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抛弃任何人,但时代考验所有人。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D
4.首先提出“作家的风格能表现民族性”的观点,并引用伏尔泰的话和列举“好的译作”的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引用普希金的话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论证了优秀作家的文学风格能典型表现其民族风格;最后引用鲁迅的话,指出坚持文学的民族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5.①文学作品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因而总能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
②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当时社会理想的人格,能够涵养人的精神,进而构建起民族精神。
③新时期文学创作应当彰显文学的民族性,并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应像陶元庆一样一心求新求异”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六段原文“他认为陶元庆的辉煌是‘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灵魂——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可知,陶元庆在标新立异的同时,坚持了原有的民族性,而非“一心求新求异”。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但读者都能从译作中感受到原作的民族特点”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在好的文学译作中,也能看出作家的风格所表现出的民族性特点”,范围扩大。
b.“原因在于他描写的敏捷和不平凡的勾画艺术”说法错误,原因是他的作品表现出俄罗斯的民族精神。
C.“意在强调……个性风格”说法错误。茅盾是强调“民族形式构成了鲁迅作品的个人风格。”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
材料一论证的是“文学风格”与“民族”的关系。
A.神话故事中蕴含民族精神,对文学风格产生影响。
b.题材有着反封建的传统和作家高扬民族追求自由精神的思想。
C.在艺术形式上借鉴并创新。
D.强调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没体现出“文学风格”与“民族”的关系。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七段,前三段为一层,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首先提出“作家的风格能表现民族性”的观点。
接着第二段引用伏尔泰的话来论证这一观点,“从写作的风格来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或一个西班牙人,就像从他面孔的轮廓、他的发音和他的行动举止来认出他的国籍一样容易”。
第三段则是通过“在好的文学译作中,也能看出作家的风格所表现出的民族性特点”这一方面来论证观点。
第四段为一层,此处引用普希金的话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气候、政体、信仰,赋予每一个民族以特别的面貌,这面貌多多少少反映在诗歌的镜子里。……这儿有着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有着只属于某一民族所有的无数风俗、迷信和习惯。”“普希金本人就是俄罗斯文学的民族风格的代表”“那就是在于描写的无限敏捷和以少数特征勾画整个对象的不平凡的艺术”,通过这些内容,作者论证了“优秀作家的文学风格能典型表现其民族风格”这一观点。
最后,五到七段为一层,第五段提出“坚持文学的民族性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然后作者引用鲁迅的话回答了这一问题,“鲁迅认为,要注意摆脱两重桎梏,一重是‘古国的青年的迟暮之感’,‘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另一重是对外国的顶礼膜拜……”,指出坚持文学的民族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通过仔细审题可知,答案的材料基本上集中于材料二。
从材料二第二段“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需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可以总结出:文学作品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因而总能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
从材料二第三段“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也体现在大队民族意志的锻造上”可以总结出: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当时社会理想的人格,能够涵养人的精神,进而构建起民族精神。
从材料二第四段“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可以总结出:新时期文学创作应当彰显文学的民族性,并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6.C
7.C
8.①李小薇为抗疫,千里送子回家,亲人匆匆相聚又匆匆离别,舍小家顾大家,精神可嘉;
②整个事件中,各行人士为李小薇开绿灯、提供帮助,家人积极配合,体现出整个社会团结抗疫的融洽气氛;
③行色匆匆,时间紧迫,虽没采访到李小薇的一句话,但何楠感受到了以李小薇为代表的社会各界体现出抗疫的积极性,达到了采访的目的。
9.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篇,使行文条理清晰;
②写“项静”“陈林”“何楠”三个人,从多角度衬托主人公李小薇是可敬之人,突出主题;
③以“项静”“陈林”“何楠”三个人作为观察者身份来叙写,使叙述更加真实、灵活。
④“项静”“陈林”“何楠”三个人物的工作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都在为抗疫认真履行职责,表现了全民抗疫的热情,丰富了主题内涵。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说明李小薇的事迹比陈林的工作更具有采访价值”错,李晓薇和陈林,一个请求进隔离病房,一个坚守在高速路口,他们都是抗击疫情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同样有价值。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突出与家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错,强调时间意在突出抗击疫情分秒必争。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要抓住“满意”一词来分析鉴赏。
从李晓薇本人来看,她是武汉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医生,有个8个月的孩子,“我下午要进驻隔离病房,爱人也要参与抗疫工作,孩子没人照顾,我只能送她回娘家啊!”;将孩子送到父母家,安顿好孩子的东西,嘱咐好冲奶粉等注意事项,李晓薇夫妻就要走了,“李小薇把女儿抱给母亲:‘宝宝要听话,等妈妈来接你!’话音未落,李小薇已泣不成声,婴儿哇哇地哭起来,伸小手还让李小薇抱。李小薇回身抱住孩子,哽咽着:‘宝宝乖,妈妈再抱一会儿,不哭,不哭啊!’”,李晓薇的父亲说“快走吧,有我们呢!你们要安心工作,要注意身体”,“李小薇又把孩子递给母亲,噙着眼泪出来了”。在何楠看来,李小薇为抗疫,千里送子回家,亲人匆匆相聚又匆匆离别,舍小家顾大家,精神可嘉;
从事件中其他人的表现来看,李晓薇的丈夫陪同妻子千里送子回老家,“我老婆是医生,马上要进隔离病房了,孩子没人带,才八个月。把孩子送到老家,我们就回武汉啦”;项静、陈林、上级等特事特办,“陈林看过李小薇和男子的工作证,拨通了指挥部的电话:‘李小薇是武汉协和医院的,李小薇请战支援一线,李小薇家是咱项城的……’”“中!中!开绿色通道送他们回家……”;李晓薇的父母毫无怨言,“快走吧,有我们呢!你们要安心工作,要注意身体”。整个事件中,各行人士为李小薇开绿灯、提供帮助,家人积极配合,体现出整个社会团结抗疫的融洽气氛;
从何楠的感受来看,“9时46分,警车又回到高速路口。看着陈林将一箱矿泉水放进越野车的后备厢,看着李小薇和爱人将副驾驶座位上的两箱方便面放到后座,看着李小薇深深鞠躬,看着项静等人挥手致意,看着警察们列队敬礼,女汉子何楠眼泪流,连摄像机上的画面也看不清了”,行色匆匆,时间紧迫,虽没采访到李小薇的一句话,但何楠感受到了以李小薇为代表的社会各界体现出抗疫的积极性,这也是何楠流泪的原因,因此说达到了采访的目的,何楠很满意。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写作技巧的能力。
首先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使得文章结构清晰,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文章分成三部分,便于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
其次,小标题分别涉及了“项静”“陈林”“何楠”三个人,是从三个不同人物角度来看李晓薇的故事。“透过护目镜,项静看到卡片是武汉协和医院的工作证,上面有张二寸照片:一个戴眼镜女子。年龄看着不大,像个文静的大学生。项静记住女子的名字:李小薇”“男子身边站个穿粉色羽绒服的女子,圆脸,戴眼镜,和工作证上的照片很像。是李小薇吧?”,在项静看来,李晓薇年轻、文静,是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一声‘老乡’,让陈林心口发热。妇产科医生请战进隔离病房,李小薇的决定让人钦佩”,在陈林眼里,李晓薇是个令人钦佩的医生,她为了抗击疫情,甘愿进隔离病房,把自己的孩子送回老家让老人照看;“一会儿,李小薇掂着袋子到了,进了卧室。‘这是水杯,这是奶瓶,这是纸尿裤,冷的话盖上小毯子……’李小薇将东西一一搁进柜子里”“话音未落,李小薇已泣不成声,婴儿哇哇地哭起来,伸小手还让李小薇抱。李小薇回身抱住孩子,哽咽着:‘宝宝乖,妈妈再抱一会儿,不哭,不哭啊!’李小薇轻轻地拍着女儿”,何楠眼里的李晓薇是个普通的妈妈,疼爱孩子,舍不得孩子,但为了抗击疫情,不得不与孩子分离。写“项静”“陈林”“何楠”三个人,从多角度衬托主人公李小薇是可敬之人,突出主题;
三个小标题代表着三个不同的观察和叙述视角,三个人身份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如项静可能是个年轻的医生,因而她注意到了李晓薇的外表,“穿粉色羽绒服”“圆脸,戴眼镜”;而何楠作为记者,更能够捕捉到打动观众情感的细节“李小薇回身抱住孩子,哽咽着:‘宝宝乖,妈妈再抱一会儿,不哭,不哭啊!’李小薇轻轻地拍着女儿”。以“项静”“陈林”“何楠”三个人作为观察者身份来叙写,使叙述更加真实、灵活;
故事的主人公是李晓薇,而与这个故事有关的“项静”“陈林”“何楠”三个人物的工作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都在为抗疫认真履行职责:如坚守高速路口的项静认真仔细地给他们量体温,陈林向上级汇报李晓薇的情况,得到允许后派救护车转送他们;何楠跟着李晓薇去她家里拍摄。这些人代表了各行各业的人们,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全民抗疫的热情,这样的写法丰富了主题内涵。
10.b
11.b
12.A
13.(1)现在汉军正处在不利的时候,您难道能阻止韩信擅自称王吗?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好好地对待他,让他独自守住齐地。
(2)现在军队不如楚军精锐,而将领也比不上韩信,如果举兵攻打他,这是要促使他起兵反抗呀。我私下认为陛下的处境有些危险。
14.①韩信自立为王,招致刘邦大怒;刘邦迫于形势,立韩信为齐王,二人矛盾由此产生。
②对有人告发韩信谋反之事,刘邦不经查实,以欺骗的方式擒拿韩信,此举令韩信寒心,二人矛盾加深。
③刘邦将韩信由楚王贬为淮阴侯,韩信认识到刘邦畏惧并厌恶自己的才能,因此经常称病不朝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