“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
“你们在路上走了几天呀?”段雨国又问。
“四天带一过晌,”玉秀边给孩子喂奶边说,“要不是老打听路,走得兴许还快些。”
我忙给段雨国递个眼色,不让他再问了。
在邀请烈士亲属来队时,团里已寄去了足够用的路费。这祖孙三代下了火车步行而来,是将路费用在别的事上了,还是为了省出几块钱?!梁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账单,足以使我晓得梁大娘一家的日子过得该是有多难……
炊事班长带着几个战士,端着刚出锅的面条和四碟儿菜走进来。他们把面条盛进碗里,让大娘和玉秀坐到桌前吃饭。
这时,大娘从床上摸过一个包干粮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帐用的那种纱布缝的,沾满了旅途上的尘埃。大娘解开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里面包着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儿,还有几个咸萝卜头。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
炊事班长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别吃这烂瓜干做的煎饼了!瞧,都挤成碎碴碴了……
“带在路上吃没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汤泡泡还能吃。”大娘说着,又把那煎饼碴儿往碗里捧……
我眼里湿了。此时,只有此时,我才真正明白,梁三喜生前为啥因我扔掉那半个馒头而大动肝火啊!
……
战士们已陆陆续续来到连部,要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给大家讲过,在大娘一家离开连队时,让大家把眼泪忍住……
这时,段雨国竟第一个忍不住抹起泪来。他抹泪,好多战士也忍不住掉泪了。
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
大娘这一说,段雨国更是哭出声来,战士们也都跟着哽咽起来。有人捅了段雨国一下,他止住了哭。大家也意识到不该在这种时候,当着大娘和玉秀的面流泪。
屋内静了下来。
“秀哪,时辰不早了。别麻烦同志们了,咱该走了。”停了停,大娘对玉秀说,“秀,你把那把剪子拿过来。”
玉秀从蓝底上印着白点点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递给了梁大娘。
大娘撩起衣襟。这时,我们发现,大娘衣襟的左下角里面缝进了东西,鼓鼓囊囊的。大娘拿起剪子,几下便铰开了衣襟的缝……
我们不知大娘要干啥,都静静地望着。
只见大娘用瘦骨嶙峋的手,从衣襟缝里掏出一叠崭新的人民币。放在了桌上!
我们一看,那全是拾元一张的厚厚一叠人民币,中间系着一绺火红的绸布条儿。
接着,又见大娘从衣襟缝隙里,摸出一叠发旧的人民币,也全是十元一张的……
大娘这是要干啥?我惊愕了!大娘身上有这么多钱,可她们祖孙三代下了火车竟舍不得买汽车票,一步步挪了一百六十多华里……
大娘看看我,指着桌上的两叠钱说:“那是五百五拾块,这是七十块”
这时,玉秀递给我一张纸条:“指导员,这纸条留给您,托您给俺办办吧”
我接过纸条一看,是梁三喜留给她们的欠账单!这纸条和那血染的纸条是一样的纸,原是一张纸撕开的各一半……
顿时,我的头皮嗖嗖发麻!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