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雷,男,汉族,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社区民警兼玉林里社区党委副书记。
傅天雷用心用情解决辖区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力用智扛起社区平安祥和,守护社区人民美好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收获了辖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017年12月,傅天雷从部队转业后成为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右安门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他脱去军装,换上警服,把自己“泡”进0.54平方公里的辖区,没事儿就到社区熟悉情况,每周至少50个小时。他坚持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作为首要标准,把“小事儿不小看、小事儿当成大事儿办”作为基本原则,积极推动解决社区停车、监控、消防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
傅天雷作为北京市第一批“穿警服副书记”之一,立足实现“政务党务警务相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相贯通”目标,主动与社区党委对接汇报、提出需求申请,加大物防、技防设施投入,发展壮大了以“治安志愿者巡逻队伍、物业管理服务队伍、内保单位联防队伍、门店和楼门长信息员队伍、基础安全宣传队伍”为支撑的五支群防群治力量,创建“13579”社区工作模式,将“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将“有事找民警”转变为“有事叫民警”,全力守护辖区群众幸福和安宁。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社区共治,傅天雷依托社区党委倡导发起了“微光行动”志愿服务,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成立“安全宣传、便民志愿、红色纽带、文化传承、环境美化、关爱帮扶、健康守护”7个小分队,开展全方位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走访慰问残疾人、鳏寡孤独家庭120多户,先后组织开展春节慰问、迎新春联欢会、志愿巡河护河等系列活动。如今,“微光行动”志愿服务团队已成为右安门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傅天雷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等称号。
158曾信华
曾信华,女,汉族,1971年4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四分公司出租车司机。
“雷锋的姐”曾信华多次送急危病患脱险,常年义务接送重病老人往返就医,用实际行动帮人所难、助人所困。
1992年,曾信华成为一名“的姐”。2013年,重庆市“雷锋的士”志愿服务队成立,曾信华成为首批队员之一。让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免费乘车,每年“学雷锋日”实行半价收费,这是曾信华自定的规矩,在她的行程中,免费接送的困难群众非常多。2017年11月的一个清晨,曾信华遇到坐在轮椅上正在招手打车的张阿姨夫妇。在交谈中,她得知张阿姨患有肾衰竭,又摔断了腿,每隔一天就要去医院做一次透析。两人没有儿女,很多司机怕麻烦不愿搭载他们,雨天打车更是难上加难。了解情况后,曾信华毫不犹豫,表示愿意免费接送老两口。从此以后,曾信华每周3次,累计接送720余次,直至张阿姨去世。
一次偶然机会,前往医院看病的孙大姐乘坐了曾信华的出租车。因孙大姐患有严重类风湿病,四肢变形,行动十分不便,见此情况,曾信华主动下车搀扶、热情服务。交谈中,曾信华了解到,孙大姐的丈夫在钢管厂打零工,每月仅有2000余元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下车时她又主动免收车费,素昧平生的两人因此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两年多时间,曾信华定期免费接送孙大姐到医院看病,帮她买药,还经常登门看望,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022年,曾信华主动加入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四分公司“运输服务突击队”,执行物资运输服务和运输保障服务等任务。一年时间里,她共接送危重患者2650余人次。她建立5所“曾信华爱心图书室”,单日往返达600多公里,给乡村小学送图书,捐赠图书上万册;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把爱与希望传递下去”;“一对一”结对帮扶36名留守困境儿童。从业32年,曾信华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加入“雷锋的士”队伍中。
曾信华荣登“中国好人榜”。
159谢运良
谢运良,男,汉族,1963年8月生,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好人协会会长。
谢运良先后创办两家企业帮助残疾人就业,同时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帮助他们走上自立自强之路;他乐于助人,热心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架桥修路等;他热衷公益事业,带领宜章县好人协会会员投身各类公益活动。
1998年,谢运良回到郴州市宜章县创办吉兴纸业,向残疾人敞开就业大门,为他们安排适宜岗位,与其他员工同工同酬,累计吸纳1409名残疾人就业,其中540名重度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为帮助残障人士提高职业技能,他投入500万元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和“残疾人之家”,培训残疾员工1300余人次,扶持23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自立自强。
2015年,谢运良投入3000余万元建立两条“资产收益扶贫生产专线”,实行单独核算、按股权投入分红,形成“就业帮扶、资金变资产、收益转股权”等机制,共结对帮扶贫困户2068户11792人,分红达2412万元,实现股金参与可持续、利益链接可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2016年,谢运良发起并成立宜章县好人协会。在他的带领下,好人协会队伍不断壮大,募集善款物资3000余万元,每年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近千场,为1280名贫困劳动力找到就业岗位。长期以来,谢运良帮扶困难学生20余名,想方设法为残疾员工子女读书、就业创造条件。他先后捐款596万元修建两座人行天桥,确保周边群众安全出行;为宜章第四中学捐款160万元修建礼堂,为家乡笆篱镇黄竹冲村捐款100万元修建文化中心。2021年,河南突发暴雨洪灾,他迅速筹集价值20万元的救援物资送往灾区。
谢运良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诚信之星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60勤考
勤考,女,藏族,1983年8月生,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柯生乡次汉苏村村民。
勤考秉持帮助他人、扶危济困的大爱情怀,用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义务照顾多名困难儿童。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她日复一日的照料、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们都健康茁壮成长。
2012年,勤考一家从柯生乡次汉苏村搬到优干宁镇。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她和丈夫四处找工作,分别当了保姆和司机,每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在当保姆期间,她看到一些孩子因家庭困难、家庭变故等原因无人看护,便萌生了照顾这些孩子的想法。2015年春节,勤考回老家次汉苏村过年,当时天气特别冷,看到本村一个穿着薄藏袍光着脚独自玩耍的男孩冻得瑟瑟发抖。经向邻居打听才知道这个男孩叫才旦扎西,父母离了婚,母亲回了娘家,父亲不知去向,勤考便把孩子带回家里代为义务照顾。旦增久美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80岁的爷爷年老体衰,善良的勤考便把他接到身边照顾。10余年来,她相继义务照顾7个孩子。
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孩子的大事小事都由勤考操心。她给孩子们制定了详细的饮食计划、作息计划,日复一日悉心照料他们,孩子们一个个身体健壮、身心健康,很少发生争抢东西、闹矛盾的事情。
勤考在照顾好孩子们生活的同时,还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尊老爱幼、善良正直、无畏困难、勤劳朴实的良好品质。如今,她代养的孩子们大多已经上学了,他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向勤考妈妈学习,做回报社会的好心人!”
勤考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61赖家益
赖家益,男,汉族,1998年12月生,共青团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青年创业创新协会副秘书长。
赖家益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发挥短视频自媒体的影响力,带动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助力家乡农副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赖家益幼时父母离异,家境贫寒,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在国家政策帮扶下,他勤奋学习考上大学。2020年,他为爷爷奶奶补拍的一组婚纱照在网络上获得极大关注,2021年6月大学毕业时,他已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他毅然归乡,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父老乡亲,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从2021年9月开始,赖家益利用自己的“网红”身份,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帮助父老乡亲推销红薯、荔枝、鸡、海鸭蛋等家乡“好物”。2022年,他助力37户村民实现人均增收3万多元。在共青团“青耘中国·秋收硕果”公益直播助农活动中,赖家益的抖音直播间作为7个全国示范性公益场次之一,为脱贫地区直播销售12万斤农产品。在2023年1月的“青春联手助力振兴”第三届中国青年年货节广西专场活动中,赖家益的直播间当日观看量达到290余万人次。2023年2月至3月,他为乡亲们卖出了200多万斤红薯,辐射100多户农户,增加产值500多万元。
赖家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在他曾经任教的小学里,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他挨个给留守儿童家长打电话、做工作,并做出“你回来带娃,我帮你直播带货”的承诺。在赖家益的号召下,已有45名家长回到乡村。他还积极开展公益宣传,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到乡村演出,尽心竭力推动村校联动,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赖家益荣登“中国好人榜”。
162潘明杰
潘明杰,男,汉族,1950年11月生,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鄞州区公安分局老潘警调(联调)中心负责人。
潘明杰多年来奔波在基层调解一线,以“群众事就是我的事”为情怀,用心用情用智调解每个案件,把热心服务寓于调解工作中,甘心做为民解忧的“及时雨”。
2012年,潘明杰从物业经理岗位退休后,应邀当起“老娘舅”,并成立宁波首家以调解员名字命名的“老潘联调工作室”。国企改制300余名员工劳动合同纠纷案、某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案、待拆迁市场夜间火灾案等一批疑难案、历史积案,在他全力调解下得以解决。多年的调解经验,被提炼成了“335快乐调解法”“老潘三十六计”。“活水养鱼”“笑里藏心”“将心比心”等36个调解案例已成为宁波1.4万调解员的“工具书”。10余年来,潘明杰累计调解案件3000多件,涉案金额达2.6亿元,其中百余件是重大疑难陈案,调解成功率100%,调解案件零投诉、零反弹。
潘明杰注重做好传帮带,建立11家“老潘”加盟店,手把手带出108名“小潘”调解员。如今,一个个“小潘”活跃在宁波各大矛盾纠纷调解处的舞台。2018年,工作室升级为老潘警调(联调)中心,实施“视频远程调解”“滴滴式调解”等新时代“枫桥经验”模式,出台浙江省首个社会矛盾纠纷警调衔接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成为浙江警调的“样板店”。
潘明杰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浙江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63魏明
魏明,男,汉族,194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退休干部。
魏明以崇高的政治责任,把真情大爱播撒滋润在服刑、劳教人员的心灵上。他坚持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开展公益宣讲,矢志不渝弘扬传承雷锋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华章。
2000年初,一对夫妻双双入狱,留下3个孩子,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6岁,魏明担当起了“养父”的责任,一管就是7年。每当孩子过生日时,魏明有时无法前去,就托人给孩子送去蛋糕和祝福,让孩子享受到父母般的关心和温暖,直到父母刑满释放回家。从警10年,魏明先后帮扶贫困服刑、劳教人员的子女31名,资助金额累计8.4万元。达斡尔族妇女苏日娜的儿子中考后精神失常,她通过网络找到魏明,寻求帮助。面对孩子高额的治疗费用,魏明说,“不能让缺钱阻碍治疗的脚步”,他想方设法筹集住院押金,苏日娜的儿子因此得以及时治疗,痊愈康复。
魏明还是呼和浩特市顺风车队的发起人。2003年11月,为方便接送孙女,魏明买了一辆车。当时正值“非典”时期,少有人敢拉载乘客,魏明就开始做起了顺路捎脚的事。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来源于:http://gaogzhong.ljyz.com.cn 高三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