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若人人皆跟随,人人皆看客,百年前,中国将仍是麻木不仁、腐朽落后的殖民地,一列又一列清朝遗民迈着钝滞的步伐走向帝国夕阳;千年前,人们仍坚信着亚里士多德的“质量决定下落速度”悖论,科学研究陷入桎梏,火车、轮船……铁炮铜枪得晚上多少年。好在,历史总有其不凡的注脚,推动时代的车轮吟吟向前。于是,鲁迅成了破局者,为垂死中国注入提神醒脑的强心剂,免于扑火般坠入灭亡;于是伽利略成了破局者,在比萨斜塔上证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以利刃破除思维定势的伽锁。“跟随”只会使社会陷入死循环,而体察他人言,突破思维定势,让社会终得螺旋上升。
诉之行动,新时代弄潮儿的我们该如何做拔剑击石的破局者?
“众恶之,必察焉。”面对众人唏嘘的“落井下石”,我们应多元体察,辩证以待。一代“飞神”刘翔,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接连失牌,众人将他踢下了神坛,而冠以“演员”这般字眼。然而事实真如此吗?因伤失牌,无可厚非,我们应看到的是他日复一日训练的血汗,不畏伤病上场的咬紧牙关。以多元人格评运动员,还以多元视角客观评价,我们便不会沦为乘人之危、尖酸苛求的愤青和键盘侠。
“众好之,必察焉。”面对众人追捧的“锦上添花”,我们应多存一份疑。从到贪污政官落马,到娱乐圈乱象开始被下刀,我们见识了太多神坛坠落。可是当“神”立于金光之下时,是否有人收回一些热忱与盲目,而多施一些冷静与体察?哪怕贪官尚未落马,我们也可通过种种监督体系仔细体察,而非一味跟从,陷入了“官不可违”的思想藩篱。哪怕娱乐圈乱象仍存,我们也可多追正能量明星,如杨倩马龙,少追奶油小生,破除“三观跟着五官跑”的思维桎梏。
“当众人都哭时,应当允许有的人不哭。”我们生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冀以清晰眼光体察人间,不做无限循环的“跟随者”,但做人云我可不云的破局者、思考者。
切勿人云亦云,勇破思维藩篱。我是烈火,也是枯枝,是割断定势思维之网的亚历山大之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
材料由法布尔的实验引出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并由此引向对人类社会中同类现象的思考,再由《论语》中的一句话作结。命题意图应该说非常明显,即希望考生能通过这类现象明白一个道理,将对这个道理的理解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出来。
从材料来看,毛毛虫之所以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是因为它们有“跟随者”的习性,总是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实验中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把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这样每一个毛毛虫都以为它在跟随前面的毛毛虫在走。而《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也就是在知人论世上必须独立思考,舆论未必完全可信,不能人云亦云,必须切实地加以辨析和核查。
考生可以从毛毛虫的习性和孔子名言中所反映的特征入手,从而可以从“拒绝盲从”“要有独立的思考力与辨识力”等方面立意。
具体来说,从毛毛虫的角度:毛毛虫的“跟随者”习性使其只顾跟从前面的同伴而忽视其他路径,最终作茧自缚,陷入“死循环”中无法逃脱。
得出结论: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的束缚,用全新的眼光找寻新发现。
从孔子的名言的角度:
材料中孔子的名言意为“众人均厌恶的人(事),我们一定要对其加以明察;众人均喜好的人(事),我们也定要加以明察”。
得出结论:对于世间大流,我们不应盲目跟风,心中应有自己的准则;面对选择时拒绝盲从,不能因他人的行为迷失了自己的心性,应学会理性思考。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和盲从作别,与思考相伴”,然后列举正面事例进行论证,接着列举现实生活中盲目跟风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并指出危害,最后发出呼吁。
立意:
1.啜饮理性之茶,不醉盲从之酒。
2.理性跟风,拒绝盲从。
3.挑战权威,不盲目崇拜。
4.别让盲从成为人生的指南针。
5.打破思维的藩篱,向盲从说不。
6.勿凭时风引,思之而后行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